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49篇
安全科学   140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917篇
基础理论   377篇
污染及防治   506篇
评价与监测   125篇
社会与环境   109篇
灾害及防治   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19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41.
基于IPCC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中的CO2排放因子与核算方法,估算了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与CO2排放量,并对其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以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辨识与分解3个时段(1995—2000年、2000—2005年和2005—2010年)中影响中国服务业CO2排放量变动的关键因素及其对CO2排放量的贡献值. 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服务业能源消费CO2排放量增长态势明显,累计排放总量为853197.55×104t;服务业能源消费主要依赖于高碳化能源燃料,各年度油品和煤品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74%和5%~27%;LMDI分析结果显示,1995—2010年产业规模和人口效应引起CO2排放增加量分别为133357.10×104和7691.25×104t,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引起CO2排放减少量分别为59034.50×104和23898.60×104t. 提出CO2减排对策:①以经济、政策和监管手段促进服务业节能减排;②依托科技创新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服务业CO2排放量.   相似文献   
242.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疆土地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的土地开发经历了三个时期:①1950-1977年以开荒扩大耕地面积为主,耕地面积虽不断增加,但经历了"大跃进"和"十年动乱"干扰,农业生产水平低,粮食仅能实现低水平自给,个别年份还要调入;②1978-1995年耕地面积没有增加,以提高单产为主,粮食单产大幅提高,并逐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棉花播种面积,不仅实现粮食自给,还建成全国棉花基地;③1995-2009年,实行提高单产与扩大耕地面积并举,粮棉产量进一步大幅提高,粮食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建成全国最大的产棉区,总产占全国近二分之一。60多年来新疆土地开发虽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现有耕地已达到水资源承载能力,今后总体上不宜再开荒,而应通过土地整合,提高绿洲内净耕地利用系数,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243.
中国浏阳农村地区人群暴露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地区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地区人群的暴露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成人男性、女性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62.45和53.71kg,平均体表面积分别为1.710和1.546m2;成人日均饮水摄入量为1428 mL,P95(第95百分位数)为3350mL,其中,日均直接饮水量为1035mL,P95为2500mL;调查地区大米、面粉、鱼类、猪肉、鸡肉、蛋类(鸡蛋和鸭蛋合计)日均摄入量,成人男性为335.54、89.28、15.41、18.48、14.18和21.70g/d,成人女性为269.28、68.45、14.89、16.73、13.11和18.07g/d. 研究还发现,调查地区人群饮用水源以泉水和井水为主,分别占52.42%和36.31%,也有个别人群饮用河水和湖水等地表水. 研究结果与美国和日本暴露参数推荐值相比有较大差异,与我国同类研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暴露参数具有区域性、种族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44.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等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水体中的Tl(I),铊在一些锰(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可能会涉及Tl(I)在矿物表面的氧化还原机制。矿物表面对铊离子的吸附作用不仅与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还可能与矿物组成成分的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天然有机质对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的研究目前主要偏重天然腐殖酸对铊的络合作用。因此,要加强的研究铊分别在不同种类、不同晶型的矿物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有机质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行为,并借助高精度的价态和结构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迁移转化机理。了解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认识铊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并为研究铊的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5.
魏红  李克斌  李娟  陈经涛  张涛 《环境科学》2013,34(6):2271-2276
以磷钨酸(H3PW12O40,PW12)为光催化剂,异丙醇(Isopropanol)作为电子给体的条件下对偶氮染料直接大红4BE进行均相光催化还原脱色研究,考察PW12用量、IS浓度、直接大红4BE和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杂多蓝(PW1-2)对直接大红4BE具有明显的还原脱色作用.pH=2.0,直接大红4BE初始浓度50 mg·L-1,PW12浓度为600 mg·L-1,IS浓度为0.13mol·L-1,50 min直接大红4BE的脱色率可达到90.39%.4BE的光催化还原脱色速率随PW12和I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恒定;直接大红4BE初始浓度增加,其光反应一级速率常数降低;PW12、IS和4BE浓度之间存在交互影响.离子强度增加,4BE脱色速率减小,表现为负的盐效应,推测4BE与光反应生成的杂多蓝(PW1-2)进行复合,然后发生电子转移引起偶氮染料还原脱色和杂多蓝氧化复原.本研究结果表明PW12/IS/UV能够有效用于偶氮染料直接大红4BE的还原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246.
247.
陈玉成  杨志敏  何娟 《环境科学》2011,32(4):1066-1072
采用清水渗透、污水渗透、静态吸附、动态穿透和给水度等试验,确定了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生态土壤处理系统中基质配比、水力负荷和湿干比.结果表明,根据选材容易、水力负荷大、除污能力强等原则,推荐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生态土壤系统中处理层的配比基质为30.67%紫色土、61.33%河沙和8.00%煤渣混合基质,承托层为0.20 m厚的卵石与0.10 m厚的碎石.生态土壤处理系统总高度1.6 m,其中1.00、1.20、1.40、1.60 m处的水力负荷分别为0.344、 0.322、0.307、 0.298 m·d-1.处理层的淹水时间1 d、落干时间1.5 d,即湿干比为1∶1.5.  相似文献   
248.
李建昌  孙可伟  何娟  吴勇生 《环境科学》2011,32(6):1843-1850
尽管Modified Gompertz模型与料菌比和发酵浓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函数和变量关系,但是料菌比和浓度的变化必然导致Modified Gompertz模型参数的改变,因此可以通过Modified Gompertz模型参数的变化特征对料菌比和发酵浓度是否适宜作出合理的评价.据此本研究将采用中温批量发酵,分别设计单因素...  相似文献   
249.
PAC-SBR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活性污泥驯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药废水的特点是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且含有难生物降解和有抑制作用的抗生素等毒性物质.较为适合的处理方法是生化处理。文章研究了PAC-SBR反应器处理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生产废水过程中活性污泥的驯化。活性污泥经1个月3个阶段的驯化后,发现在逐渐提高制药废水投加量的污泥驯化过程中,当投加量为1%时,去除率连续4d基本上稳定在90%以上。出水COD值全部在40mg/L以下。随着制药废水投加量的增加.COD去除率及出水质量有所下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COD去除率。较长时间稳定的去除率表明,污泥已基本适应盐酸林可霉素原料药的生产废水特性,活性污泥驯化完成。  相似文献   
250.
Municip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is becoming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 in the worl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water scarcity.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effluent organic matter(Ef OM) in the treated effluents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 is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water reuse. In this study,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Ef OM in the secondary effluent of a WWTP in Beijing and the reclaimed water further treated with a coagulation–sedimentation–ozonation proces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a non-target 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FT-ICR MS) method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NOM) in the local source water from a reservoir.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composition of Ef OM in the secondary effluent and reclaimed water was dominated by CHOS formulas, while NOM in the source water was dominated by CHO formulas. The CHO formulas of the three samples had similar origins. Anthropogenic surfactant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CHOS formulas in Ef OM of the secondary effluent and were not well removed by the coagulation-sedimentation-ozonation treatment process adop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