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2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838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138篇
环保管理   198篇
综合类   1480篇
基础理论   446篇
污染及防治   722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污染治理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将重金属降解、富集、转移而恢复土壤生态功能的过程。综述了植物修复(植物体内降解、植物根系钝化、植物吸收富集、植物气化)、微生物修复、动物修复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12.
梁伟  高德彬  倪万魁 《灾害学》2007,22(3):45-48
首先根据大量现场调查资料,归纳出了黄土路堑高边坡的8类地质结构模型和坡面破坏类型;再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分区,并结合边坡地质结构模型,提出了黄土地区公路路堑高边坡植物防护的基本原则;最后,在保证边坡整体稳定的合理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黄土路堑高边坡植物防护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13.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给沿岸国家造成了严重灾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防范。中国历史上巨灾频发,今后仍存在比较严重的巨灾威胁。预测我国有11个巨灾高风险区,巨灾种类主要为特大洪水、大地震、强台风和特大风暴潮以及大区域持续性严重干旱。建立巨灾防御体系是今后我国减灾工作的重心。  相似文献   
314.
近10多年来,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恶化,紫外线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利用潍坊市气象台2004~2006年逐日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太阳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的强度指数和等级,同时分析了这些量的年、月、日变化特征,研究了影响紫外线辐射的主要的几种因子。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臭氧、地表反射率、大气气溶胶和云,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太阳紫外线到达地面的辐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15.
2006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幅度强化了环境保护的施政力度.中央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这被称为"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20多项以环境保护为重要内容或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产业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新成立了11个环境保护和核安全的区域督查机构,层层下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指标.各地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上,出台了大量加强和支持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16.
In this study, the content and speciation of arsenic in coal waste and gas condensates from coal waste fires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using the digestion and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s. The fresh and fired-coal wast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Yangquan, which is one of the major coal production regions in northern Chin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HPLC-ICP-M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four major arsenic species [As(III), As(V), monomethylarsonic acid (MMA) and dimethylarsenic acid (DMA)] in the extracts, while ICP-MS was used to measure total As content. Arsenic content in the investigated coal wastes and the condensate ranges between 23.3 and 69.3 mg/kg, which are higher than its reported average content in soils. Arsenic in coal waste exists primarily in the residual fraction; this is followed in decreasing order by the organic matter-bound, Fe–Mn oxides-bound, exchangeable, carbonates-bound, and water-soluble fractions. The high content of arsenic in the condensates indicates that combustion 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ways for arsenic release into the environment from coal waste. About 15% of the arsenic in the condensate sample is labile and can release into the environment under leaching processes. The water extractable arsenic (WEA) in the fresh coal waste, fired coal wastes, and the condensate varied between 14.6 and 341 μg/kg, with As(V) as the major species. Furthermore, both MMA and DMA were found in fresh coal wastes, fired coal wastes, and the condensate.  相似文献   
317.
318.
China has won the name of the world factory being famous for exporting a great deal of and various kinds of low-price merchandise. However, most of Chinese exports are primary goods or manufactured products that create heavy pollution and require intensive use of resources. Chinese products go abroad, but their following harms stay behind. The article analyzes many obvious low-price facts in China and their concomitant terrible environmental results in detai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huge hidden troubles in the way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hind her seemingly flourishing economy.  相似文献   
319.
320.
土壤颗粒对纳米TiO_2悬浮稳定性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含表面活性剂和含有表面活性剂两种条件下,研究了土壤颗粒对纳米TiO2(nTiO2)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颗粒降低了nTiO2在水相中的悬浮稳定性.当体系中不含表面活性剂时,nTiO2在土壤大颗粒上的沉积是导致nTiO2脱稳沉淀的主要原因.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中,土壤颗粒降低nTiO2悬浮稳定性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了.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加速了土壤颗粒本身的沉降从而增强了nTiO2在其中的沉降,另一方面,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强烈吸附促进了表面活性剂-nTiO2在土壤上的沉积.扫描电镜显示,nTiO2不仅吸附在土壤大颗粒上,还会吸附在土壤小颗粒表面.3种表面活性剂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悬浮的nTiO2与土壤颗粒共沉淀现象最明显.除了土壤对CTAB的吸附作用之外,XDLVO/DLVO能量计算显示CTAB体系中土壤颗粒与nTiO2之间存在显著第二极小值,表明nTiO2能够在第二极小值位置与土壤颗粒结合,从而与土壤颗粒一起快速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