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57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156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6篇 |
废物处理 | 276篇 |
环保管理 | 270篇 |
综合类 | 2203篇 |
基础理论 | 62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34篇 |
评价与监测 | 134篇 |
社会与环境 | 118篇 |
灾害及防治 | 1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65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94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78篇 |
2016年 | 196篇 |
2015年 | 256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402篇 |
2012年 | 328篇 |
2011年 | 336篇 |
2010年 | 260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288篇 |
2007年 | 246篇 |
2006年 | 215篇 |
2005年 | 169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54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116篇 |
1999年 | 139篇 |
1998年 | 115篇 |
1997年 | 105篇 |
1996年 | 101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5篇 |
1992年 | 48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区对应段的河涌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基于k-C*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在对现有河涌的面积的利用下,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受到限制。采用多因素正交实验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研究了4种植物、4种基质,分别在2、4、6和8 d水力停留时间(HRT)下对TP和NH4+-N的去除效果,得到影响TP和NH4+-N去除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分别为基质→植物→HRT和基质→HRT→植物;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条件分别为:风车草、颗粒活性炭、4 d(HRT)。在最佳水平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TP和NH4+-N的浓度均可达到出水排放标准浓度指标。k-C*模型的计算值总是比实验值偏高,但两者之间的误差在一个数量级范围内。 相似文献
52.
一株高效脱硫脱氨氮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运行稳定的能同步脱臭的曝气生物滤池中采集样品,富集分离获得一株能高效脱硫脱氨氮的菌株TS-1。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TS-1为革兰氏阳性菌,杆状;菌落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表面光滑,乳白色半透明;V-P试验阴性,能水解淀粉和明胶,利用柠檬酸盐生长;对菌株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分离菌株TS-1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同源性达到99%;以16S rRNA同源性为基础构建了包括24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TS1与Bacillus megaterium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其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在常温(30±2)℃、转速为150 r/min的条件下,处理pH 7、S2-和NH+4-N分别为80 mg/L和88 mg/L的水样40 h,硫化物和氨氮的脱除率分别为91.8%和96.6%。 相似文献
53.
渗滤液污染包气带中铁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渗滤液场龄和包气带岩性两方面出发,研究了新、老渗滤液对亚粘土和细砂包气带环境中Fe的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渗滤液分别能使细砂包气带介质中除残渣态以外Fe的含量增加16.68%或降低13.82%。亚粘土比细砂作为包气带介质更能缓冲渗滤液对介质中Fe的影响程度,其受影响范围在包气带0~20 cm深度处。当亚粘土为介质的包气带被新渗滤液污染后,其表层介质中碳酸盐结合态Fe的含量会增加15倍之多,为缓冲渗滤液Fe的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部分Fe的存在也是潜在的二次污染源,在环境pH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地下水高铁污染。 相似文献
54.
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H2O2为预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PAFC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藻类和降低浊度,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藻和除浊度的影响,研究表明,ρPAFC是影响除藻和除浊度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ρPAFC为20 mg/L,ρH2O2为6 mg/L,pH为7,搅拌时间为4 min,能使水体中藻细胞街度从9.4×107 cells/L降至3.16×106 cells/L,除藻率为96.6%,浊度降至0.70 NTU,除浊度率达93.0%. 相似文献
55.
载钯螯合树脂的制备、表征及其降解多溴联苯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醛-异烟酰腙螯合树脂为高分子载体, 利用其活性基团对钯的选择性富集分离性能, 将金属元素钯键合到高分子载体上, 制备一种含钯树脂材料(树脂1), 并进一步原位还原得到还原态的载钯树脂(树脂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以上2种含钯树脂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溴联苯醚(PBDEs)的脱溴降解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对BDE209均有降解活性, 其中树脂1的降解性能比树脂2的降解性能要高, 树脂中钯的氧化形态可能对BDE209的催化降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57.
湘江霞湾港段底泥的含镉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湘江霞湾港段底泥中镉的含量分布和释放特性,对该河段底泥采样以测定含镉量,并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镉形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湘江霞湾港段受到严重的镉污染,其底泥含镉量最高达359.8μg/g.湘江底泥和间隙水中含镉量的吸附-解吸平衡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描述.对新霞湾和老霞湾排污口附近河流底泥的镉形态分析表明,镉污染物以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73.3%(质量分数,下同)、65.3%,其次是残渣晶格结合态,分别占总量的26.5%、34.4%. 相似文献
58.
湿地植物对污水中氮、磷去除效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考察了黄花鸢尾、水葱和梭鱼草3种挺水植物对类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吸收速率、吸收容量和吸收贡献。结果表明:短期内,各种湿地植物污水中氮、磷的吸收速率比较稳定,但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各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速率却有较大变化,4月份,水葱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最大,8月份,梭鱼草对氮、磷的吸收速率最大。在整个生长期内,黄花鸢尾对氮、磷的吸收容量一直保持最大,在10月下旬分别达到21.5和4.16 g/m2,因此其对二级出水中氮、磷去除的吸收贡献也最大,分别为30%和73%。这表明湿地植物的选择不仅要考查其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更要关注其对污染物的吸收容量,并且湿地植物的吸收作用对类二级出水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