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2篇
  免费   734篇
  国内免费   1387篇
安全科学   931篇
废物处理   73篇
环保管理   359篇
综合类   3468篇
基础理论   554篇
污染及防治   264篇
评价与监测   290篇
社会与环境   299篇
灾害及防治   20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28篇
  2020年   363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260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256篇
  2013年   326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6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根据HJ/T 10.2-1996中的微波远场轴向功率密度计算公式,对所选取典型WCDMA基站的安全防护距离进行了理论预测,并与实测得到的基站电磁辐射强度达标距离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安全防护距离在水平方向上较实测达标距离更为保守,在垂直方向上则较为接近.从发射功率、话务量、监测条件、建筑物干扰和WCDMA基站特点等方面分析了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差异的产生原因,并基于基站副瓣和后瓣实测电磁辐射强度远低于理论预测值的实践,认为WCDMA网络基站运行时的电磁辐射强度超标范围应远小于理论计算结果,其所造成的电磁辐射对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22.
针对四氯化硅泄漏后形成的重气云的三维大气扩散与反应转化过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进行模拟,研究了四氯化硅气体与水蒸气反应过程中不同时刻四氯化硅、氯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空间分布与转化情形.四氯化硅受重力作用下沉并向周围扩展,迎风面处的四氯化硅下沉触碰到地面后向上风侧移动,但主体向下风向迁移.反应主要发生在气团外层,生成的毒害性氯化氢覆盖范围较四氯化硅广泛,反应物和生成物在近地面的质量分数较大;水解反应消耗水分导致脱水效应和反应放热升温,会对该区域生态造成严重危害.研究了空气湿度和风速对四氯化硅迁移转化的影响.空气湿度对四氯化硅质量分数影响较小,主要影响生成物的质量分数变化,湿度越大氯化氢质量分数越高.风速主要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达到质量分数分布波峰的时间,风速越大,高质量分数氯化氢的存在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823.
油田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与人心理行为有很大关系,了解油田作业现场人员违章的心理原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是油田安全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对辽河油田兴隆台工程技术处油田作业现场64起真实有效事故进行回顾和原因分析,认为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是油田作业现场造成事故最主要原因。总结出事故发生原因,分析其中人的员工不安全心理对事故发生的影响,提出对员工不安全心理的预防措施,提高作业工人安全心理水平来保障行为安全,才能有效防止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通过提出相对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把员工安全心理行为训练、员工安全心理团体辅导与讲座和个体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落实安全心理行为管理措施,不断改进心理干预手段,尤其是心理干预采用综合手段,可以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对油田作业现场事故的预防和生产安全有序的运行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4.
为了实现高炉出铁场除尘风力自动跟踪烟尘浓度控制,对尘源点烟尘浓度模型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一种针对多测点反馈的新型控制策略.该策略构建了多测点数据的综合评价体系,从控制的角度建立烟尘浓度当前值、当前变化率以及预测变化率3项评价指标,运用功效系数法加入主观评判因素,用熵值法对各测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反馈.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模糊控制策略下的除尘系统进行了对比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实现除尘风力自动跟踪烟尘浓度控制,与传统的控制方式相比,节能效果显著,且综合评价反馈比常规反馈算法节能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25.
针对在管道坡面水毁评价过程中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存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用于油气管道坡面水毁安全评价.首先,建立管道坡面水毁因素集、因素评价云模型、分值集和分值评价云模型;其次将管道坡面水毁各因素基础数据输入云不确定性推理发生器,得出分值云滴;再次将分值云滴输入逆向云发生器进行推算,得到带有“危险等级”属性的分值云模型;最后综合各因素分值云模型得到管道坡面水毁综合分值云模型.该方法评价结果直观、灵活,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26.
依托湖北杭瑞高速公路工程,为降低沿线行车通过居民区带来的噪音污染,解决冬季路面积雪薄冰带来的行车安全问题,以具有一定结构除冰性能的高连通孔隙沥青路面材料为基体,选用橡胶高黏度改性沥青,并掺入环保型化学抑冰剂,开发设计具有除冰、降噪、抗滑功能材料路面。以不牺牲路用性能为前提,通过测试动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飞散损失、抗剪强度等,确定环保型化学抑冰剂的掺量。同时利用驻波管法、手工铺砂法及轮碾法测定空隙率分别为16%、20%、24%、28%的路面材料除冰性能、降噪性能和抗滑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环保型融雪除冰剂的掺量为2%,空隙率控制在20%左右时,高连通孔隙沥青材料的路面使用性能最佳,具有较好的除冰性能、降噪性能和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827.
碳源对微生物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通过异化性硝酸盐还原成铵(DNRA)途径,硝态氮转化为仍可生物再利用的铵盐。以琥珀酸钠、柠檬酸钠、酒石酸钾钠为碳源,研究碳源的差异对有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DNRA途径产铵的影响。结果显示,以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为碳源,初始浓度为20 mmol/L是较佳的实验条件,此时C/N约为1.5~2.0,NH4+-N质量浓度30.0~45.0 mg/L,最高产铵率分别为29.9%和27.0%;以酒石酸钾钠为碳源则在初始浓度为30 mmol/L,C/N约为2.0,NH4+-N质量浓度为40.0~45.0 mg/L时,最高产铵率为30.7%。反硝化和DNRA过程是同时存在的,培养液中NO3--N浓度的下降伴随着中间产物NO2--N的积累和NH4+-N浓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828.
陈珊珊  蒋勇  邱榕 《火灾科学》2012,21(3):137-146
建立了基于重要性分析的详细化学机理分析平台,利用耦合组分化学存活时间和敏感性系数的重要性参数,确定详细机理中的准稳态组分,通过移除这些组分及其相关反应,得到了计算精度较高的框架机理。针对目前燃烧学界较为关注的混合燃烧问题,以甲烷、乙烯这两种典型低碳碳氢燃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详细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重要性分析法构筑框架机理,并对甲烷/空气和甲烷/乙烯/空气预混火焰进行了数值计算。与详细机理相比,框架机理所涉及的组分数与基元反应数都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计算时间明显减少,但对火焰温度及反应物、生成物、中间组分浓度的预测与采用详细机理得到的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重要性分析法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9.
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对四川省水泥行业、玻璃行业、陶瓷行业、砖瓦行业、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电厂、钢铁行业等典型行业开展排放特征测试,通过组分分析,获取各行业PM_(2.5)成分特征谱.结果表明:①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等建材行业均以Si、Ca、Mg等元素为主要排放组分,双碱法脱硫SO_4~(2-)排放占比高于其他脱硫工艺;②电厂PM_(2.5)中SO_4~(2-)、Ca~(2+)、NH_4~+、Mg和Si为特征组分;燃煤锅炉中OC、Al、Si和Ca等为特征组分;③OC和EC是生物质锅炉PM_(2.5)主要排放组分,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中K排放占比也较高,非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中Cl~-排放占比为所有行业中最高;④钢铁行业中Ca含量最高,为18. 11%,其次为SO_4~(2-)、Na~+和Fe.  相似文献   
830.
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管理对黑土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东北黑土区土壤水分的调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土壤水分对降水和不同植被覆盖的响应,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利用中子水分仪测定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裸地、休闲地以及包括单施有机肥、化肥+秸秆还田、单施化肥和不施肥4种处理的农田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与休闲地相比,农田土壤容重增加7.47%,而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呈降低趋势,分别下降2.59、6.04和1.90百分点;肥料的施入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裸地土壤物理性质最差.由于植被耗水量较大,农田和休闲地土壤剖面年平均体积含水量显著低于裸地,施用化肥和秸秆还田可显著降低农田土壤剖面年平均体积含水量.各处理土壤剖面水分变异系数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0~70 cm深处)而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由于植被生长的耗水作用,休闲地和农田土壤水分变化比裸地强烈,秸秆还田加剧了农田土壤水分的变异.土壤储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管理对浅层土壤储水量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对土壤储水量的影响越来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