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12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1.
阿什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及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什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总量为5 572.96×106m3/a。不同污染源污染贡献比例:农田化肥占49.24%、畜禽养殖占35.10%、农村生活占14.69%、农作物秸秆仅占14.69%0.97%。污染物贡献量比例:TN占56.46%、TP占39.06%、COD仅占4.48%。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等标污染负荷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阿什河流域按区域污染贡献大小可分为四类区域。  相似文献   
522.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车间下水道驯化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株可同时降解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高效菌株MSRl4,经鉴定为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iminuta),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好氧型球形杆菌,大小为(O.3-0.7)μm,能够以3种菊酯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在通气、pH 6.0-7.0、温度30℃、接菌量(OD415nm=0.2)和转速180 r·min-1的环境条件下,对含联苯菊酯、甲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各100 mg·L-1的混合培养基培养3d,发现该菌对这3种菊酯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分别为43.78%、43.91%和43.75%,且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模型,降解半衰期(t1/2)分别为97.6、106.6和101.9h.3种菊酯农药降解率与接菌量、通气量和振荡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23.
以天津市再生水管理为分析对象,通过考察天津市水务管理的横向责任分工与纵向管理流程的现状,深入分析水资源管理的体制、资金、配套设施、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我国水务管理中存在认识不统一、政策措施激励与约束作用不足、投融资体制不完善、相关信息不透明等问题。并建议从统一认识、集中管理、完善投融资机制和价格体制以及建立水资源信息平台等方面推动水务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524.
浮游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水质的优劣,有利于了解水体污染状况的发展趋势.为及时掌握汉江下游水质变化,基于2019年3—12月汉江下游干流及主要支流浮游植物和水体理化指标监测数据,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并通过冗余分析研究了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同时运用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对汉江下游水质进行...  相似文献   
525.
海绵城市建设是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对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点、线、面3种不同类型海绵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5—9月枯、丰水期采集到的345组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步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典型海绵体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以Cl-为指示因子,结合其他水化学指标,研究分析了典型面状海绵体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在垂向上,埋深10 m和20 m含水层地下水之间联系密切,且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埋深50 m和80 m含水层组地下水与其他含水层组无明显水力联系。在平面上,线状及面状海绵体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距离为80~100 m;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地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526.
为了给减缓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污染提供新思路,对MBR中EPS各组分对污泥聚集性能的影响及其膜污染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MBR中污泥的聚集性,发现原始污泥的聚集速率常数为0.0151,提取EPS后污泥的聚集速率常数为0.00181,由此可以看出EPS在污泥聚集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明确EPS各组分对MBR中污泥聚集性能的影响,利用扩展的DLVO理论研究MBR中EPS及其各组分对污泥聚集性能的影响,发现MBR中EPS里粘液的二级能量最小值大约为-0.94 KT,松散型EPS(LB-EPS)为-2.98 KT,紧密型EPS(TB-EPS)为-3.87 KT,说明TB-EPS在污泥聚集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及EPS浓度分析,发现EPS各组分浓度及结构的不同导致EPS各组分对污泥聚集性起不同的作用。通过吸附实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EPS各组分的膜污染速率为:上清液 < 粘液 < LB-EPS < TB-EPS,由此,可以推测出减少粘液和LB-EPS含量可有效降低膜污染,同时对污泥絮体结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27.
针对污水处理生化出水高磷酸盐浓度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问题,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AER)为基质材料,利用树脂上—NH2官能团中的N原子与Fe3+发生配位聚合,制备了除磷聚合配位交换吸附剂(Fe—PLE)。并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对Fe—PLE和原AER进行了比较,发现Fe—PLE更加趋向化学吸附类型,且Fe—PLE最大吸附容量达到93.05 mg/g,比AER提高了47.98%。通过SEM、EDS、FT-IR及TGA对吸附前后Fe—PLE和AER的表征比较,认为通过配位作用形成Fe—O配位键是Fe—PLE的可溶性无机磷吸附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吸附时间、pH和竞争性阴离子对AER和Fe—PLE吸附的影响,结果显示,Fe—PLE吸附平衡时间为1.5 h,比AER稍高;2种吸附填料都在pH 7.0时效率最高,AER的磷吸附效率对pH较为敏感,Fe—PLE能够在相对较宽的pH范围内保持高去除率;竞争性阴离子对AER磷吸附的负面影响较大,而Fe—PLE依靠其Fe—O的配位作用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通过4次循环再生实验,Fe—PLE表现出良好再生能力的同时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率。  相似文献   
528.
山区公路建设弃渣场常由石渣堆砌而成,其结构松散、孔隙率大、渗透性强,自然生态恢复极为困难。而客土培育技术常用于生态条件恶劣的区域生态治理。以湖北省宜昌某高速公路弃渣场为依托,应用客土灌木化施工工艺,以植被覆盖度和高度作为观测指标,开展了弃渣场生态恢复试验,主要研究灌木生长特点及其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提出适宜宜昌地区弃渣场生态治理的植被类型,对区域内弃渣场生态恢复工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9.
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性膨润土被广泛地应用于吸附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但关于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体中多环芳烃混合物的动力学研究鲜见报道。利用十二烷基三甲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磺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并将之应用于吸附水体中萘、蒽、菲和芘4种多环芳烃,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时间和温度等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5℃、吸附时间40 min、起始浓度为1.25 mg/mL、改性膨润土的投加量为4 g/L的条件下,该吸附剂对萘、蒽、菲和芘的吸附率分别为99.1%、99.6%、98.7%和98.9%。改性膨润土对水体中4种多环芳烃的吸附机理服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吸附剂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530.
Amorphous alloys are being newly applied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atomic packing structure. They possess excellent degradation efficiency,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In this work, Fe80Si10B10 and Fe83Si5B8P4 amorphous ribbons exhibited adv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 Blue (MB) and Rhodamine B (RhB) dyes, and the color removal reach nearly 100% within 11 min for both the dyes. Compared with the Fe80Si10B10 amorphous ribbon, the Fe83Si5B8P4 ribbon showed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due to its lower reaction activation energy, higher electron transfer ability and higher Fe content,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galvanic cell between the strong Fe–P bonds and the weak Fe–B bonds. It also exhibited high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improved when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of H2O2 is added. As regards the pH, high degradation efficiency was observed in acidic MB solution, but it decreased as the pH increased up to pH 7.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lectro–Fenton–like process is discuss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performance in a nearly natural solution. This study presents a high efficiency low-cost catalyst for synthetic dye degradation and expands the functional applications of Fe-based amorphous allo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