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362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885篇
基础理论   135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陆源有机物的归宿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关键问题.木质素作为陆源有机物的重要指示计,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降解(光降解和生物降解),对其指示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了木质素作为指示计的应用概况,重点综述了木质素降解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降解对木质素指示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修正降解影响的方法,指出多重示踪方法可以获取更加准确的信息,同时,对木质素降解的深入研究将进一步规范木质素作为指示计的使用并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2.
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对悬浮状态下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具有初始阶段释放速度快而后释放速度减慢的规律. 并且,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强度主要受化合物的水溶性控制. 水溶性相对较高的物质(如α-HCH)在水中的释放浓度较高,释放时间也更长. 另外,温度对有机氯农药的释放也有重要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释放明显加强. 最后,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释放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并确定了模型参数. 释放动力学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实测值与模拟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83.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铊(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铊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以及Tl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Tl在岩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10 mg.kg-1,在大气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22~1.0 ng.m-3,在天然水体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01~1.264μg.L-1,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1~3.0 mg.kg-1,在植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0.25 mg.kg-1。大气中的铊可随大气迁移,导致全球Tl污染;土壤中Tl的迁移主要受pH影响,pH越小其迁移能力越强,而水中溶解态的铊迁移能力最强。植物对Tl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动物实验则表明Tl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并且职业暴露是人体Tl中毒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有Tl的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Tl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界面化学机理、Tl在分子水平上吸附机理、不同形态的Tl在生物体中的致毒代谢机理以及铊的同位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84.
侵染大豆的蚕豆萎蔫病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杭州市郊的大豆病株上获得一病毒分离物S1,温室人工摩擦接种7科16种植物,S1能侵染其中的5科14种植物.S1能由桃蚜、豆蚜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该分离物的钝化温度为50~55℃,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d(25℃).用昆诺藜作繁殖寄主可提到大量球状病毒粒子,d为25~30nm.病毒外壳蛋白主要由两种亚基构成,Mr分别为44.7×103和21.9×103,病毒基因组由两条RNA分子组成,大小分别为6.2kb与3.8kb,Northernblot结果显示3.8kbRNA与BBWV2蚕豆分离物RNA2cDNA有明显杂交反应.病毒粒子电泳后产生相似于豇豆花叶病毒科的快、慢两个电泳型.琼脂双扩散试验中,S1和BBWV2均能与蚕豆萎蔫病毒2(BBWV2)抗血清形成明显沉淀线,且沉淀线互相融合,Western检测亦表明,此分离物的大小亚基均可与BBWV2抗血清反应.根据以上特性,S1分离物被鉴定为BBWV2.  相似文献   
485.
基于成渝地区大气污染防控形势的严峻性,选取该区域西南部的乐山市作为研究对象,对2016—2020年人工降雨对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评估发现:冬季改善效果最好,平均每毫米降雨量可降低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约10,对应的SO2、NO2、CO、O3、PM10、PM2.5浓度分别降低1.8 μg/m3、3.8 μg/m3、0.1 mg/m3、8.1 μg/m3、6.9 μg/m3、8.9 μg/m3;其次是春季,每毫米降雨量可降低AQI约8,对应的6项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1.0 μg/m3、3.3 μg/m3、0.1 mg/m3、8.1 μg/m3、6.1 μg/m3、8.4 μg/m3;再次是夏季,每毫米降雨量可降低AQI约3,对应的6项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0.6 μg/m3、1.6 μg/m3、0.03 mg/m3、6.9 μg/m3、1.2 μg/m3、2.0 μg/m3;秋季每毫米降雨量可降低AQI约1,对应的6项污染物浓度分别降低0.4 μg/m3、0.6 μg/m3、0.01 mg/m3、3.5 μg/m3、0.1 μg/m3、0.1 μg/m3。计算不同季节降雨总量与污染物削减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春季人工降雨总量与O3浓度削减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夏、秋两季人工降雨总量与PM2.5浓度削减总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86.
为了解四川盆地边缘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特征,选取位于成都平原西南部的乐山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春节期间乐山市受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的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及其组分的浓度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时间段内,乐山市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PM2.5)浓度与SO42-、F-、Al、K、Mn、Cu、Zn等组分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了0.48~0.73;Al、Si、K、Mn、Cu、Zn等组分浓度之间也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高达0.78~0.98。其中,K+浓度占比从0%上升到7.32%,SO42-浓度占比从18.94%上升到24.73%,Cl-浓度占比从0.46%上升到4.29%,Cu元素浓度占比从0.05%上升到0.30%,Al元素浓度占比从5.87%上升到7.46%。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影响期间,乐山市中部和北部区...  相似文献   
487.
针对变电站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站布点方案普遍存在的效率不高、科学性不足等问题,以某500 kV变电站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站选址为例,通过建模仿真得到该变电站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空间分布,并实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统计该变电站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变电站空间场强分布特征的自动监测站布点方案,建议优先在场强中位数分界线附近区域布点,以更好地反映变电站电磁环境。研究结果可指导变电站电磁环境自动监测站选址,提高变电站电磁环境监测布点的科学性,提升监测效率。  相似文献   
488.
海洋环境中内分泌扰乱化学物质(即"内分泌干扰物",EDCs)主要来源于陆源污染和海上排污。它们包含多种类型,其作用机理复杂,表现出拟天然激素或抗天然激素的作用。笔者着重介绍了EDCs对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棘皮动物以及多毛类环节动物等几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殖以及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揭示了其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在该领域中所存在的巨大的研究空间,同时还探讨了海洋环境中EDCs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89.
苏州城市典型汇水面雨水径流初期冲刷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苏州高架路面、沥青油毡屋面、瓦屋面3种城区典型性汇水面的雨水径流作为研究对象,对径流中主要污染物COD,SS,TP,NH3-N进行监测,对不同汇水面的初期冲刷规律作曲线拟合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主要因素是降雨强度.  相似文献   
490.
为了解噻吩磺隆使用后在小麦及其环境中的残留情况,采取振荡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残留检测方法,测定了田间施药条件下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在0.012 53~5.025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99 7.在土壤、小麦植株和籽粒上该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7%~90.70%、89.39%~95.90%、84.17%~89.32%,满足残留检测的要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62~5.33 d和 7.70~9.90 d; 按推荐剂量施药,成熟时收获的小麦籽粒中噻吩磺隆的残留量均为未检出.研究表明,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d<30 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