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5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水溶液中腐殖酸的二氧化钛膜光催化氧化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二氧化钛膜光催化氧化法处理中腐殖酸技术避免了以往悬浮相光催化时催化剂难以分离回收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光源种类,TiO2膜的表面修饰和HA水溶液的「H值等因素对HA光催化氧化效率的影响,讨论了有关的机理并合理解释了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52.
沼泽土腐殖酸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脱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红斌  杨敏  宁平  王炯 《环境工程》2002,20(3):72-74
利用 2种不同方法从云南中甸沼泽土中提取的腐殖酸 ,对亚甲蓝溶液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腐殖酸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受到振荡时间、温度等影响 ,与pH的关系不大 ,腐殖酸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朗格谬尔吸附理论 ,为单分子层吸附。 2种方法提取的腐殖酸吸附规律基本一致 ,但由于焦磷酸钠法提取的腐殖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因而它的吸附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3.
运用主成分分析选取土壤肥力变异因子。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5.21%,分别命名为:有机质因子、酸碱度因子、质地因子。将各样品的主成分因子得分作为自变量.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根据方程的回归系数大小可以评价各肥力变异因子对土壤微量元素累积和迁移的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154.
城市交通隧道汽车废气排放环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风洞物理模拟手段,对处于城市街区的交通隧道风井塔和峒口排放污气的环境影响作了实验研究,并基于射流理论和现场实测,建立峒口污染物散布的预测模式,该模式用于模型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表明.1.隧道峒口污气排放有可能造成短时局地比较严重的污染影响,废气浓度可能超标,但影响范围不大,并且与周围建筑物,环境,气温和车辆运行状况等密切相关;2.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对污染物扩散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5.
PM2.5的峰值浓度一般出现在早晨,这是早晨高排放和低边界层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晨的边界层结构对PM2.5峰值浓度及演变具有重要影响,但准确反演早晨较低的边界层高度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此,本文以上海为例,采用8:00的L波段气象探空数据,利用高分辨率的垂直风温资料计算总体理查逊数(Rf)来判定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研究发现,上海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其中,11月、12月和1月基本为稳定边界层结构(SBL),5—8月为对流边界层结构(CBL).通过分析风温廓线发现,上海冬季早晨SBL存在明显逆温,高度约为100~200 m,平均逆温强度为2.4℃/100 m;而夏季早晨的CBL可发展至400~500 m.早晨PM2.5峰值浓度随Rf的升高明显上升,SBL条件下的PM2.5峰值浓度较CBL条件下偏高约20 μg·m-3.2013—2017年上海早晨边界层的稳定度在春季和冬季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16和2017年的上升幅度尤其明显.2016、2017年春季的SBL频数较2013—2015年同期分别偏多12.5%、17.0%,冬季分别偏多10.8%、9.0%,而2016、2017年春季的PM2.5浓度却分别下降11.00%、23.00%,冬季分别下降27.94%和34.38%,表明近几年上海早晨的PM2.5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6.
A soil–plant biological system was developed from chromium(Cr) polluted soil treated by the compost-phytoremediation metho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migration of the Cr in this system is compreh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the co-composting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Cr availability from 39%(F1 was about 31% of total, F2 was about 8% of total) to less than 2% by stabilizing the Cr. However, herbaceous plants can accumula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r from 113.8 to 265.2 mg/kg in the two crops,even though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Cr in the substrate soil was below 0.1 mg/L.Cr can be assimilated and easily transferred in the tissues of plants because the lowmolecular-weight organic-acids(LMWOAs) derived from the plant root increase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r. The amount of extracted Cr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hen the organic acids were substituted in this order: citric acid malic acid tartaric acid oxalic acid acetic acid. On average the maximum(147.4 mg/kg) and the minimum(78.75 mg/kg) Cr were extracted by 20 mmol/L citric acid and acetic acid, respectively. The desorption of Cr in different acid solutions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s. The exchangeable Cr, carbonate-bound Cr, and residual Cr decreased, while Fe–Mn oxide bound Cr and organic bound Cr increased in the soil solid phas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organic acids will promote the desorption and chelation processes of Cr, leading to the remobilization of Cr in the soil.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水足迹-灰靶的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中,评价指标标准值及权重的确定均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针对该问题,本文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计算安徽省16个城市各类水足迹,并融合常规评价指标,基于PSR理论构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同时,采用熵权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赋权,选用灰靶模型进行计算,通过靶心度判断各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以增强不同评价单元之间的可比性.结果表明:2016年,农业生产用水足迹在安徽省16个城市总用水足迹中占比均居首位,在除马鞍山、铜陵、芜湖的多个城市中所占比重超过80%;工业用水足迹所占比重居次,马鞍山、铜陵、芜湖分别为45.94%、32.46%、25.17%,其余城市多集中在2%~10%;各城市生活用水水足迹和生态用水水足迹所占比重较小,均低于6%.2016年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以中、差等级为主,大体呈北低南高的空间布局特征,优、良等级集中在皖南的黄山、铜陵、池州;压力层和状态层靶心度的空间分布与此相似,提升空间较大,响应层靶心度总体较高,未呈现明显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8.
分析了一起油罐维修施工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提出应用安全检查表强化施工动火的安全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9.
UASB-曝气法应用在饮料废水处理的前期运行良好,但运行后期出现了出水不达标的异常现象,通过运行数据和UASB常见问题的分析,发现使系统出现异常的原因是UASB反应器内部腐蚀、三相分离器不完善等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二次启动厌氧池的建议,以使该系统恢复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60.
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大量使用含有对羟基苯甲酸丙酯(propylparaben,PrP)的防腐剂导致其广泛分布于河流、空气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为探究PrP对鱼类的毒性作用,以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模式生物,分别开展了急性毒性实验和K+流速检测实验.急性毒性实验中设置8种不同浓度的PrP溶液得到96 h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和安全浓度;在K+流速检测实验中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NMT)分别检测在3种不同浓度(96 h-LC50/10(0.9 mg·L-1),96 h-LC50/5(1.8 mg·L-1),96 h-LC50/2(4.6 mg·L-1))的PrP溶液瞬时暴露和96 h暴露后食蚊鱼表皮和鱼鳃的K+流速变化.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rP的96 h-LC50为9.14 mg·L-1,安全浓度为2.85 mg·L-1;K+离子流速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rP暴露浓度的升高,K+流速波动区间逐渐增大,且与暴露浓度成正相关;PrP瞬时暴露和96 h暴露后鱼鳃细胞均向外排出K+,具有剂量效应,K+外排量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与之相反,鱼体表皮细胞向内吸收K+,K+流速波动区间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PrP对鱼体有一定的毒性,会破坏鱼体内钠钾泵的离子转运功能,PrP毒性强度与暴露时间和暴露方式有关,比较实验中鱼体2种组织的细胞,鱼体表皮细胞抵抗PrP损伤的能力更强,鱼鳃细胞对PrP暴露更敏感,鱼鳃细胞K+流速的变化可以有效指示PrP的毒性效应,为进一步研究PrP对鱼类的毒性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