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6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776篇
安全科学   34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1790篇
基础理论   377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182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目前我国农用地资源定级很少运用修正法,少数学者对修正法定级做过尝试性的实证研究工作,以期探讨修正法定级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佛山高明区为例,探讨了修正法定级之修正基础的确定、修正因素的选择、修正系数的计算、定级指数的确定等几个关键技术步骤,提出了以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作为修正基础,采用标准化方法对修正因素分值进行订正,用连乘法计算农用地质量定级指数来划分农用地级别的修正法定级的技术路线,并与因素法定级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新余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环保监督网络和开展环保技术监督,做好“一控双达标”工作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3.
上海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研究以上海市为实例,验证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分析了影响EKC路径的驱动因子。旨在为其它地区设计适当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以便尽早跨越EKC拐点。研究采用上海市1981-2005年期间的序列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解析了全市烟尘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COD排放量和全市SO2排放量等4项环境污染排放量指标的演变轨迹和阶段特征。结果表明:这4项环境指标同人均GDP的拟合曲线呈现典型EKC特征,即倒U形。上海市在人均GDP5700元跨越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COD排放量这2项指标的拐点。在人均GDP11300元跨越了S02排放量的拐点(人均GDP值均为1990年不变价),烟尘排放量的拐点更低。研究还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政策分析框架。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环保投资和环境管理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上海市EKC演变的驱动因子。结论建议:各地应因地制宜,积极寻求本地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决策和环境决策,争取尽早跨越EKC拐点,实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解耦。  相似文献   
144.
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区域分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短缺逐渐成为制约长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从土地利用强度.产出效率、生态效益、可持续利用程度四方面阐释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内涵.以此构建适合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与技术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分异研究。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水平差距较大。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重要因素。②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由北向南呈现明显的空间梯度差异特征。在空闾分布上具有微弱的正相关性。空间分异格局明显。③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须予以针对性改善提高。  相似文献   
145.
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系统论思想构建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体,采用比较分析法、person相关分析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系数、偏差系数法对昆明市2000—2010年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步入同步变化的轨迹,两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性。从短期看,昆明市用地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间不存在因果性关系,即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状态并不显著。在现阶段发展中,昆明市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用地结构变化,两者间还未达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46.
成都经济区的发展原则和产业发展思路决定了需要向高新技术、物流、金融和科技方面投入更多。根据主导行业的选择标准,生态环保产业因为收入弹性高、产业关联效果大、生产率上升快,以及符合科学发展观和人民期望,适合作为成都经济区的的主导产业之一。根据成都经济区自身的特征,发展重点应集中在废物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与实践,以及环保机械与设备研发与生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7.
选取塑胶零件、印刷线路板及主板3类消费电子产品部件为研究对象,利用活性炭管采样,样品溶剂解吸后采用GC/MS分析,获得了各排气筒及车间内VOCs含量水平与组分特征.通过计算排放量,得出了分物种VOCs排放系数.结果表明,塑胶零件生产线排气筒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为48.01~115.05 mg·m-3,印刷线路板为6.08~11.36 mg·m-3,主板为29.81~30.21 mg·m-3.塑胶零件生产车间内TVOCs浓度为4.23~120.58 mg·m-3,印刷线路板为1.50~2.02 mg·m-3,主板为7.01~9.93 mg·m-3.环烷烃类、酯类、苯类为主要排放物质.对于不同产品生产线的排气筒及车间废气,浓度和物种均有很大差异;对于相同产品,浓度有差异但物种基本相同.按产品分类,共计算得出了36个分物种VOCs排放系数,其中,塑胶零件、印刷线路板及主板TVOCs排放系数分别为0.626 kg·kg-1涂料用量、0.123 kg·kg-1油墨用量、0.028 kg·kg-1印刷线路板用量.通过排放量计算结果分析,3种产品中,塑胶零件生产为VOCs主要排放源,车间内无组织排放为主要排放方式.  相似文献   
148.
鄱阳湖水文情势受流域来水及长江共同影响,近10年流域、长江和鄱阳湖间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了新的水文节律调整,进一步使得湖区水质环境发生变化.对近10年序列(2003—2012年)和1956—2002年序列的多年平均的日水文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了鄱阳湖的流域入流、湖口出流及湖区水位的年内变化过程;近10年鄱阳湖最高水位降低,湖相时间变短,河相时间增长;通过构建鄱阳湖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并采用实测2010年湖区水动力及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流域、江湖水文情势变化条件下,湖区的水动力和水质发生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由于4—6月间湖区丰水期滞后13 d,8—10月间枯水期提前21 d,导致TN浓度在两个时间段内分别上升10.6%和12.4%,TP浓度在两期间内分别升高11.7%和13.6%.在8—10月期间,湖区水位下降速率增加,南部与西部的碟型湖提前与主湖区分离,形成相对静水的水塘,加剧了碟型湖的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49.
以低温短时(90℃、30 min)水热预处理后的混合及初沉污泥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高温((55±1)℃)厌氧消化连续性试验.研究了该预处理条件下这两类污泥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0 d时的产气量、有机物分解率及物料平衡等,探讨了低温短时水热预处理对提高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TS约为35 g·L-1的预处理混合污泥与初沉污泥经高温厌氧消化后,投加单位VS的产气量分别为(343.00±9.86)m L·g-1和(365.00±7.61)m L·g-1,VS去除率分别为38.9%和45.8%.COD物料平衡计算结果表明,混合和初沉污泥中分别有33.6%和43.9%的固体有机物被分解转化,生物气中CH4含量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50.
污泥龄对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污泥龄(SRT)对低氧丝状菌活性污泥微膨胀系统的影响,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进行试验,分别按照厌氧/好氧和单级好氧的方式运行,考察了不同SRT下丝状菌污泥微膨胀系统的沉降性、脱氮除磷过程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充分的条件下,低氧环境不但不会影响丝状菌微膨胀污泥的硝化进程,而且还有助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单级好氧除磷的发生.厌氧/好氧运行时,SRT与活性污泥的比硝化速率、比释磷速率和比吸磷速率成反比,与SND率和污泥的含磷量成正比.单级好氧运行时,减小SRT对硝化过程影响不大,但是有助于改善除磷效果.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胞外聚合物(EPS)中多糖与蛋白质含量的比值、以及粘度都与SRT成反比.适当地减小SRT可以改善丝状菌微膨胀污泥的沉降性.厌氧/好氧运行时,厌氧段微氧环境易引发过度丝状菌污泥膨胀;单级好氧运行时,SRT过低会造成污泥黏性骤增而引发黏性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