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运用中国沿海11省市1996~2014年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的相关数据,基于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综合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其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综合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间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三者的脉冲响应图可见,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承载力存在正负向影响程度不同且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两者之间影响波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92.
为解决甲醛污染问题,开展了多胺高分子接枝活性炭环境材料制备研究.采用质量比为1:1的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液对活性炭表面改性,再以DCC(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胺化反应的缩水剂,通过PAH(聚酰肼)和活性炭缩聚反应制备了除甲醛材料ACm-g-PAH(聚酰肼接枝改性活性炭),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了影响ACm-g-PAH除甲醛的因素,再由正交试验得出ACm-g-PAH制备的最佳工艺为活化温度为90℃,w(DCC)为2.0%,c(PAH)为12 mmol/L.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50℃与相对湿度为45%~85%区间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对甲醛去除率影响并不明显.吸附甲醛的ACm-g-PAH经弱酸还原再生技术处理后,再生5次的ACm-g-PAH对甲醛的去除率仍能达到初生材料的89.2%.FTIR(红外光谱)证明了在DCC存在下,聚酰肼高分子PAH与ACm(改性活性炭)表面羧基缩聚反应的事实.随着c(PAH)的增加,SEM(扫描电镜)显示活性炭孔内的PAH呈堆积的现象;TG(热重分析)图谱的测试结果表明,ACm-g-PAH的降解温度在330~420℃之间.研究显示,ACm-g-PAH对甲醛的去除率最高为99.4%.   相似文献   
93.
林剑  狄凌峰 《环境科技》2006,19(A02):180-181
以温岭市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为例,介绍了其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指出了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环评促集聚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强化总量控制、实行服务与指导并重等方面的时策。以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4.
城市居住区设备噪声频率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杭州市噪声污染影响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居住区配套设备噪声源进行分析,选取供电系统、地下车库、电梯设备、供热系统、排水供水系统、空调设备和通风系统中的12种典型噪声源,采用VS302USB双通道实时分析仪调试并记录以上设备正常运转状态的数字声信号.此外,通过声信号处理分析这些噪声源的频谱及低、中、高频段的能量比率.结果表明,各声源最大声压级所在频段以低频段最多(12种典型噪声中9种),最大能量分布频段也是以低频段最多(12种典型噪声中的7种),因而低频噪声已经成为居住区中影响最大的噪声源.  相似文献   
95.
为提高废旧家电回收企业管理绩效,提出一种基于双层规划的废旧家电回收站选址方法.考虑到回收企业和家电用户对回收站选址的不同要求,建立了以企业总费用最小化和回收量最大化为上层目标、以用户综合运送满意度最大化为下层目标的双层规划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回收站的开设数量、位置及其服务用户,更加有利于废旧家电的回收管理.为便于模型应用,给出了上层模型的功效系数算法,阐述了所建模型的总体求解思路.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
Solemya reidi Bernard 1980 is a gutless protobranch bivalve known to possess intracellular chemoautotrophic bacterial symbionts in its gill. A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n the embryology and larval development of S. reidi provides data for the bivalve Subclass Cryptodonta. S. reidi spontaneously spawned large eggs (271 m in diameter), which developed within individual gelatious egg capsules. The first several cleavages were equal and a distinct molluscan cross was formed at the animal pole of the embryo, features previously unreported in bivalve development. Lecithotrophic pericalymma larvae (similar to the larvae of paleotaxodont protobranch bivalves and aplacophoran molluscs) hatched at 18 to 24 h and remained in the water column for a further 5 d at 10°C. At hatching, larvae measured from 360 to 440 m in length and from 225 to 265 m in cross-sectional diameter. Definitive adult structures developed within an epithelial locomotory test entirely covered with compound cilia. The test histolysed at metamorphosis and was ingested throught the mouth into the perivisceral cavity. Length and height of the shell following metamorphosis was 433 m (±42 m, n=16) and 282 m (± 29 m, n=13), respectively. Primary data and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show that the type of larval development in both paleotaxodont and cryptodont bivalves cannot be reliably estimated from egg or prodissoconch sizes.  相似文献   
97.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是各国工业化成长阶段面临的共同问题.山东、河南作为全国34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前两位的人口大省,存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两省面积相仿,在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这一课题上具有很大的可比性.以山东、河南两省为例,从转移地域类型、转移产业类型、转移人口类型、转移时同类型和转移收入5个方面比较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度指标体系,对山东、河南两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区域非均衡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8.
流域脆弱性评价中,如何有效结合自然及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开展较大区域尺度评价是目前研究的难点之一,特别是结合灾变山地环境影响,开展小流域脆弱性评价,对于山区流域防灾减灾及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采用栅格单元与小流域单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综合自然与社会因素,并引入活跃灾害事件对小流域脆弱性的影响,从灾害危险度与社会易损性角度构建评价体系,应用3S技术,选取彭州龙门山区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开展灾变山地环境影响下的小流域脆弱性评价。最终将研究区小流域脆弱性划分为轻度、中度、高度及重度4个等级,各级含小流域个数分别为12、21、27及17个,相应面积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1.53%,38.63%,40.46%及9.38%。针对区域内重大灾害事件,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综合自然和社会因素,并引入灾害事件构建评价体系,并以栅格与小流域单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灾变山地环境下较大区域尺度流域脆弱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可为区域尺度小流域脆弱性评价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
通过锦州地区铬渣样品静态浸溶实验,测定不同固液比、浸出时间、浸取剂pH及组成、振荡速度、铬渣粒度大小、温度等因素对铬渣中Cr(VI)溶解释放的影响,揭示铬渣中Cr(VI)析出、释放机理。结果显示,稀释作用在不同固液比浸出中起主导作用,随固液比的降低,Cr(VI)浸出浓度逐渐降低,但是Cr(VI)浸出总量却在增加;随着浸出时间的增大,浸出Cr(VI)浓度随之增大;铬渣浸出液碱性很高,在铬渣溶解释放过程中,随酸性增强Cr(VI)溶解量相应增大,体现强的酸中和能力;随着振荡速度增加,Cr(VI)溶解释放速度明显加快;粒径越小,铬酸盐的溶解释放速度越快,溶解作用越充分;铬渣的浸出为吸热反应过程,铬渣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铬渣中Cr(Vl)溶解释放速率服从菲克(Fick)扩散定律。研究结果为铬渣危害的评价、监测及铬渣污染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为探究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 L.)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和作用途径,采用Pb污染土壤〔w(Pb)为400~2 000 mg/kg〕进行为期30 d的盆栽试验,分析植物对Pb的耐受性、积累能力和固定效果.结果表明:① 印度芥菜和香根草对Pb的积累主要集中在根部,两种植物根部累积的w(Pb)分别为206.62~902.40和288.42~1 102.47 mg/kg,单株植物的Pb积累量分别为70.75~138.31和99.09~220.49 μg,香根草对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能高于印度芥菜. ② 印度芥菜和香根草对Pb的去除率随土壤中w(Pb)的增加而降低,对Pb的固定率则随土壤中w(Pb)的增加而增加,二者对Pb的去除率最大值分别为1.02%和1.78%,对Pb的固定率可达11.22%和16.78%,两种植物对Pb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途径为植物固定. ③ 主成分分析表明,w(脯氨酸)对植物Pb积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相比于印度芥菜,香根草更适用于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