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94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提高乳品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去污脱氮能力,以新型螺旋状纤维填料作为载体,采用多级氧化槽内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系统(food chain reactor),详细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COD、TN、NH4-N、TP等的去除率及其去除机理,并对污泥减量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42~1 843  mg/L、TN为36.3~92.2  mg/L、NH4-N为30.1~52.1  mg/L,HRT=6 h时,系统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3.3%;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3%和80.7%,出水COD、TN、NH+4-N平均值分别为79.4 mg/L、9.6  mg/L、6.1 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该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去污脱氮效果,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极少,其污泥产率的平均值为7.7%.该系统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长期运行稳定,可应用于城市污水、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餐厅污水、食品工业废水)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32.
经济快速增长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苏锡常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原锡山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时间的土壤取样点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转换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1980—1995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为0.59;1995—2000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动速率增加为0.74. 统计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1982—2005年原锡山市pH降低0.58,w(有机质)降低1.02 g/kg,w(全氮)降低0.16 g/kg,w(全磷)降低0.48 g/kg,w(速效氮)降低7.63 mg/kg,w(速效磷)增加26.16 mg/kg,w(速效钾)增加36.9 mg/kg,土壤含水率降低0.52%,土壤的相对质量指数降低3.06;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各指标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化粪池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动态膜原理,以0.1mm孔径的普通筛绢代替固定膜材料构成一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DMBR)处理实际化粪池污水。HRT=5h,膜通量J=18L/(m2·h)。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5.3%和68.2%,同时还对动态膜的通透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4.
汶川地震滑坡的分布特点及最大震中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大规模以滑坡、崩塌为主的地质灾害,这些震害地区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形成多处堰塞湖,毁坏民房和道路,使之成为严重的次生滑坡灾害危险区域.以成都市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地震区为研究区,分析了滑坡分布与震区地质地貌条件和宏观烈度的统计关系.在确定宏观震中位置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地震滑坡震中距方法研究了不同规模滑坡的分布特点,并得到了线性分布的规律.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昆山市14个区镇91个土壤样品中As、Cd、Cr、Cu、Pb、Ni、Hg、Zn 8种重金属测定分析,对该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昆山市耕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微污染,重金属Cd、Cr、Cu、Pb、Hg、Zn均超过国家土壤背景值,旱地、水田中均以Hg污染范围较广、变异系数较大.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水田(1.15)>旱地(1.00).区镇耕地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千灯、陆扬、石浦、锦溪、石牌处于警戒值之内,蓬朗、周庄、张浦、正仪、周市、巴城、淀山湖、花桥、陆家轻度污染;昆山市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土壤环境基本容量,能够保证作物品质和农业持续发展.同时,研究表明区域重金属轻微污染具有复合污染的特性,Cd、Pb相关性最高(P=0.621 0), Pb与Hg、Cu、Zn、Cu与Cr也有相关性(0.438 7、0.426 0、0.350 9、0.394 0),区域重金属的轻微污染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研究指出应加强对区域优先控制污染物Hg、次优先控制污染物Pb、Cd、Zn、Cu、Cr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36.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7.
省域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系统分析省域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和系统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省域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体系、可靠联动模式、运行机制、联动保障、技术路线等方案与措施。建立了基于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工作机构、专家组4个层次的救援组织指挥体系,构建了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的协调管理的基本机制,设计了对应协调管理基本机制的联动处置流程,并提出建设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调度信息中心的具体内容,为建立高效、稳健的高速公路交通应急救援组织体系与联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方案与措施有助于统一协调指挥多个救援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救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确保交通应急救援调度和协调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8.
云南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橡胶、茶园和桉树等人工园林大规模种植主要占用了天然林和耕地,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影响,以人工园林大面积种植区西盟县为研究区,运用综合模型、CASA模型和MODIS产品(BIOME-BGC模型),对西盟县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各地类NPP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CASA模型模拟的西盟县NPP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MODIS模型模拟的NPP值变化趋势与CASA模型一致,综合模型则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西盟县NPP的空间分布形态从西至东均呈“低值-高值-低值-高值-低值”(“M”)变化,与西盟县水热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有关,西盟县NPP空间变化主要集中于人工园林种植区;(3)3种模型中,CASA模型和MODIS产品(BIOME-BGC模型)比综合模型更适用于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的山区NPP的模拟计算,其中CASA模型空间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9.
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水质特性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暴雨径流冲刷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已成为受纳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道路暴雨径流中污染物的赋存形态,总结了不同环境背景下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阐述了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水质的影响因素,论述了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的控制对策,指出合理确定初期暴雨径流控制量、科学选取/设计控制技术、将暴雨径流控制措施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构建调控网络是城市道路暴雨径流污染控制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0.
溃坝风险评价作为管理者开展尾矿库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减少和防止尾矿库溃坝事故的发生,保障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进行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较系统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方法的运用现状,并对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