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3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40篇
安全科学   32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1757篇
基础理论   32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128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72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通过溶液培养小球藻Pb2+暴露实验分析小球藻对Pb的富集以及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小球藻对Pb的富集总量随暴露浓度、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用差速离心法研究了小球藻中Pb在亚细胞中的分布,热力学实验与动力学实验的细胞分布结果均表明含细胞壁等残渣部分(组分I)中Pb的浓度远高于含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膜系统(组分II)和可溶蛋白等细胞溶质部分(组分III)中Pb的浓度.采用动力学模型与等温线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小球藻对于Pb2+的生物吸附过程适宜用Elovich方程和二级吸附速率方程采描述,生物吸附平衡可用Langmiur等温式和Freundlich等温式来描述,小球藻对于Pb2+的生物吸附为非均相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952.
DMPP (3,4-dimethylpyrazole phosphate) has been used to reduce nitrogen (N) loss from leaching or denitrification and to improve N supply in agricultural land. However, its impact on soil nitrifying organism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volved in N cycling is largely unknown. Therefore, an on-farm experiment, for two years, has been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effects of DMPP on mineral N (NH4^+- N and NO3^--N) leaching, nitrifying organisms, and denitrifying enzymes in a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Three treatments including urea alone (UA), urea + 1% DMPP (DP), and no fertilizer (CK), have been card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P enhanced the mean NH4^+-N concentrations by 19.1%-24.3%, but reduced the mean NO3^--N concentrations by 44.9%-56.6% in the leachate, under a two-year rice-rape rotation, compared to the UA treatment. The population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the activity of nitrate reductase, and nitrite reductase in the DP treatment decreased about 24.5%-30.9%, 14.9%-43.5%, and 14.7%-31.6%,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to the UA treatment. However, 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 and hydroxylamine reductase remained almost unaffected by DMPP. It is proposed that DMPP has the potential to either reduce NO3^--N leaching by inhibiting ammonia oxidization or N losses from denitrification, which is in favor of the N conversations in the rice-oilseed rape cropping system.  相似文献   
953.
分析了酸性矿井水在含水层中运移的规律,充分考虑了地下水密度变化对浓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酸性矿井水迁移转化的动力学环境预测耦合模型,采用Galerkin有限元方法和Picard迭代法相结合对耦合模型进行了离散,并对酸性矿井水迁移问题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室内土柱实验求得了基本参数,探讨了模型参数的变化对酸性矿井水运移的影响,为定量研究土壤中酸性矿井水在土壤-水环境中分配与去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4.
本文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例,强调了突发性环境污染的特征及危害,提出了呼市地区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55.
武汉某湖水体中COD变化规律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年来对武汉某湖水中COD的监测,分析COD变化规律与趋势,探讨其成因,结果显示:湖水中COD随着季节的变化呈明显变化的规律,其成因主要是:湖水及底泥中微生物的活性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天然降水量不同对湖水稀释程度不同;底泥的污染物释放量受温度影响。据此,提出保护湖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956.
从静电对易燃易爆品、武器装备及人员自身的危害等3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军事领域中人体静电的危险性.对着不同军装时的人体静电动态电位及综合电阻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试验结果,指出制式皮鞋具有一定的防静电作用.着眼于静电危害形成的基本条件,提出了人体静电防护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957.
飞行器防热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飞行器上经常采用的几种典型的防热结构,包括辐射防热结构、烧蚀防热结构、柔性毡防热结构、刚性防热瓦防热结构以及金属盖板防热结构,并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列举了当前国内外飞行器防热分析与设计研究的概况,并介绍了防热技术在飞行器上的典型应用.最后,概括了飞行器防热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58.
基于MODIS数据的地表组分温度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分温度的反演是当前定量遥感的一个难点。与众多的陆面温度遥感模型相比,成熟的组分温度遥感模型相对较少。通过对近地面热红外辐射能量的线性展开,建立了MODIS多波段植被、土壤组分温度反演模型。该模型将组分温度与地表温度定量联系起来,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充分考虑到研究区湿地环境的特点。在计算组分温度时,首先利用单窗算法得到的MODIS陆面温度反演模型计算地表温度,然后由所建立的组分温度模型计算植被、土壤温度。选用2005年10月31日的鄱阳湖地区MODIS数据试验,与实测的植被、土壤温度相比,反演的组分温度的误差在15~21℃;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组分温度的分离,是一种组分温度反演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59.
铅锌矿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植物吸收铅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基于野外现场系统采样,结合室内全量、形态含量检测技术,分析了湘西铅锌矿区几类粮食中铅等元素的质量状况以及水稻植株中铅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湘西铅锌矿区粮食中存在高铅污染风险,与对照相比,矿区稻米、玉米、黄豆等粮食中铅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2.4倍、1.2倍和3.3倍.粮食铅含量因品种不同、采集部位不同而异,铅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豆>稻米>玉米(粮食品种间),根>茎叶>籽粒(植株部位间),稻根对铅表现出极强的束缚力和耐受性.相关分析显示稻根中的铅主要来自土壤,而水稻地上部分的铅则可能主要源自大气.矿区粮食中汞、镉、铅等多种重金属共同富集,亟需开展矿区粮食中重金属复合污染的机理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960.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城市水体污染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霞  李小平 《环境科学》2008,29(1):52-5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分析了以大型丝状绿藻为主的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对城市景观河道劣Ⅴ类水质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以及其他不同胁迫条件下的水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N、P等污染物质去除效果,TP及TSS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50%和72%以上,同时PO3-4-与NH4 -N的去除率也分别可达90%和85%以上.在高污染物质浓度(TP>3.0 mg·L-1、TN>22.0 mg·L-1)条件下,TP平均去除率为89%,TN为45%,而低浓度污染物(TP<0.50 mg·L-1、TN<10.0mg·L-1)条件下,出水PO3-4浓度低于0.1 mg·L-1,NH4 -N低于2.0 mg·L-1.试验期间,大型丝状藻类生物量增长了38.78%,同时大量单细胞的蓝、绿藻类出现在水槽壁表面.出水DO浓度随着大型丝状绿藻生物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