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0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60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3篇 |
废物处理 | 112篇 |
环保管理 | 137篇 |
综合类 | 1061篇 |
基础理论 | 300篇 |
污染及防治 | 579篇 |
评价与监测 | 96篇 |
社会与环境 | 64篇 |
灾害及防治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89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121篇 |
2013年 | 178篇 |
2012年 | 145篇 |
2011年 | 152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56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911.
912.
黄河中游水保措施对入黄干支流泥沙特性的影响:Ⅰ. 泥沙粒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过去关于水土保持措施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减水减沙的影响,对泥沙组成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以大量的实测资料为依据,以河口至龙门间区域自然与水土保持条件为背景,将水保措施类型、河道水流泥沙条件与流域地貌条件结合考虑,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对采用水保措施前后该区域(尤其是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的黄土高原与沙砾丘陵区域)的泥沙粒径分布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泥沙粒径分布变化极其复杂,对应于不同地貌类型条件的泥沙组成遵循不同的分布规律。黄土丘陵区河流中的悬移质泥沙级配服从正态分布规律,而沙砾丘陵区河流中的泥沙级配则服从皮Ⅲ型分布规律。当分布函数的类型确定后,泥沙粒径分布由该分布函数的几个参数共同决定,这些参数分别反映了泥沙从流域表层搬运到对应级别河流的过程中地貌形态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文中由多学科综合研究得到的结论,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效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3.
泥沙灾害与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泥沙灾害是泥沙在其侵蚀、输移和沉积运动发生变异时产生的特殊灾害过程,在本质上不同于通常的气象灾害、水灾害、生物灾害和地质灾害.泥沙灾害有着自身的分类系统和分级规则.泥沙灾害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从而获得不同的分类结果.泥沙灾害链是泥沙灾害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基于泥沙灾害特征及泥沙圈与其他圈层相互关系的考虑,从强度和破坏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泥沙灾害系统的分类方法,获得了较为完备的泥沙灾害分类.在泥沙灾害分类分级的基础上,还研究了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分级.泥沙灾害链的分类可以从受灾体和致灾体两个角度采用单指标和分级分类两种方法进行划分,但采用分级分类法更能体现出泥沙灾害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14.
915.
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了张家口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资料,分析了张北地震序列尾波Qc值随频率的衰减关系;当流逝时间为35 s时,张北地区的平均Qc值为Qc(f)=(76.8±17.6)f 0.9606±0.22,Qc值较低,在76.8±17.6范围内波动,这表明该区域目前处于低Qc值的构造活跃期,同时,主震发生后靠近震中区的这个椭球形的散射体内能量大释放已基本完成,目前该震源体正处于应力的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916.
917.
随着我国建筑建设的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加快,为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保障,由于建筑规模以及项目的增加,加剧了环境问题。在强调低碳经济的现代化社会,应该加强对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环保监测,针对竣工验收不环保的问题采取对策,促进建筑施工的绿色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建筑项目环保验收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18.
Toxicities and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of Taihu Lake, China, based on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occurrence, toxicities,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five heavy metals(Pb, Cu, Cd, Zn and Ni) in the sediment of Taihu Lake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o evaluate the toxicities caused by the heavy metals, the toxicities induced by organic contaminants and ammonia in the sediments were screened out with activated carbon and zeolite. The toxicities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were tested with benthic invertebrates(tubificid and chironomid).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oxicity of sediment and the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SQGs)derived previously were evaluat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p 0.0001) between the observed toxicities and the total risk quotients of the heavy metals based on SQGs,indicating that threshold effect level(TEL) and probable effect level(PEL) were reliable to predict the toxiciti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Taihu Lake. By contrast, the method based on acid volatile sulfides(AVS) and 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SEM),such as ∑SEM/AVS and ∑SEM-AVS, did not show correlations with the toxicities. Moreover,the predictive ability of SQGs was confirmed by a total predicting accuracy of 77%.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TELs and PELs showed that the contaminations of Pb, Cu, Cd and Zn in the sediments of Taihu Lake were at relatively low or medium levels. The risks caused by heavy metals in the sediments of northern bay of the lake, which received more wastewater discharge from upper stream, were higher than other area of the lake. 相似文献
919.
中国电子废物处理处置典型地区污染调查及环境、生态和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废物含有大量的金属、塑料和阻燃剂等物质,如果处理不当,电子废物将向环境排放种类繁多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废物处理所致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已经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几个电子废物处理处置典型地区。本文对近5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综述,内容涉及电子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污染物,电子废物处理处置活动所致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的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以及电子废物处理处置活动对动植物和人体的污染风险等,并提出将来关于电子废物研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0.
天津城市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直接影响城市风场结构和污染物扩散路径,以能量平衡模式得到的地面温度作为下边界条件、中尺度气象模式MM5作初始场和侧边界条件,建立了天津市500 m的细网格城市边界层模式并用其研究天津市秋季热岛及其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城市热岛现象,地面温度日变化规律及近地层的温度廓线与实际观测值较一致,能够反映夜间出现的逆温.模式成功地再现了城市温度场和流场的三维结构,结果表明17:00时热岛强度在地面最强,到300m存在个别的弱热岛中心,500m高度城郊不存在温度差异;地面高温中心有一个弱的辐合中心,直接影响污染物在城区的扩散,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在地面较低,150~300 m高度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天津地区局地气候的形成、污染物的扩散及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