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431篇
安全科学   208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101篇
综合类   1068篇
基础理论   179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66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介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一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用于建筑空调既有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技术实施的制约因素.通过典型建筑冷量平衡计算表明,在部分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图2,表1,参18.  相似文献   
942.
两性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及热力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李婷  孟昭福  张斌 《环境科学》2012,33(5):1632-1638
采用两性修饰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8)制备两性修饰膨润土,通过X射线衍射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分析表征了修饰土的结构;以批处理法研究了两性修饰膨润土对苯酚的吸附规律,考察了修饰比例、温度、pH和离子强度这4个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并从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角度分析探讨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两性修饰土的底面层间距与修饰比例呈正相关;两性修饰后的土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显著增强,20℃和40℃时均表现为150BS(150%BS-18)>100BS(100%BS-18)>50BS(50%BS-18)>25BS(25%BS-18)>CK;吸附量随温度、pH的增加而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Henry模型适用于描述苯酚的吸附;苯酚在供试土样上的吸附以分配作用为主,分配系数与有机碳质量分数呈正相关;BS-18修饰土样吸附苯酚是一个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在0~100%CEC比例时,随修饰比例的增大,吸附呈现焓减、熵增特征,而100%~150%CEC阶段,吸附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  相似文献   
943.
目的研究渣油催化裂化装置在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该装置因腐蚀损害而造成停工停产的问题。方法对该装置典型的易腐蚀部位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对再生器卸剂线阀门冲蚀、膨胀节露点腐蚀、螺栓断裂的形貌分析及换热器管束端口腐蚀的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部位不同的腐蚀机理及采取的相关有效措施。结果基于上述典型案例的研究,提出该催化裂化装置日常防腐的4个措施,主要措施为强化腐蚀监测、强化施工质量监督、强化助剂管理及生产操作平稳运行。采用三指式电化学和电感腐蚀监测方式,对催化裂化装置的分馏塔顶油气系统、分馏塔顶循环系统、富气冷却系统、吸收稳定系统等易腐蚀部位进行重点监测,做到月汇总分析,根据腐蚀率进行重点关注,做好防腐和腐蚀率的对应措施。结论找准造成腐蚀的根本原因,针对腐蚀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腐蚀速率,减低设备损坏,从而保证装置安稳长时间的运行。  相似文献   
944.
AMBI方法评价环渤海潮间带底栖生态质量的适用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AMBI(AZTI’s Marine Biotic Index)可以有效地评价河口和近岸海域软底质底栖生态质量状况.本文根据2008年9月16日至28日在环渤海潮间带采集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料,采用AMBI法并结合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H),对环渤海11个潮间带30个潮区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渤海潮间带生态系统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与H法相比,AMBI法在评价底栖群落质量状况方面更敏感,而H法则对环境污染状况的指示作用更敏感.与2008年辽宁、河北及山东的《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相比,AMBI法得出的环渤海潮间带环境污染程度,普遍比H法及各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评价的程度轻微.  相似文献   
945.
多米诺效应是导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后果扩大的根本原因,往往会引起事故损失成倍增长,而合理的平面布局设计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多米诺效应风险。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多米诺效应评估指标基础上,结合源发事故单元事故场景发生概率、多米诺事故扩展概率,以及目标单元事故强度等概念,构建了基于源发事故单元及目标单元多米诺风险的表征表达式,进一步构建了评估整体布局多米诺风险的评估指标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程序,用于评估单元和整个布局的多米诺风险。研究表明该法能够反映厂区布局多米诺特征,对于持续完善多米诺评估指标研究工作以及工程建设初期的布局草案筛选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46.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水位、氮沉降、电导率等单因素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以及三因素对土壤碳储量交互影响的响应面优化,并得到了土壤碳储量最大的最优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单因素试验而言,过高或过低的水位及氮沉降梯度均会对土壤呼吸造成不利影响,而电导率的增加对土壤呼吸呈显著抑制作用,当水位、氮沉降、电导率分别为-9 cm、20 g/m2、0.3 d S/m时,土壤90 d累积呼吸总量最大,分别为84.95μmol/(m2·s)、92.88μmol/(m2·s)和85.70μmol/(m2·s);响应面优化分析中,北大港芦苇湿地碳储量的最优方案为水位-5.49 cm,电导率3.52 ds/m,氮沉降13.40 g/m2,在此条件下预测的理论碳储量最大值为8.62 g/kg。该优化方案可为天津滨海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湿地保育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7.
东营市挑河和神仙沟的河水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东营市挑河、神仙沟河水中重金属的时空分布、产生生物毒性的可能性及其综合污染水平,在夏季和秋季分别采集6个河水样品,监测7种重金属质量浓度。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研究区域河水中重金属(除Cd、Pb外)质量浓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重金属在夏季质量浓度较高,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根据美国环保署制订的国家推荐性水质基准,各站位的Zn在两个季节均可能造成水生生物急性中毒;而大多数站位的Cu可能产生急性中毒(夏季)或慢性毒害(秋季)。改进型内梅罗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所有站位(除秋季1个站位外)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水平达到严重等级,Hg对综合污染的贡献最大。Cu-Hg、Cu-Pb(挑河)及Cu-Pb-Cd(神仙沟)之间的显著正相关性与河流两侧分布的铜业、化工、电子、机械制造等企业的废水排放有关;河水Zn与上述元素大多呈显著负相关,其可能来源于沿河两侧路尘(含Zn)在河水中的沉降。  相似文献   
948.
在100℃的无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以Ca(OH)2为吸收剂同时脱硫脱硝过程中SO2的固定和氧化过程,以及O2和NO2的作用。分别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固定床反应器,研究过程中Ca(OH)2表面和气相的成分变化。结果表明:SO2吸附在Ca(OH)2表面形成的CaSO3不易被O2氧化,但可以被NO2氧化。同时脱除过程中,NO2对CaSO3的氧化具有选择性:930~936 cm-1位置的红外吸收峰在反应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980~995 cm-1位置的红外吸收峰只升高不降低。无O2条件下,参与反应的NO2以接近1∶1的比例转化为NO,而有O2条件下Ca(OH)2同时脱除NO2和SO2时,Ca(NO32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反应前期CaSO4的生成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949.
为探究泰山夏季PM2.5中生物源二次有机气溶胶(BSOA)的分子组成、昼夜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6年7~8月在泰山山顶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对碳质组分、无机离子和BSOA示踪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元素碳(EC)和左旋葡聚糖质量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且昼夜差异较小(t检验,P < 0.05),表明采样期间泰山山顶气溶胶受人为污染排放的影响较小.BSOA示踪物的总质量浓度呈昼高夜低的变化特征,表明白天较强的温度和太阳辐射使得气溶胶的氧化程度比夜间强.其中,异戊二烯类SOA示踪物的质量浓度最高达(77.64±51.79)ng/m3,其次为单萜烯类和倍半萜烯类SOA示踪物,分别为(33.68±21.29)和(6.97±3.28)ng/m3.基于示踪物-产率法估算得出SOC异戊二烯对有机碳(OC)的贡献率(15.3%)最高.由BSOA示踪物与RH(R£-0.45)和pHisR£-0.53)的负相关性可知,高湿条件可以降低气溶胶的酸度进而抑制BSOA通过酸催化氧化反应的形成.由BSOA与温度和人为源指示物(左旋葡聚糖和EC)的相关性分析得出,采样期间泰山地区BSOA主要受当地BVOCs氧化反应的影响,而受长距离传输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50.
天津市多发生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重污染事件,明确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重污染过程来源对PM2.5的综合治理意义深远.利用天津市2014-2017年环境资料和2016年气象资料,结合WRF-Chem模式研究了天津市ρ(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重污染过程来源.结果表明:①自2014年以来,天津市ρ(PM2.5)呈逐年下降趋势.②ρ(PM2.5)月变化曲线呈"U"型分布,呈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特征;ρ(PM2.5)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主峰值出现在08:00-09:00,次峰值出现在21:00-翌日00:00.③各季节天津市ρ(PM2.5)空间分布不同,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天津市西南部的静海区、中心城区北部的北辰区、西部的武清区及北部的蓟州区.④WRF-Chem模式模拟的天津市秋冬季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本地源贡献率为56%,外来源输送贡献率为44%,其中以河北省和山东省的输送为主.2016年12月16-22日天津市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天津市本地源贡献率为49.6%,河北省、北京市和山东省的外来源输送贡献率分别为32.2%、7.0%和2.2%.污染前期,不利气象条件和外来源输送造成天津市ρ(PM2.5)聚集并形成重度污染;污染持续过程中,本地源贡献率逐渐增大并占主导地位.研究显示,近年来天津市ρ(PM2.5)呈下降趋势,并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