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6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63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145篇
环保管理   203篇
综合类   1248篇
基础理论   438篇
污染及防治   899篇
评价与监测   130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1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Formaldehyde and acetaldehyde are two most abundant carbonyls in ambient air. Biogenic emission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ignificant source other than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and atmospheric secondary formation. Here at a forest site in South China,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formaldehyde and acetaldehyde emitted from leaves of three tree species (Litsea rotundifolia, Canarium album and Castanea henryi) were measur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bulk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ree leaves. δ13C data of the emitted aldehydes (from ?31‰ to ?46‰) were quite different for tree species, which were all more depleted in 13C than the tree-leaf bulk δ13C values (from ?27‰ to ?32‰). Formaldehyde in ambient air at the forest site had δ13C values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leaf-emitted formaldehyde, indicating other sources for ambient formaldehyde apart from direct emission from leaves, most probably the photooxidation of biogenic hydrocarbon like isoprene and monoterpene. The δ13C differences of acetaldehyde between ambient data and those of tree leaves emission were less than 1‰, implying direct biogenic emission as the dominant source.  相似文献   
182.
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入口结构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新型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塔内烟气入口处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其流场调节均匀从而提高脱硫除尘效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在入口处加装直导流板、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并分析塔内y=0截面速度的分布,以及z=0.21 m截面上的颗粒浓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加装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较理想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气体的目的。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3.
以碘吸附值为裂解残渣吸附性能的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制备裂解残渣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残渣的表面元素组成、孔结构组成、晶相组成和吸附性能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以浓度均为5 mol/L的ZnCl2和H2SO4作活化剂、复配比2∶1、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 h、固液比1∶2.5,制得的裂解残渣酸洗后碘值平均值可达892.8 mg/g;用制备的裂解残渣对苯酚废水进行处理,室温下振荡5 min,苯酚去除率即可达到87.9%,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  相似文献   
184.
利用烧结脱硫灰制备胶凝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烧结烟气半干法脱硫灰复掺矿渣、钢渣,辅之外加剂,制备胶凝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改性脱硫灰(GXTLH)、钢渣、矿渣及水泥熟料再混磨制备的复合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安定性等水化性能和力学性能;当GXTLH 掺入量为20%、CFII 1.5%、减水剂0.5%及水泥熟料23%时,矿渣掺量在12%~44%、钢渣掺量11%~44%之间制备的胶凝材料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力学性能满足GB13592-92《钢渣矿渣水泥标准》;矿渣与钢渣比、水泥熟料及外加剂等掺量一定,GXTLH掺量超过30%时,GXTLH胶凝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85.
采用实验室控制试验研究了甲基对硫磷降解菌在竹林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降解效果及其与土壤物理特性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邻单胞菌(DLL-1)具有高效性,甲基对硫磷初始浓度为15 mg/kg干土,第5 d竹林土壤上、中和下层的降解率分别为88.6%、85.9%和79.2%,相应的半衰期为2.5、2.84与3.79 d。甲基对硫磷在土壤中的不同粒径范围吸附情况是不同的,从而影响DLL-1菌的降解效果,表现为土壤中粘粒含量与降解率呈显著正相关。孔隙度也是影响降解效果的一个因素,上中下3层的降解率随着孔隙度的减小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6.
以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并考虑阴极液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电压3种因素对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铜和镉)的影响,选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表明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加强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足可行的,铜和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1.1%~52.6%和9.1%~46.7%.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电压为20 V,阴极液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并控制pH值为4~6.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动电技术去除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动电过程的影响最大,阴极液pH值次之,电压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7.
高效菌藻塘系统对农村污水中磷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高效菌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除磷效果及其强化措施。高效菌藻塘和水生生物塘HRT分别为8 d和4 d,进水总磷浓度为1.7~17.1 mg/L,出水总磷浓度全年平均值为3.33 mg/L,高效菌藻塘系统的除磷能力欠佳。通过降低水生生物塘内水深、采用废弃石膏作为填料构建了新型复合水生生物塘,HRT=1.6 d条件下,复合水生生物塘出水总磷可保持在1 mg/L以下,可达到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8.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运移规律分析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多孔介质流体力学、多相流以及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垃圾填埋场中渗滤液运移过程的基本规律,并对填埋场底部可渗和不可渗2种情况下渗滤液的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比对,研究成果可为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9.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缓冲带去除硝酸盐的重要途径。湖岸缓冲带是联系陆地与湖泊生态系的纽带,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而且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提高湖泊水质。概述不同检测反硝化速率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阐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厌氧环境、有机碳、湖岸坡度、缓冲带坡度、pH与温度、硝酸盐浓度。介绍反硝化速率模型的研究开发状况。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反硝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0.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在陇东油田悦29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长庆陇东油田悦29区注水平面矛盾突出的特点,优选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详细介绍了调剖体系的配制,调剖体系性能测试表明其相关性能指标满足要求。进行了驱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其封堵作用可以维持较长时间,通过对不同注水井组进行现场应用,显示该技术能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可以满足油藏深部封堵大孔道的技术要求,有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