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6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3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采用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进行印染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节pH至8.5、搅拌时间为30min时,COD和色度去除效果最佳;而单纯絮凝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最佳运行条件为64 mg/L NaOH+75 mg/L饱和石灰水+0.2 mg/L聚丙烯酰胺(PAM)+3 mg/L硅酸钠+8 mg/L聚合氯化铝(PAC),COD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3.91%、31.17%.在上述最佳运行条件下,采用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效果较显著;出水COD均值可达42.2mg/L,其平均去除率为91.62%;出水NH3-N均值可达6.26 mg/L,其平均去除率为92.43%,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352.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痕量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经过各种条件试验,建立测定地面水与废水中痕量铅的分析方法,在0.0004~0.05mg/L线性范围内,铅的最低检出限为0.4μg/L,标液变异系数<2%,样品变异系数<8%,样品回收率100%~105%.  相似文献   
353.
结合进口废物原料检验检疫把关的难。最,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把关中应用的可能性、合议制度在把关中应用的可行性,以及强化检验检疫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提高废物原料检验检疫工作的科技水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54.
采用定位对比试验方法,连续2年按季节对比监测广州市南沙区沿海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河涌水网防护林、路网防护林)土壤与岸堤撂荒地土壤、土壤水分与林缘江水中K+、Na+、Mg、Cl-、SO42-、HCO3-、Pb、Cd的含量,研究海岸景观防护林群落对岸堤土壤盐分、重金属元素的生态修复作用。结果表明:①与林缘江水相比,防护林土壤水分中K+、Na+、Cl-、SO42-平均含量分别减小约66.2%、28.8%、34.9%、17.5%,有效地改善了土壤水体钠盐、钾盐的含量。②防护林群落土壤水、林缘江水中Pb与Cd的年均含量依次为:江水〉海岸防护林〉河涌水网防护林〉路网防护林;相对于林缘江水,防护林土壤水分中Pb、Cd平均含量分别减小约38.0%、68.2%。③相对于堤岸撂荒地土壤,防护林群落土壤中K+、Na+、Cl-、SO42-、HCO3-平均含量分别减小约66.5%、63.8%、63.9%、76.8%和11.2%;3种防护林群落间K+、Na+、Cl-、SO42-、HCO3-的含量差异显著,即路网防护林〉河涌水网防护林〉海岸防护林,且相对撂荒地土壤Cd的平均含量减小率分别达到72.8%、57.6%、77.5%,表现出显著的土壤化学生态修复效应。④3种防护林土壤的盐分离子含量在季节上、土壤层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Pb、Cd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也不显著,、但在年内季节上的差异极显著。总体来看,海岸景观防护林能够有效缓解珠江口土壤盐分和重金属的侵蚀,在沿海地区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55.
森林是稳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因其能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备受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海岸景观防护林(也即河涌水网林、公路隔离林、海岸防风林)建设为例,主要研究了防护林的关键构建模式、林分群落结构等方面内容。结果显示,采用多层次的乔灌草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优良的引进树种,采取适合的营林措施,可构建出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人工林群落。广州南沙防护林建设是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为我国南方城市森林建设理论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破解城市化危机,创建宜居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集中程度,经济发展规模,环境污染模式,针对具体的水分、气候和土壤等要素,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制定合适的森林构建模式,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356.
将复合微生物制剂(HBH-Ⅱ)与生物膜法相结合,以重庆市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为研究对象,探讨了HBH-Ⅱ制剂在3种不同条件下对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BH-Ⅱ对垃圾渗滤液COD和NH3-N的去除有明显影响.反应72 h、低流量间歇曝气36 h、接种量1/10 000(HBH-Ⅱ与水的体积比)、进水pH=8.5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HBH-Ⅱ中的复合微生物具有生物增强剂的作用,能明显促进污染物的降解.采用HBH-Ⅱ制剂时克服了以往处理工艺中气味恶臭的弊端,还具有产泥量小、色度去除效果好等优点.与单独使用HBH-Ⅱ处理渗滤液相比,以陶粒为填料的HBH-Ⅱ生物膜系统能够为HBH-Ⅱ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环境.挂膜成功运行5 d后,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58%和72.99%.  相似文献   
357.
土地流转进行与否和方案的制定首先要考虑的是农户意愿,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行为和角色也要建立在农户流转意愿的基础上.了解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对于指导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农户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双溪农户"和"一般农户"土地流转现状和农民对政府土地流转工作的了解情况,分析了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角色问题.结果表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十分强烈.外出务工人员比例是农户转出土地的首要直接因素;收入总数和结构与土地流转意愿互为因果关系;农户愿意转出耕地,而不愿意转出园地;受教育水平高的农户愿意转入土地,可能发展为农业经营大户.无论是已经大规模发生土地流转的村庄还是尚未大规模发生流转的村庄,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目的、意义以及方式等基本信息都不是很了解.因此,政府在土地流转中要适度引导和监督,不能过度干预农民的意愿和行为.  相似文献   
358.
文化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改革的需要,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举措.要转变观念,加强领导,采取措施,拓宽途径,把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大学生实现由“三无“到“三懂“的转变,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59.
二级SBR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化工废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直接活性污泥法完成了各反应器的污泥驯化启动。二级SBR工艺主要由硝化SBR和反硝化SBR反应器构成,其中硝化SBR反应器采用悬浮生长法和固定生物膜法两种工艺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后者较前者具有更大的NH3-N容积负荷,最大可达766.54mgL^-1d^-1;而且能节省碱的消耗量11.0%~38.7%和反硝化所需碳源量为30%~40%。在tHR为24h的条件下,二级SBR法能处理ρIn(NH3-  相似文献   
360.
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趋势、空间分布、污染受体类型、污染因子、污染原因及行业特征6个方面对2011—2017年我国3 203件突发环境事件及其中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7年,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次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一般环境事件是主要事件级别,占比为95.50%;华东地区是突发环境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占比为46.99%,上海市累计突发环境事件最多(761次),其次是陕西省(360次)和江苏省(347次);水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受体,占比为85.59%;工业废水是引发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因子,占比为26.73%;人为因素是造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因素,其中企业非法超标排污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贡献率达36.56%;水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是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多发行业。需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的多元监督力度,加强对事故多发行业的管理,以有效防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