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75篇 |
免费 | 1262篇 |
国内免费 | 634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48篇 |
废物处理 | 974篇 |
环保管理 | 1365篇 |
综合类 | 10444篇 |
基础理论 | 2621篇 |
环境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5399篇 |
评价与监测 | 832篇 |
社会与环境 | 770篇 |
灾害及防治 | 8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371篇 |
2022年 | 959篇 |
2021年 | 942篇 |
2020年 | 872篇 |
2019年 | 663篇 |
2018年 | 727篇 |
2017年 | 934篇 |
2016年 | 979篇 |
2015年 | 1128篇 |
2014年 | 1267篇 |
2013年 | 1737篇 |
2012年 | 1542篇 |
2011年 | 1556篇 |
2010年 | 1205篇 |
2009年 | 1112篇 |
2008年 | 1170篇 |
2007年 | 1099篇 |
2006年 | 917篇 |
2005年 | 694篇 |
2004年 | 502篇 |
2003年 | 560篇 |
2002年 | 482篇 |
2001年 | 396篇 |
2000年 | 421篇 |
1999年 | 432篇 |
1998年 | 387篇 |
1997年 | 344篇 |
1996年 | 319篇 |
1995年 | 279篇 |
1994年 | 223篇 |
1993年 | 166篇 |
1992年 | 126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49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4篇 |
1976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31.
生物过滤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琪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1(1):17-21
生物过滤是控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有效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处理废气的研究,应用历史,现状,和生物过滤理论,分析了工艺的使用范围,设计及运行控制要点,列举了应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设计针对L波段射频前端敏感器件的强电磁脉冲防护模块,利用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气体放电管和发夹型微带带通滤波器进行联合仿真设计。方法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具有快速响应时间,气体放电管具有高功率容量,而微带带通滤波器可分离噪声信号,并保留有效信号。通过结合这些器件进行防护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强电磁脉冲防护能力。结果 该模块设计工作频段为1.3~ 1.7 GHz,带内插入损耗小于1.5 dB,在70 dBm功率注入的情况下,防护效果可以达到42.5 dB,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器件的特性和优化设计,实现了对L波段频谱的防护,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伪装遮障材料在实用期的老化机理,获悉伪装遮障材料失效的主要环境因素。方法 通过分析伪装遮障材料在自然环境和实验室单因素环境中的性能变化,得出影响伪装遮障材料老化失效的主要因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解释伪装遮障材料的老化机理。结果 获得了在不同自然环境、实验室单因素环境下,伪装遮障材料颜色外观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伪装遮障材料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微观形貌、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变化。结论 伪装遮障材料在西双版纳自然环境下的老化程度最大,在济南自然环境下的老化程度最小。光照是导致伪装遮障材料颜色外观及力学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老化过程中,主要是材料表面的聚氨酯发生老化、脱落,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伪装遮障材料破坏时,纤维有2种失效形式,一种是纤维脱黏、直接断裂;另一种是纤维脱黏,拔出,或者拔出过程中断裂。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究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层结构特征。方法 利用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去除原料微米硼的表面氧化层,然后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对微米硼进行加速氧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加速氧化后硼颗粒的氧化层厚度及组成进行分析,总结表面氧化层结构及成分组成变化规律,揭示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结果 微米硼经高温水浴浸泡处理后,表面氧化层去除率达到50%。随着加速氧化时间的延长,硼颗粒氧化层的厚度逐渐增大,由内向外硼颗粒表面可以用B-BxOy-B2O3三层结构来表示,BxOy总是伴随着B2O3同时出现的,且随着氧化反应的进行,颗粒表面BxOy的含量将超过B的含量。结论 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微米硼的氧化机制为O2向B颗粒内部单向扩散的反应机制,B先与O2反应,形成低氧化物BxOy,BxOy进而与O2反应生成B2O3。随着氧化层厚度的增加,O2向B颗粒内部扩散的阻力增大,氧化反应速率随之降低。相比湿度的影响,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加快硼表面氧化层的形成;温度一定时,湿度的增加可促进硼氧化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5.
36.
不同表面活性剂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CTMAB、DTMAB、CPB、DPB四种表面活性剂对膨润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并研究了改性后各有机膨润土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影响因素下,CTMAB、CPB长碳链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较好,而DTMAB、DPB短碳链表面活性剂改性后的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较差。振荡时间、振荡强度,温度对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基本没有影响。超声波和pH处理可使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有所降低。随着处理溶液中NaCl、CaCl2浓度的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含12个碳原子的改性有机膨润土的稳定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溶液中NaCl和CaCl2的浓度对烷基链含16个碳原子的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有机土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7.
38.
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有效地发挥微型动物摄食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蛋白质、多糖、DNA、COD及BOD)溶出的影响.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2W·mL-1时出现一个污泥粒径变化的转折点,当小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随声能密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当大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几乎不受声能密度影响.在脉冲比2:1和声能密度0.8W·mL-1的条件下,超声时间5min是个转折点.上清液中溶出物的浓度随超声波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溶出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溶出物指标中蛋白质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污泥破解状态.为了得到既能使污泥粒径变小到微型动物可摄食的程度又能使污泥中溶出物的溶出量最少的效果,建议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取上述转折点为限值.个数平均粒径(Dn)和重量平均粒径(Dw)分别反映了污泥的几何粒径变化和溶出物的溶出状况,因此,在超声破解污泥-微型动物摄食污泥的污泥减量工艺中可通过Dn和Dw的并用来决定剩余污泥超声处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9.
以胜利原油为污染物对褐牙鲆幼鱼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胜利原油对实验褐牙鲆幼鱼鳃丝的Na~+-K~+-ATPase活力的活性有诱导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对其活性影响越大,并随着曝油时间的延长先升高然后降低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当实验油浓度为1.25 mg/L时,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比较不同实验组在相同暴露时间鳃丝Na~+-K~+-ATPase活力,可以说明实验鱼参与能量代谢、物质运输等重要生化过程的能力是一定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第3 d的数值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0.
我国主要蔬菜和粮油作物的砷含量与砷富集能力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对蔬菜和粮油作物中砷的累积特点和富集能力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清洁区和污染区蔬菜的砷含量变幅分别为0.001-1.07 mg·kg-1和0.001-8.51 mg·kg-1(鲜重),均值分别为0.035 mg·kg-1和0.068 mg·kg-1不同种类蔬菜的砷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叶菜类>根茎类>茄果类>鲜豆类;清洁区和污染区粮油作物的砷含量变幅分别为0.001-2.20 mg·kg-1和0.007-6.83 mg·kg-1(干重),均值分别为0.081 mg·kg-1和0.294 mg·kg-1,其中水稻的砷含量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从富集系数来看,叶莱类蔬菜的砷富集系数最高,芹菜、蕹菜、茼蒿、芥菜等蔬菜的抗砷污染能力较弱.粮食作物玉米的抗砷污染能力较强.与蔬菜砷限量标准(GB4810-1994)相比,我国砷污染区的蔬菜中有32.2%的样本砷含量超标,其中叶菜类和根茎类的超标率分别为47.9%和12.8%.与粮食砷限量标准(GB4810-1994)比较,我国污染区粮油作物的样本砷超标率为34.8%,其中水稻的超标率高达42.9%.玉米和小麦的超标率均高于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