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91.
Bisphenol A (BPA), the important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 (EDC),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ble to induce various toxicity.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toxicity behavior of bisphenol A through evaluating the inhibition profile of bisphenol A towards 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 (UGT) isoforms. In vitro recombinant UGTs-catalyzed 4-methylumbelliferone (4-MU) glucuronidation reaction was employed as probe reaction for all the tested UGT isofor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isphenol A exerted stronger inhibition towards UGT2B isoforms than UGT1A isoforms. Furthermore, the inhibition kinetic type and parameters (Ki) were determined for the inhibition of bisphenol A towards UGT2B4, 2B7, 2B15, and 2B17. Bisphenol A exhibited the competitive inhibition towards UGT2B4, and 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towards UGT2B7, 2B15 and 2B17. The inhibition kinetic parameters (Ki) were calculated to be 1.1, 32.6, 5.6, and 19.9 μM for UGT2B4, 2B7, 2B15 and 2B17, respectivel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 vivo concentration of bisphenol A, the elevation of exposure dose was predicted to increase by 29.1%, 1%, 5.7%, and 1.6% for UGT2B4, 2B7, 2B15, and 2B17, indicating the high influence of bisphenol A towards the in vivo UGT2B isofroms-mediated metabolism of xenobiotics and endogenous substances. All these data provide the supporting information for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oxicology of bisphenol A.  相似文献   
392.
土壤中结合态苯氧羧酸类除草剂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2甲4氯(MCPA),2,4-D和除草醚在三种土壤中的结合残留.结果表明,在培养200d的时间内,MCPA的结合残留量为1.0l-5.12mg·kg-1,占添加总量的2.0-10.1%;2,4-D的结合残留量为0.24-2.65mg·kg-1,占添加总量的0.5-5.3%;除草醚的结合残留量为6.53-19.30mg·kg-1,占添加总邑的12.9—38.2%.农药结合态与游离态含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393.
居民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分析了北京市居民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 ,评估大气质量改善的价值 ,并对这一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 ,研究范围内的居民为 5年内降低目前大气污染物质浓度的 5 0 %而支付费用的平均支付意愿是 143元 /户·年 (1999年元 ) ,该区域内居民总的支付意愿是 3 .36亿元 /年 (1999年元 ) ,被调查者的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家庭人口数和年龄等社会经济变量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最后 ,对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我国应用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94.
唐静静  王默 《安全》2021,42(6):51-57
为提高FLNG液化系统使用寿命的预测准确性,本文针对FLNG液化系统建立考虑多组分相关性的多重退化路径模型(MDDPM),计算出液化系统的Phase-Type寿命分布密度函数和预测寿命;以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液化系统为例,应用MDDPM计算得到液化系统的预测寿命,并与仅考虑固有依赖条件下的液化系统预测寿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MDDPM的液化系统预测寿命比仅考虑固有依赖条件下的液化系统预测寿命短258天.系统各组分间相关性考虑不充分而导致液化系统预测寿命估计过高不容忽视,使用MDDPM进行寿命预测更准确、更安全.  相似文献   
39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exposure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相似文献   
39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can easily lead to health issues. PM2.5 concentr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spatiotemporal factors, which...  相似文献   
397.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Coal fly ash and granulated ground blast furnace slag (GGBS) are more widely used as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in cement production. This...  相似文献   
398.
“甜甜圈”理论是行星边界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原有的15个社会经济系统评估维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研究样本概括了每个维度对应的具体指标,并总结了指标阈值设定的方法,包括惯例的延续、经验的借鉴以及典型样本的参考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统计年鉴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创新性地将“十二五”规划文件中相关指标的预期值设定为阈值,揭示了中国在收入水平和工作机会方面已达到最优状态,贫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水资源和能耗方面表现不佳;中国南部地区“自西向东”可持续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北部则是“自北往南”。社会经济系统需要在内容的丰富、理论的深化和阈值的客观设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99.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Nitrogen (N) modulates plant growth, but its impact on the early growth and physio-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ice under cadmium (Cd) and...  相似文献   
400.
环境中抗生素复合污染产生的毒性效应具有潜在风险。为系统考察磺胺类抗生素(SAs)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以环境中常见的磺胺吡啶(SPY)、磺胺甲基嘧啶(SMR)、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甲氧哒嗪(SMP)、磺胺甲恶唑(SMZ)和磺胺喹噁啉(SQ) 6种SAs及其二元混合物体系(共75条混合物射线)为研究对象,利用96孔微板测定6种SAs及其二元混合物对斜生栅藻(So)的生长抑制毒性,通过浓度加和(CA)、独立作用(IA)模型和模型偏移率(MDR)分析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6种SAs及其混合物射线对So在96 h呈现明显的毒性,但不同SAs的毒性大小不同,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大小指标,6种SAs的毒性大小顺序为:SQ(pEC_(50)=5.311)>SPY(pEC_(50)=3.757)≈SMZ(pEC_(50)=3.749)>SMP(pEC_(50)=3.680)>SM2(pEC_(50)=3.090)>SMR(pEC_(50)=2.595);不同组分SAs混合物对So的联合毒性存在差异,大部分混合物毒性存在组分浓度依赖性,而有小部分混合物毒性则不存在组分浓度依赖性;15个SAs混合物体系以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为主。混合体系组分的浓度比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类型。在10%效应下,含有组分SPY的混合体系大多呈现协同作用,且随组分SPY浓度比的增大,协同作用增强。含有组分SMR的混合体系均呈现拮抗作用,且随着组分SMR浓度比的增大,拮抗作用增强。研究成果为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