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6篇 |
免费 | 1067篇 |
国内免费 | 41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22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210篇 |
综合类 | 2076篇 |
基础理论 | 432篇 |
污染及防治 | 181篇 |
评价与监测 | 144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篇 |
灾害及防治 | 1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9篇 |
2023年 | 106篇 |
2022年 | 247篇 |
2021年 | 239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166篇 |
2018年 | 192篇 |
2017年 | 177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157篇 |
2014年 | 144篇 |
2013年 | 157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56篇 |
2009年 | 169篇 |
2008年 | 157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84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介绍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EOSMIN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还介绍了臭氧、PAC去除痕量异味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212.
为研究采动影响下活动断层的滑移情况,以抚顺矿区老虎台矿为背景,建立了采动条件下覆岩运动的突变力学模型,确定了断层发生滑动的必要条件;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开采条件下断层活动进行分析,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断层活动进行监测和验证。结果表明,断层失稳的必要条件为刚度值k≤1,刚度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弹性段采出厚度大于85 m时,F25断层具备了发生滑动的必要条件,易发生冲击地压。83003工作面开采后,F25断层下盘位移基本不变,上盘位移活动幅度较大,最大位移达到了5~7m;锚索测力计的应力变化与断层活动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当锚索测力计数值突变时,表明断层已经活动,锚索测力计数值突变越大,预示冲击地压和矿震能量越大。 相似文献
213.
对国内外饮用水中HANs类消毒副产物检测方法、生成的影响因素及毒理学试验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其存在于饮用水中可能导致的人体健康危害。结果表明,饮用水中HANs类消毒副产物普遍存在,而且HANs消毒副产物比常规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具有更强的三致效应、生殖发育毒性、基因和细胞毒性,通过饮水摄入人体,对健康造成潜在危害。HANs的检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和控制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14.
215.
216.
青岛大气气溶胶中氨基化合物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氨基化合物是大气气溶胶和雨水中常被检出的一类有机氮化合物,由于其可作为生物生长直接的氮源,因此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直接作用.利用2008年1~12月在青岛采集的66个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邻苯二甲醛/N-乙酰-L-半胱氨酸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其中溶解态(DAC)和颗粒态氨基化合物(PAC)的浓度.气溶胶中DAC浓度为2.4~40.9nmol·m-3,在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冬季最低.PAC浓度为0.7~76.1nmol·m-3,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趋势.不同季节氨基化合物的组成不同.依据气团的后向轨迹,气溶胶样品可分为受北方陆源、南方陆源和海洋源影响,DAC和PAC在受南方陆源影响的气溶胶中浓度最高,北方陆源次之,海洋源气溶胶中最低.不同来源的气溶胶中氨基化合物的组成不同,蛋白质类氨基化合物对总氨基化合物的贡献在海洋源气溶胶中最高,在南方源气溶胶中最低. 相似文献
217.
218.
针对合成香料废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难降解及含盐量高等问题,以某香料厂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催化氧化的方法对其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pH值、槽电压、气体流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Cr,特别是pH值、槽电压这2个因素对CODCr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利用试验中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100m3/d规模的实际合成香料废水预处理工程实践中,对CODCr的处理效率稳定在75%~90%.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219.
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nonus plicatilis)对6株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uloua uiridis)、扁藻(Tetraselmis chuii)、球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 8701)、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rmumerman)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摄食.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褶皱臂尾轮虫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表现出,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5).而且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是不相同的,这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对饵料单胞藻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