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6篇 |
免费 | 141篇 |
国内免费 | 46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5篇 |
废物处理 | 87篇 |
环保管理 | 88篇 |
综合类 | 800篇 |
基础理论 | 281篇 |
污染及防治 | 543篇 |
评价与监测 | 64篇 |
社会与环境 | 56篇 |
灾害及防治 | 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82篇 |
2014年 | 101篇 |
2013年 | 122篇 |
2012年 | 121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71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77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Remobiliz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uring the resuspension of Yangtze River sediments using a 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emobilization of 16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during sediment resuspens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a particle entrainment simulator at shear stress from 0.2 to 0.5Nm(-2), typical of the energy levels present in many tidally driven aquatic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esorption from the entrained particles w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dissolved PAHs. summation operatorPAHs concentrations in particles on volume normalization increased about four times. However, on mass weight basis, summation operatorPAHs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from 6039.74+/-138.28microgkg(-1) to 1665.39+/-112.26microgkg(-1). The same trend was observed for individual PAHs. Dissolved concentrations of PAH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epending on molecular weight and applied shear. The distribution of PAHs between particle and water phase suggested that for three-ring PAHs, the amounts of PAHs in particles were higher than the predicted values during our experiments. This might be due to presence of another active sorbent.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前,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在渗滤液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系列微滤膜(1.2μm及0.45μm)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各处理单元的渗滤液进行梯度分离,发现悬浮物对COD、浊度的影响较大;COD主要在胶体态和可溶解态间分配,不同渗滤液中的分配情况不同;磷主要与胶体、悬浮物以各种形式结合而存在;细胶粒和溶解态等小分子对TN的贡献大;不同粒度物质对pH的影响不明显;总残渣在可溶态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膜微滤处理渗滤液可以有效的去除一部分物质,使COD、TP、TN、浊度、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逐渐升高,但对总N、残渣的去除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107.
浊漳河山西省潞城市境内干流段及南源段河道生态环境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在于水质恶化、水量减少以及生物多样性衰退。本文从水质、水量、生物状况三个要素出发,通过建立浊漳河潞城市境内河段的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对浊漳南源及干流段进行了生态健康诊断。结果显示,浊漳干流段生态健康总指数36.74,呈生态病态状;南源段生态健康总指数60.03,呈基本健康状态。据此,浊漳河潞城境内段目前的核心问题是生态恢复问题,应当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生态修复模式,采取相应的生态环境管理方法,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作为其流域治理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08.
将预先经酸处理的铝钛硅(ATS)多相陶瓷片先后负载Al0.2Ti0.6Zr0.2O1.9复合氧化物与CeO2活性组分,制得新型CeO2/Al0.2Ti0.6Zr0.2O1.9/ATS复合脱硝催化剂。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催化剂的晶相、微观形貌。评价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研究了H2O和SO2对其脱硝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eO2/Al0.2Ti0.6Zr0.2O1.9/ATS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高活性温度窗口在100~350℃,当反应温度为250℃时,NO的转化率达98.49%。SO2和H2O在一定程度抑制该催化剂的低温脱硝活性,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脱硝活性逐渐恢复。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eO2具有储硫作用,当有SO2存在时,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区偏移了100℃,在250~400℃时,H2O的存在反而提高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 相似文献
109.
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菖蒲(Acorus calamus)和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在水温24~30℃条件下,风车草和菖蒲生长良好,生物量大,而富贵竹生长较差,生物量增加少;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76.8%、85.5%和53.6%,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69.1%、66.2%和54.4%,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6.9%、84.6%和61.5%,对PO_4~(3-)-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1.7%和75%,对真实色度有明显的去除效果;3种植物对氮磷和真实色度去除效果与对照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自然沉淀是浊度去除的主要原因,植物吸收同化作用是NH_4~+-N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是溶解性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试验表明,风车草和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和真实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优良物种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0.
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采用不同进水方式,以乙酸钠作为碳源配制的人工配水作为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进水方式运行的2个反应器在颗粒污泥出现后,运行效能差别不大;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高效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COD容积负荷为1.0kg/(m3·d)的条件下,对COD、TP、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5%、95%和60%,并具有明显的脱氮除磷效果;反应器中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