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87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北京市水环境中精神活性物质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评价北京市水环境中精神活性物质的污染水平和生态环境风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了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中6种典型精神活性物质[甲基苯丙胺(METH)、苯丙胺(AMP)、氯胺酮(KET)、麻黄碱(EPH)、甲卡西酮(MC)和羟亚胺(HY)]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北京市地表水中共检测出3种目标药物,其质量浓度范围为低于检出限n.d.~70.9ng·L~(-1).EPH的检出频率和质量浓度平均值最高,分别为42%和10.1 ng·L~(-1);其次为METH,检出频率为25%,质量浓度平均值为1.8 ng·L~(-1).地下水样品中只检测到了AMP,检出频率21%,质量浓度水平在n.d.~2.2 ng·L~(-1)之间.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相比,北京市水环境中精神活性物质的污染浓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METH和EPH浓度最高值均出现在北京市第二大排污河和南城主要污灌渠凉水河.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市地表水中6种目标药物的风险熵值均小于0.10,表明存在较低的环境风险,但考虑到精神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它们对水生生态系统的长期和综合风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2.
谭秋霞  朱波  花可可 《环境科学》2013,34(8):3043-3048
三峡库区消落带出露时草本植被生长旺盛,每年9月底蓄水后植物被淹没并开始腐解,导致有机体分解释放大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可能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研究选取三峡库区消落带典型草本植物,通过室内模拟浸泡实验,测定上覆水中DOC浓度变化过程,计算其释放速率与通量,旨在查明消落带草本植物淹水后DOC的释放特征,为库区植被修复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几种典型草本植物浸泡后上覆水的DOC浓度变化反映出草本植物淹水后DOC释放呈先增后减,后期趋于平稳的变化过程,在15 d左右达到峰值,表明消落带草本植物淹水浸泡后DOC随植物腐解快速释放,随后释放基本稳定,几种典型草本植物的DOC释放过程符合动力学过程.草本植物浸泡后DOC的释放浓度(最大为苦蒿的486.88 mg·L-1±35.97 mg·L-1,最小为稗子的4.18 mg·L-1±1.07 mg·L-1)、释放量(最大为苦蒿的50.54 mg·g-1,最小为水蓼的6.51mg·g-1)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受植物基质的影响,特别是植物基质的C/N值.实验浸泡植物的DOC释放量与相应草本植物基质的C/N值呈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3.
华祖林  汪靓 《环境科学》2013,34(6):2134-2138
在确立湖泊营养物基准的过程中,湖泊水体参照状态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本文基于广义极值分布理论,发展提出了一种确定湖泊参照状态浓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频率分析法等描述性统计方法存在的数据分组可能造成人为误差和不便于统计推断,难以进行可信度评价的缺陷,能有效地推断给出参数和物质浓度置信区间.将该方法应用到太湖的水质基准参照状态中,通过对太湖湖心两个站点1995~2006年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的数据进行分析,其年最小值的相反数符合广义极值分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推荐采用25%分位点的值作为太湖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参照状态,即太湖的参照状态是:总氮0.71 mg·L-1,总磷0.025 mg·L-1,叶绿素a为1.81μg·L-1,并分别得出了它们各自的95%置信区间.  相似文献   
194.
在煤矿无煤柱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及其作业空间往往因处于空气压能相对低位,受到邻近采空区内瓦斯等有害气体侵入的威胁。通过研究和实施气室连通管调压技术,合理改变采煤工作面邻近老空区外围的压能关系,调控老空区瓦斯涌出方向和涌出量,有效阻止老空区高浓度瓦斯侵入回采工作面作业空间。  相似文献   
195.
搬迁企业原址场地(棕地)可能由于原生产活动遗留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因此.棕地改造之前必须对其进行污染调查分析和环境风险评价,判断其是否需要进行土壤修复.采用磁学测量结合土壤理化分析对首钢搬迁场址进行了土壤污染词查,用克里格法插值后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土壤环境风险,并列举了不同生产区域的主要污染物和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6.
为研究交通事故发生前后交通流特征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以JT高速公路作为研究对象,长期观测和采集交通流及事故数据。将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的交通流主要衡量指标与事故信息进行数据匹配,形成交通事故与事故小时交通流匹配数据集,并分析流量、速度、大车比例等交通流表征指标与不同等级事故数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发现:在某些流量、速度或大车比例区段,交通事故数及其严重程度处于较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技术对衡量交通流特征的初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用交通流主成分指标综合反映交通流特征,并建立事故严重程度与交通流主成分指标的统计分析模型。结果表明:交通流主成分指标趋于零的区段的事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区段。  相似文献   
197.
基于Fisher判别法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准确预测岩溶塌陷倾向性的等级分类,通过分析大量观测实例,选取岩性系数、岩体结构系数、地下水系数、覆盖层系数、地形地貌系数和环境条件系数作为模型判别因素。对12个实际观测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FDA)的岩溶塌陷倾向性等级分类预测模型。借助SPSS软件工具,得到判别模型的4个判别函数。根据判别函数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并对2个待判样本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第一、第二判别函数的综合判别效率达到100%,大于规定的85%,满足工程实际应用需求;对训练样本进行回判时,误判率为零,同时对待判样本的分类预测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8.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太原市不同排放源及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样品,色谱-质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汽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排放的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测定范围依次为:(-30. 79±0. 98)‰~(-29. 10±0. 14)‰、(-30. 96±0. 88)‰~(-28. 02±1. 77)‰、(-32. 13±0. 59)‰~(-27. 67±0. 49)‰、(-27. 58±0. 16)‰~(-25. 50±0. 75)‰和(-25. 14±0. 93)‰~(-23. 44±1. 32)‰,民用燃煤源显著富集13C.仅在民用燃煤源排放烟气中检出苯乙烯,δ~(13)C值为(-23. 44±1. 32)‰.太原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样分析显示,居民交通混合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的δ~(13)C值为(-25. 61±2. 20)‰~(-23. 91±0. 78)‰,较其他区域富集13C;工业区δ~(13)C检测值为(-29. 15±1. 06)‰~(-24. 53±1. 07)‰,较其他区域贫13C.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δ~(13)C值与排放源δ~(13)C值比较可发现,太原市4个环境空气点位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工业区受溶剂挥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9.
针对目前航空维修单位风险管理工作中普遍遇到的如何全面、规范、准确地识别危险源,如何科学计算和评价风险问题,提出一种危险源识别方法和风险分析方法.首先,设计维修系统的危险源引导词,并给出危险源描述方法和识别流程,以规范识别危险源;然后,设计危险源导致潜在不良后果引导词,在引导词的指引下确定危险源的所有潜在不良后果;最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危险源导致潜在不良后果的风险.以某维修单位新增设备为例进行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计算工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全面、规范地找到危险源和危险源潜在不良后果,能够更为科学地计算风险,为进一步风险控制奠定基础.本方法力图使风险管理工作规范有效,并为行业内风险数据积累和分享、数据分析与预测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0.
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函数法和障碍度模型对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1995-2008年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总体不断提高,综合指数从0.0658增加到0.7773,绩效水平经历了“低级水平-中级水平一良好水平”的演变历程;②投入水平和利用程度指数上升幅度较小,利用效益和利用可持续性提高幅度较大;③投入水平和利用程度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4.83%和15.37%的速度增加,利用程度是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首要因素;④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地均从业人数、人均建设用地、综合容积率、建成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因此,应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