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5篇
  免费   205篇
  国内免费   629篇
安全科学   155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11篇
综合类   1154篇
基础理论   330篇
污染及防治   428篇
评价与监测   101篇
社会与环境   76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水淬渣在稀土氨氮废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淬渣原渣和铁改性水淬渣作为吸附剂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工艺条件和吸附机理,实验表明,原渣和改性渣处理稀土氨氮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都为60 min,原渣的最佳投加量为0.015g/mL,而改性渣的最佳投加量为0.01g/mL,原渣的氨氮去除率为(59.9±2.49)%,而改性渣的氨氮去除率为(79.24±1.21)%。...  相似文献   
922.
臭氧降解选矿药剂丁基黄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萌  柳建设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2):2712-2716
采用臭氧氧化去除水中的丁基黄药,研究了臭氧氧化丁基黄药的影响因素,考察了反应溶液的初始pH值、臭氧投加量、反应物初始浓度、自由基抑制剂对丁基黄药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臭氧投加量越高,丁基黄药降解率越高,随着丁基黄药初始浓度的升高,丁基黄药的去除效率会下降,但绝对去除量会升高。碳酸氢根和叔丁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丁基黄药的降解效率。同时讨论了体系中COD、TOC、UV254、pH和电导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很难将体系中的COD和TOC大幅度降低,反应体系pH随氧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GC—MS分析表明,丁基黄药氧化的臭氧化产物为醇类和羧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923.
介绍了一种基于致洪暴雨预报,结合水文控制站水位、流量信息,运用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开展的三峡水库洪水程度分级预估的方法.通过历史回代和2010、2011年预估试验应用表明:该预估系统稳定可靠,适用于三峡水库洪水程度预估,对三峡上游暴雨引发的洪水程度能进行准确的预估,而且对三峡上游支流的暴雨洪水预测也有一定的预见性.应用该系统三峡水库的洪水预见期可达3d以上,能为防汛决策和三峡水库防洪调度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24.
通过对山西1368-1948年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数学分析,对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周期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在这期间,山西共发生霜雪灾害419次,轻度106次、中度228次、重度85次。灾害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1368-1579年为第1阶段,1580-1699年为第2阶段,1700-1819年为第3阶段,1820-1948年为第4阶段。第1、3阶段距平值主要为负值,灾害频次较低,以轻、中度灾害为主。第2、4阶段距平值主要为正值,灾害频次较高,以中度和重度霜雪灾为主。小波分析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周期,即10~13年、20年左右、45~50年和120年左右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山西霜雪灾害的主要原因。共发生6次寒冷气候事件,分别出现在1578-1588、1591-1607、1631-1642、1669-1672、1690-1699和1830-1836年。出现3次异常寒冷灾害年,分别是1653、1892和1929年。  相似文献   
925.
建筑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在强震作用下可能因出现故障而影响控制效果。以磁流变阻尼器为例,研究半主动容错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首先,研究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半主动H∞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将之应用到建筑结构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减振控制中;运用改进Bouc-Wen模型,计算磁流变阻尼器的阻尼力,通过求解一个代数Riccati方程和一个状态观测方程,得出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H∞主动控制律;再对其采用Clipped-optimal方法实施半主动控制策略。然后,针对传感器故障,利用观测器组的输出残差对故障进行在线诊断,并通过几个观测器状态值的比较得到故障的大小,并据此对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修正,从而消除故障对闭环系统的影响,最终实现半主动H∞容错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容错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26.
李孟  吴思  张斌 《环境工程学报》2012,6(6):1817-1822
以腐殖酸和纳米Fe2O3为对象,着重研究了腐殖酸分子在纳米Fe2O3表面的吸附过程中的疏水效应,借助红外光谱和热重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腐殖酸吸附前后的疏水性随溶液环境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当离子强度为0、0.005、0.01和0.05 mol/kg,pH从7变到12时,纳米Fe2O3吸附溶解性腐殖酸分子后形成的复合体的热失重量随着pH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当pH从7升高到10时,亲水性降低,疏水性增强;当pH从10升高到12时,亲水性增强,疏水性降低。当离子强度为0.001 mol/kg,pH从7变到12时,复合体的热失重量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亲水性降低,疏水性增强。当pH为定值,离子强度变化时,纳米Fe2O3吸附溶解性腐殖酸分子后形成的复合体的热失重量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不断变化,曲线呈现出波动趋势,亲、疏水性在交替变化。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说明,对纳米Fe2O3吸附溶解性腐殖酸分子后形成的复合体的亲疏水性起主要影响的官能团可能是亲水性的羟基—OH、羰基CO和疏水性的CH2烷烃。  相似文献   
927.
低压膜过滤技术(包括微滤和超滤)在再生水生产领域正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解决低压膜过滤过程中的膜有机污染问题始终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醋酸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对二级出水溶解性有机物(EfOM)及其不同亲疏水性组分、蛋白模拟溶液、腐殖酸(HA)等进行恒流过滤实验。对不同有机物污染后的膜表面使用全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ATR-FTIR)和X射线电子能谱(XP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蛋白质和EfOM等,HA所造成的膜污染最少。ATR-FTIR的结果同时显示,以官能团而言,更多的氨化物(1535cm-1)、脂肪族物质(2860~2970cm-1)和氢氧根(3400cm-1)存在于膜表面。TMP/V数据比较结果表明,在EfOM各亲疏水性组分、蛋白质和HA的对比中,EfOM中的疏水碱性物质(HPO-B)对膜污染的贡献最大,而HA的膜污染贡献最小。UVA和荧光激发-发射光谱(FEEM)结果表明,HPO-B和蛋白质对醋酸纤维素酯膜的污染贡献较大。综合不同分析手段可以对不同有机物造成膜污染的潜能大小得出如下排序:HPO-B>蛋白质>HPO-A、HPI>HA。  相似文献   
928.
The influence of the blending ratio of biodegradable starch/polyvinyl alcohol (PVA)/glycerol in encapsulating urea has been investigated. It is found that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135 % as the amounts of starch, PVA and glycerol in the composite film increase. Therefore, the swell ability of the composite film is increased and the urea is released from the composite film in the wet environment. The FTIR shows that the urea had been encapsulated successfully in the composite films. Moreover, the soil burial biodegrad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the starch/PVA/glycerol/urea composite film strongly depended on the PVA proportion in the composite film matrix. The DSC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amount of PVA in the composite film, the less change of the melting enthalpy value. The crystalline region of PVA remains after bio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929.
The occurrence and fate of eight PPCPs was studied in river waters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of the three river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 The correlations of PPCP levels and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nalytes of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were caffeine, acetaminophen, and ciprofloxacin. Carbamazepine and erythromycin-H2O were detected at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PPCPs were found in the Shijing River, with 865 ng/L caffeine, 339 ng/L acetaminophen, and 304 ng/L ciprofloxacin. In general, the levels of PPCPs in the Zhujiang River were higher at sites where the metropolitan city Guangzhou is located and decreased from the epicenter along the river. Low levels of PPCPs were generally found in the Beijiang River.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PPCP levels, total nitrogen, ammonium nitrogen, and cumulative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volume. Among the four PPCPs evaluated (caffeine, acetaminophen, ciprofloxacin, and sulfamethoxazole), caffeine had the best correlations 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ranging from 0.62 to 0.98. The prediction of PPCP concentrations at specified locations can be substantially simplified.  相似文献   
930.
不同密度沉水植物腐解过程中水体DOM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白洋淀淀区的泥、水以及晒干的优势沉水植物金鱼藻、轮藻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密度梯度模拟实验,分别于实验进行的50 d和100 d采集水样,运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沉水植物腐解阶段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变化。结果显示,同步荧光光谱中,类蛋白峰荧光强度的变化不具规律性,类腐殖质峰荧光强度随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I2/I1的值随着密度的增加或时间的推移均逐渐增大;三维荧光光谱中,随着密度的增加,类富里酸荧光峰A和C的强度逐渐增加,而类色氨酸荧光峰T1的强度变化不大,腐解植物的密度大于3 kg/m3时各组均产生了类海洋腐殖质荧光峰B且强度随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强,C峰的强度与水样中的COD和TP呈显著正相关;紫外光谱测定中,A253/A203的值随着密度的增加或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水体中的芳香族化合物也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