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635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80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01.
生草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的清耕果园土壤肥力持续下降,而果园生草作为一种新兴的果园管理模式,对改善果园土壤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试验利用Biolog微平板技术,对苹果园清耕、苹果∕白三叶间作、苹果∕小冠花间作、苹果/鸡脚草间作这4种管理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果园不同生草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特征,为揭示生草果园土壤生态学过程的驱动机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总体趋势为白三叶小冠花鸡脚草清耕.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处理土壤微生物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Shannon指数、丰富度指数、Mc Intosh指数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Shannon指数与p H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与碳代谢图谱分析表明:生草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其中豆科牧草白三叶与小冠花土壤微生物对糖类(N-乙酰-D-葡萄糖胺、D-甘露醇、β-甲基-D-葡萄糖苷)、氨基酸类(甘氨酰-L-谷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多聚物类(吐温40、肝糖)的利用代谢能力显著高于清耕处理.可见,生草处理与清耕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群落结构与特点.  相似文献   
502.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对纸厂废弃塑料的热解特性及气体释放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塑料的热解过程主要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氯的析出,第2阶段为碳链断裂。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塑料热解的失重速率有所增加,且析出峰向高温方向移动。使用Doyle积分方法进行活化能计算,发现塑料热解所需要的活化能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大。塑料热解脱氯阶段符合三维扩散,球形对称Jander方程;碳链断裂阶段符合二维扩散,圆柱形对称方程。TG-FTIR结果表明,热解的第1阶段析出产物主要为HCl,第2阶段的热解产物主要为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03.
南京地区典型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统计分析了南京市近年来大气污染过程总体特征,选择2009-2011年不同类型的3个典型污染过程,分别讨论了其污染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API值为污染判断指标,近年来南京市91%的污染过程持续时间在4 d以下,秋冬季节长时间污染过程更多。沙尘型污染受北方沙源地、长距离输送气象条件控制,影响范围广;秸秆燃烧型污染PM_(25)/PM_(10)浓度比例高达70%以上,细粒子(PM_(2.5))污染严重,主要受风向控制影响南京及周边局部地区,在降水冲刷或大风等气象条件下随污染源消失而快速消散;秋冬季的持续污染过程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在均压场控制下,边界层呈局地性环流特征,污染物不断累积。  相似文献   
504.
木薯燃料酒精-沼气双发酵耦联系统中,蒸馏废液含有一定浓度的硫酸盐和有机氮。经传统厌氧生物处理,所产生的氨和硫化氢不仅对厌氧处理体系中的微生物具有毒害作用,还会对酒精发酵酵母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蒸馏废液厌氧脱氨除硫新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厌氧流化床为反应器,对模拟废水中的氨和硫酸盐的同步去除进行了研究。模拟废水中含有氯化铵和硫酸钠,分别作为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以葡萄糖作为唯一碳源。实验运行83 d,反应器有机容积负荷降至0.4 kg(/m.3d),SO42-和NH4+-N进水浓度分别升高至676 mg/L和200 mg/L。COD、硫酸盐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50%、67.22%和58.28%;氨和硫酸盐去除的摩尔比约为2:1,并在反应器出水中检测到了单质硫的存在,且其含量随反应进行不断增加。这些结果证明了厌氧流化床体系中同步脱氨除硫反应的存在。另外通过对不同阶段实验结果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该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505.
螺-草水质净化系统氮素环境归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螺-草模拟系统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池塘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氮素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以底泥为基质的螺-草系统中,实验结束后苦草湿重增加了580%,分株数增加了6.6株,苦草根部吸收储存了1.07%的15N,苦草茎叶吸收储存了7.74%的15N,环棱螺吸收储存较少,只占0.06%,底泥滞留了5.73%的15N.结果分析表明: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苦草对水体中溶解态氮的吸收较少,沉积物是苦草生长的主要营养源;水体中氨氮主要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行迁移转化,大部分被苦草根系吸收利用转化为生物体,少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其余则滞留于沉积物;苦草是系统中氮素去除的最终载体,环棱螺的存在通过促进苦草生长及加强泥-水界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加快系统中氮素的去除.因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螺-草结构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6.
1975~2015年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Landsat MSS/TM/ETM+/OLI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Google Earth,研究了大连市1975~2015年大陆海岸线及围填海面积和类型的变化。结果显示:(1)大连市海岸线的变迁包括向海扩张和向陆退缩两种情况,以向海扩张为主;(2)1975~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围填海面积分别为187.56 km2、90.50 km2和425.42 km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0 km2/a、9.05 km2/a和28.36 km2/a,其中2000~2015年围填海面积最大,1990~2000年围填海面积最小;(3)1975~2015年围填海覆盖类型中工业用地的比例逐渐增高,水库/坑塘的比例逐渐降低,岛屿和交通用地的比例先降低后升高,水田和裸土只出现在1975~1990年;(4)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1975~2015年共有15个大小不同的岛屿与大陆相连;(5)海岸线向陆退缩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池或工业用地被拆除,主要发生在2000~2015年。  相似文献   
507.
化工装置的异常状态会导致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提出一种基于多工况融合的化工装置异常状态预警策略,即:分析反映化工装置异常状态的特征参数,采用隶属函数对特征参数变化趋势进行量化处理,计算得到各特征参数的偏差程度;利用特征参数变化速率确定特征参数权重的分配原则与算法,结合特征参数偏差程度和权重的计算结果,构建了基于多工况参数融合的化工装置异常状态预警模型;利用西南油气田川中油气矿天然气净化厂DCS系统数据对预警策略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单参数阈值报警相比,本文提出的预警策略可提前8min预知脱硫塔异常"发泡"事件,从而达到过程安全管理关口提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508.
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碳组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研究不同空气质量等级下环境空气颗粒物及其碳组分变化特征,于2016年3月在廊坊市对环境空气中PM_(10)、PM_(2.5)和PM1质量浓度及PM_(2.5)中碳组分质量浓度进行了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廊坊市PM_(10)、PM_(2.5)和PM1质量浓度较高,其分别为204.1、107.9和87.8μg·m~(-3),日变化趋势呈双峰型分布.总体来说,当空气质量越好,PM_(10)、PM_(2.5)、PM1及其碳组分(OC、EC、SOC和POC)质量浓度越低,PM1/PM_(2.5)、PM1/PM_(10)和PM_(2.5)/PM_(10)比值越小.但"中度污染"时,PM_(10)质量浓度最高,且PM1/PM_(10)和PM_(2.5)/PM_(10)达到谷底值;同时OC质量浓度比"轻度污染"略低,而明显低于"重度污染",且主要出现在13:00~23:00,表明"中度污染"时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占比下降,与其对应的首要污染物相一致.此外,OC/EC比值大于2.0,通过最小OC/EC比值法估算PM_(2.5)中SOC和POC,其浓度均值分别为12.2μg·m~(-3)和5.0μg·m~(-3).  相似文献   
509.
针对电袋复合除尘系统中的粉煤灰和氧化铝粉尘层荷电电压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或氧化铝粉尘荷电后,在同一粉尘负荷下,随着电场电压的升高,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稳定值)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同一电场电压下,氧化铝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明显低于粉煤灰粉尘层的荷电电压值.对荷电粉尘层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  相似文献   
510.
电除尘器内臭氧产生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电除尘器是一种工业除尘技术,但它的高压电源在使用中会产生臭氧,可能会对后续设备及材料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臭氧产生规律对静电除尘器的安全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建立电除尘器的物理模型,以实验手段研究了电除尘器中臭氧产生与电压、风速、箱体位置的规律。结果表明,静电除尘器会产生臭氧,且臭氧浓度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沿气流流动方向臭氧浓度逐渐增大,臭氧浓度与电压和风速成近似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