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2篇
  免费   780篇
  国内免费   1286篇
安全科学   966篇
废物处理   75篇
环保管理   384篇
综合类   3537篇
基础理论   565篇
污染及防治   122篇
评价与监测   297篇
社会与环境   332篇
灾害及防治   210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26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242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33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68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庾晓峰 《交通环保》2000,21(2):34-35
:JBF环境技术公司生产的高效溢油回收设备的成功之处来自于独特的动态斜面的技术。可连续移动的皮带 (斜面 )可以产生水动力路径 ,可以迫使遭遇到斜面的油随之流动。因此 ,JBF设计生产的收油系统能以最高的效率在最大可能的操作环境下回收水面的各种油类。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以固定相TiO2为催化剂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试验了制备TiO2膜的适宜条件以及光照时间等各种因素对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OD为418mg/L的垃圾渗滤液经400W高压汞灯光照30min,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分别为44.3%和75.0%。光照时间60min时,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可提高至54%和90%。光照30min后与活性炭柱联用,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分别提高到68.3%和84.6%。  相似文献   
83.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介绍了国内外开展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情况和意义 ,提出了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内容和方法 ,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用于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难点问题及设想建议。  相似文献   
84.
国内外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是目前恢复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于采矿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的采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历史与现状作了一个较为系统地回顾与总结,同时还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分析了采矿废弃地的类型和特点,总结了目前采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和技术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5.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系统对PM2.5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发展了南京大学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NJU-CAQPS),在模式系统中引入了气溶胶模块.运用该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夏两季PM2.5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与实际观测资料对比,检验发展后的模式系统对于细颗粒物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南京市城近郊内冬夏两季PM2.5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一般在半夜和清晨会出现较高浓度,午后至傍晚浓度较低.冬季浓度高于夏季,冬夏两季算例的浓度日均值之比为1.51.空间分布受到排放源位置、地面流场等因素影响.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占相当的份额,冬夏两季算例中二次气溶胶在PM2.5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5%,夏季二次气溶胶对PM2.5浓度贡献较冬季大.与实际观测资料的对比验证表明,经过发展的该模式系统对于城市PM2.5等颗粒物的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6.
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国家是我国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点对象之一。目前我国已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物资赠送、培训等方式与部分国家开展了气候变化合作,但总体来看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其合作需求了解得尚不够深入,且缺乏整体系统性的谋划和战略。通过调查问卷、面对面访谈和分析现有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发现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需求主要集中在资金支持、能力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未来,我国可通过在现有合作框架下与南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国家展开气候合作,打造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不断优化和深化目前开展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提高合作的针对性;通过抓重点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强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的影响力;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加强在气候治理经验方面的交流;开展多方合作;鼓励私营部门交流,增强互信程度。  相似文献   
87.
油库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玲  路学军 《环境科技》2005,18(1):44-46
以成品油库的环境风险评价为实例,通过对风险识别、事故源项分析,确立了风险种类,找出危害物质的排放方式;通过对泄漏时的环境风险影响分析,初步探讨了油库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8.
建筑物尾流区气流与污染物扩散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了细网格非静力能量闭合边界层模式和随机游动模拟方法建立了一套分析建筑物尾流流场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系统.作为应用研究的例子,在对某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排废气的风井塔尾流区流场和浓度场进行风洞流体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所建的模拟系统对风井塔尾流区气流和污染物扩散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的模拟系统的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的结果吻合较好,对一些小尺度带有明显湍流不均匀性的流场和局地空气污染物散布的情况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游离附生假单胞菌对铜绿微囊蓝细菌中32P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同位素示踪法,分析游离附生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对富集^32P的铜绿微囊蓝细菌(Microcystis aeruginosa)中磷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微囊蓝细菌生长的延迟期和对数期.游离附生假单胞菌的加入抑制了微囊蓝细菌中^32P的释放,而对蓝细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微囊蓝细菌生长的稳定期和衰减期,假单胞菌促进其蓝细菌细胞内^32P的释放,同时也加速微囊蓝细菌的衰亡.假单胞菌对微囊蓝细菌^32P释放的促进作用是由于自身的吸磷能力导致的.假单胞菌的吸磷量由假单胞菌生物量和细胞内磷浓度决定,假单胞菌在微囊蓝细菌的整个生长阶段生物量不断增加,而体内^32P浓度在开始阶段很低.直到微囊蓝细菌进入稳定期才达到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0.
近5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冰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重要的水资源,对该区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现有冰川22523条,面积25516.80 km2,冰储量约2592.85 km3,分别占我国冰川相应总量的46.37%、49.22%和57.39%,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川储量最为丰富,共计2366.25 km3。(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以面积<0.5 km2的冰川数量最多,共计15519条,占冰川总数量的68.90%;面积则以介于1~5 km2冰川为主,共计6833.71 km2,占冰川总面积的26.78%;各山系的冰川退缩海拔高度不同,面积减少速度在各个高度带均有差异。(3)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面积共减少4527.43 km2,变化百分比为-20.88%,有3114条冰川消失,冰川冰储量损失约419.35 km3。(4)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加快趋势,减少速率整体上有自西南向东北加快趋势;冰川朝北消失数量大于朝南消失数量,东北方向面积减少最多,东南方向面积减少最快。(5)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有暖湿化趋势,冬季气温升高速率大于夏季且降水增加幅度小于夏季的气候组合模式,不利于冰川的积累从而导致冰川退缩;冰川发育规模对冰川退缩也有一定影响,但各山系冰川变化驱动力具有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