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77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niline degradation by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Y  Wang F  Zhou G  Ni Y 《Chemosphere》2003,53(10):1229-1234
The degradation of aniline solution in alkaline medium of pH 11.0 by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has been studied using an electrochemical reactor containing a SnO2–Sb2O3–PtO anode and a Ti cathode, both of 54 cm2 area. Hydroxyl radicals (HO) are produced at the anode, being tested with the trace catcher salicylic acid and phenol by spectrophotometery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Intermediates dianiline, 4-anilino phenol and azobenzol were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existence of HO produced in the aniline degradation was assayed with scavenger tertiary butan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is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aniline. A general reaction pathway that accounts for aniline degradation to CO2 involving those intermediate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2.
应用文献[1]关于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水保措施条件下黄河干支流中泥沙粒径分布的研究结果,可以对相应条件下的减沙效益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文献[1]模型,本文不仅探讨了在给定地貌类型条件下各类水保措施实施前后流域汇入黄河干支流的泥沙总量的变化,而且还在扣除降雨变化的影响之后,预测了各类组合条件下非均匀泥沙中减沙效果最佳的粒径级和相应粒径级泥沙的减沙量,预测结果得到了黄河干支流各站所有实测资料的验证。文中还简要讨论了人类活动(主要是开矿)对减沙效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3.
用高精度、高灵敏度不平衡铀系热电离质谱 (TIMS)法测定第四纪地质年龄 ,并已在古气候、古环境、古海洋、考古学以及近代活动火山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介绍了我们用MAT -2 62质谱仪对石笋、珊瑚进行测试并取得比较满意结果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4.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建成了处理量为60m3d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运转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为1980mgL、氨氮为820mgL的情况下,处理出水中CODCr为130mgL、氨氮为0.80mgL。该处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且未发现水质的变化对微生物特别是硝化细菌产生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探究 6061?T6 铝合金的冲击力学性能和在防护结构上的应用前景,采用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分析研究。根据多组准静态压缩及冲击压缩实验数据,对 Johnson?Cook 本构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了拟合;再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把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最终,得到了 6061?T6 铝合金在常温下的屈服强度、峰值应力等力学参数;拟合出了 6061?T6 铝合金 J?C 模型的相应参数;研究表明 6061?T6 铝合金是一种应变率敏感材料,其屈服强度、流动应力峰值随着应变率的提高而提高,同时材料对冲击荷载的能量吸收也越来越多;当应变率为 1 600 s-1 时,相对于准静态,其屈服强度和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 30%、78%;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拟合的 J?C 模型能够较好地表现出 6061?T6 铝合金在高应变率下的应力流动行为。研究成果可为 6061?T6 铝合金材料冲击动力学分析和在抗爆结构上的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其在防护工程,防灾减灾工程领域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6.
天然气净化厂放空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净化厂除正常生产有工艺废气排放外,传统装置检修开停产过程、供电或设备异常情况下,会有大量酸气、原料气通过放空火炬燃烧后排放。文章主要分析了天然气净化装置放空废气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异常放空、检修开停产过程原料气和酸气放空的控制措施及其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7.
The 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six representative organic components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and their mixtures were studied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pparatus with a maximum recorded heating rate of 864.8 degrees Cmin(-1). The pyrolysis behavior of individual components was described by the Avrami-Erofeev equation. The influence of final temperature on individual components was studied,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final temperature was a factor in reaction speed and intensity, but that it played only a limited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reaction mechanism.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mponents were evaluated, 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mogeneous materials was minimal, wherea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olyethylene and biomass was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38.
城市污泥微波干化工艺及干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和烘箱结合及全程烘箱2种方式对城市污泥干化进行对比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微波干化预处理、预处理时间及烘箱温度对污泥干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微波预处理时间越长,污泥干化速率越快。最优条件下,全程烘箱污泥达到最大干化速率的含水率为77%。微波干燥污泥具有时间短、干燥速率大的特点,微波和烘箱结合对比全程烘箱干化速率高且能耗低。  相似文献   
139.
利用响应面方法(RSM)对光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炼油废水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臭氧通量、光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 H和反应时间对于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采用该工艺的数学模型及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COD去除率影响顺序为反应时间>光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 H>臭氧通量,方程的F值为11.54,相关系数为0.9537,调整相关系数为0.915,说明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的反应曲面。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臭氧通量1.05 L/min、光催化剂投加量0.33 g/L、初始p H 7.51、反应时间96.95 min,在该条件下,对COD去除率为97.88%,与预测值99.49%接近。采用95%处理水和5%新鲜水混合,水质达到了循环冷凝水的补充水水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40.
分光光度法是用来测量待测物浓度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测量过程中,温度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了一种用于光度法水质在线分析仪的温度自适应算法,在0~40℃的温度范围内,浓度和吸光度的相关性系数都可以达到0.999以上,测量准确性可提高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