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2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篇 |
废物处理 | 15篇 |
环保管理 | 29篇 |
综合类 | 184篇 |
基础理论 | 55篇 |
污染及防治 | 65篇 |
评价与监测 | 13篇 |
社会与环境 | 19篇 |
灾害及防治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9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3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4篇 |
1951年 | 2篇 |
1934年 | 1篇 |
193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372.
龙塘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和河流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塘镇是珠三角电子垃圾拆解区之一,采用AAS方法对该地土壤和河流底泥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d、Cr、Cu、Zn和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周围农田土壤中Cd含量是《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3倍左右,是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倍左右;拆解区土壤Cd超标最为严重,最高达5.67倍,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达36.17倍;拆解区下游0-1500 m河流底泥中Cd、Cr、Cu、Zn和Pb含量大幅增加且部分金属超标,Cd在0-40 cm深度内含量总体逐渐降低,仍远超背景值,Cu含量采样深度内递减规律最显著且在0-10 cm内含量超标,Cr、Zn和Pb除部分点位在表层积累较多外,其余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且未超标.采用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法提取重金属不同形态可知,底泥中Cd主要以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Zn和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其中Cd的可提取态比例较高(>60%),容易释放出来形成\"二次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河流底泥中Cd生态危害程度属于极强(Ei>320);其他金属Cr、Cu、Zn和Pb危害风险程度属于轻微(Ei88%),应重点加强对Cd污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373.
374.
考察了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料量、温度、光照条件对三七渣固态发酵生产康宁木霉生防菌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发酵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将三七渣转化为环境友好的康宁木霉生防菌是可行的。发酵过程受工艺条件的影响较大,发酵时间、接种量、装料量3个因素的交互作用极显著(p 交互作用> 装料量> 接种量。优化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0℃、无光照、接种量15%、装料量7.5 g、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康宁木霉的产孢量可以达到16.75×109 cfu/g。 相似文献
375.
对传统升流式固体反应器(USR)进行改进,反应器内设置专用搅拌器,搅拌器间歇开启,在保留USR各项优势的前提下,使料液与厌氧微生物接触更充分,反应温度更均匀,提高产气率,同时还解决了传统USR的“结壳”问题,提高了反应器的传质效率、甲烷产气率和COD去除效果。进料含固量在12.1%时,水利停留时间为17 d,反应器最高容积负荷达到4.9 kg COD/(m3·d),产气速率为2.55 m3/(m3·d),产气率达到0.359 m3/kg干猪粪。 相似文献
376.
377.
Drying of soil may increase the hydrophobicity of soil and affect the mobilization of colloids after re-wetting. Results of previous research suggest that colloid hydrophobicity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controlling the retention of colloids and colloid-associated substances in soils.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air-drying of soil samples increases the hydrophobicity of water-dispersible colloids and whether air-drying affects the mobilization of colloid-associated heavy metals. We performed batch experiments with field-moist and air-dried (25 degrees C) soils from a former sewage farm (sandy loam), a municipal park (loamy sand), and a shooting range site (loamy sand with 25% C(org)). The filtered suspensions (<1.2 microm) were analyzed for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and colloidal organic C and heavy metals (Cu, Cd, Pb, Zn), average colloid size, zeta potential, and turbidity. The hydrophobicity of colloids was determined by their partitioning between a hydrophobic solid and a hydrophilic aqueous phase. Drying increased hydrophobicity of the solid phase but did not affect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dispersed colloids. Drying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mobilized mineral and (organo-)mineral colloids in the sewage farm soils but increased the mobilization of organic colloids in the C-rich shooting range soil. Dried samples released less colloid-bound Cd and Zn than field-moist samples. Drying-induced mobil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 caused a redistribution of Cu from the colloidal to the dissolved phase. We conclude that drying-induced colloid mobilization is not caused by a change i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lloids. Therefore, it is likely that the mobilization of colloids in the field is caused by increasing shear forces or the disintegration of aggregates. 相似文献
378.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正常天气下中国43个城市PM_(2.5)和26个城市PM_(10)中As、Cd、Cr、Cu、Ni、Pb和Zn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探讨中国城市PM_(2.5)和PM_(10)中重金属的总体分布及区域分布特征,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1)我国对空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PM_(2.5)和PM_(10)两种粒级;PM_(10)中各元素质量浓度均大于PM_(2.5)中元素质量浓度,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粒级颗粒物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区域分布不同,总体上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在我国华南、西北地区较高,西南地区最低,而PM_(10)中重金属质量浓度在华北、西北地区较高,西南地区较低;3)总体上,PM_(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表现为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城市,而PM_(10)中重金属质量浓度表现为地级城市高于省会城市。今后可从不同粒级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不同来源颗粒物粒径特征等方面开展更多的研究,为治理城市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9.
为完善事故致因建模的基础理论体系,从微观、中观与宏观3个层面归纳国内外现有的50余种事故致因模型,并以“点-线-面-体”为主线论述事故致因模型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基于此,从方法学的视角论述事故致因建模的理论基础,并提炼相似比较法、概率统计法等5种一般建模方法。最后分析新形势下事故致因模型及其建模方法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系统的梳理与归纳了现有事故致因模型及其结构体系,完善了事故致因建模的方法论,可为事故致因建模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80.
目前,我国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事故仍时有发生。为了研究石门揭煤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以下简称"突出")预测问题,首先,根据工作经验指出我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2种预测方法(综合指标法、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存在的不足,即预测指标缺乏理论依据、临界值往往难以通过试验考察确定;其次,建立了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的物理模型,认为突出主要是爆破卸压增渗与瓦斯渗流产生的剪应力达到了煤体的剪切强度所致(突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第三,采用变分法求解强非线性一维平面瓦斯渗流偏微分方程,获得包括非线性特性的自模拟解(近似解析解);最后,利用自模拟解等建立了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的临界条件,得到了瓦斯压力的临界值p0max与煤的坚固性系数f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介绍了俄罗斯现行防突指南中的临界条件(p0max1.4f2)及有关情况,建议作为综合指标法等的辅助指标用于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也可供斜井、立井揭煤工作面突出预测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