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62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424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3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运行调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叙述了湿法烟气脱硫运行调节的主要环节,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提高湿法烟气脱硫运行水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2.
同步硝化与反硝化(SND)好氧颗粒污泥脱氮过程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寻找消除氮素对水体污染的途径。在反应器中培养了好氧条件下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颗粒污泥,进行脱氮过程研究。好氧颗粒污泥为无载体结构,直径2~3 mm,其构成松隙,具有厌(兼)氧与好氧微生物生长代谢的环境;反应液中氨氮浓度为201 mg·L-1时,6 h反应周期内氨完全被氧化,出水中检测不到NO2--N,仅残留2 mg·L-1的N03一N,硝化与反硝化两个过程完成了脱氮反应,颗粒污泥中存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改变反应器中进水有机物浓度,发现COD浓度越大,氮去除率越低,硝化细菌在高有机物浓度下反应活性受抑制,自养硝化细菌竞争氧及其他营养物质的能力弱于异养细菌;在好氧条件下(4 mgO2·L-1),进水中不加有机碳源,反应6 h后NH4+-N去除率达75%,反应过程中pH值下降,说明颗粒污泥中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硝化反应产酸降低反应器中pH值;在厌氧条件下,进水COD和NO3--N浓度分别为227.25 mg·L-1和103.63 mg·L-1,反应结束后,NO3--N去除率为74%,反应过程中pH值呈上升趋势,证明了好氧颗粒污泥中存在厌氧反硝化细菌,且反硝化细菌生长于颗粒污泥内部的厌氧区域,反硝化产碱使反应液pH值上升。  相似文献   
193.
关于创建节水型城市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宫莹  阮晓红 《四川环境》2003,22(2):43-45
为了有效的缓解目前我国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国家提出了大力创建节水型城市口号。为了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重点对节水及节水型城市的内涵进行了剖析,特别对节水型城市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此同时,运用上述的理论,分析了目前我国在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外节水的经验,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4.
Growth and uptake of exogenous phosphate by Microcystis aeruginosa in batch cultur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photoperiod, and turbulence were studied by the method of phosphate isotope tracer.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long photoperiod and strong turbulence increased the cell density of M. aeruginosa in these batch cultures. The initial rapid uptake of phosphate by M. aeruginosa was independent of the temperature, photoperiod, and turbulence. Similarly, maximum exogenous phosphate uptake was not related to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However, elevated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ce shortened the time, required to obtain maximum P accumulation. The growth of M. aeruginosa could alleviate the phosphorous leakage. Total amounts of exogenous phosphate uptake to M. aeruginosa and the phosphorus leakage of M. aeruginosa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growth state of M. aeruginosa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e maximum volume of exogenous phosphate uptake to M. aeruginosa was 46% of added exogenous phosphate in water with 16 hours of photoperiod. Thus, total amounts of exogenous phosphate uptake to M. aeruginosa were mo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photoperiod length than temperature and turbulence.  相似文献   
195.
雷丽娟  张懿  罗伊娜  张潇  冯淼 《环境科学》2024,45(4):2028-2038
基于气象再分析资料及成都市芳邻路站点大气综合观测数据,采用PMF、PSCF和CWT等方法对成都市2022年发生的一次持续性臭氧(O3)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持续了18 d,O3浓度最大8 h平均值第90百分位数达242.62μg·m-3.由于副热带高压强大且长时间控制四川,气温屡创新高,成都市日最高温度达到41.63℃,异常持久高温强辐射为O3生成提供有利气象条件.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灾害性天气影响,四川电网面临极其严峻的保供形势,污染期间四川省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让电于民.分析对比让电前后空气质量科研数据发现:(1)让电后O3前体物NO2和VOCs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O3浓度削峰效果较好;(2)让电后大气反应活性OFP和L·OH中烷烃和芳香烃贡献率均下降,但贡献前10物种贡献率较让电前提高,主要是因为高温所致植物排放异戊二烯增加;(3)从源解析结果来看,让电前后移动源、工业源和油气挥发源贡献率基本...  相似文献   
196.
基于多领域间影响模型比较计划推荐使用的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数据(GFDL、Had、IPSL和MIROC),分别驱动SWIM、SWAT、HBV和VIC水文模型模拟长江寸滩站以上流域径流量,研究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研究区径流量变化。研究表明:(1)在全球升温1.5℃时,水文模型和GCMs模拟的年径流量增幅分别在 5.5%~8.3%和3.5%~11.4%之间;在全球升温2.0℃时,水文模型模拟的径流量增幅在4.8%~6.7%,IPSL模拟的年径流量呈微弱减少趋势,HAD和MIROC模拟的年径流量分别增加6.7%和19%。来自GCMs的不确定性分别是来自水文模型的2.6和 2.1倍;(2)在两个不同升温条件下,月径流量集合平均的占比与基准期各月径流量的占比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是升温1.5℃和2.0℃时的月最大径流量占比分别为47.8%和40.5%,表明在未来升温时段内,月径流量占比变化并不显著,但是极端月径流的变化较大;(3)全球升温1.5℃时,枯、丰水期日径流量增幅分别为3%和10%,但枯、丰水期径流贡献率变化幅度都不大。全球升温2.0℃时,枯、丰水期增幅分别为3.6%和8%,但枯、丰水期径流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全球升温1.5℃和2.0℃时,50年一遇(P=2%)的洪水流量,将分别比基准期增加26.3%和20.7%。基准期50年一遇的洪水将可能变成20年一遇,多年平均最大日径流量较基准期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197.
为进一步了解安徽省双季稻安全生产界限温度日期变化特征,以安徽省22个双季稻生产市(县)气象观测站1961~2017年日平均气温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了安徽省沿江双季稻区早稻安全播种期、移栽期和晚稻安全齐穗期、成熟期及双季稻安全生长期日数、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安徽省沿江地区早稻安全播种期呈显著提前趋势(P<0.05),其中薄膜育秧平均提前1.8 d/10 a,露天育秧提前1.5 d/10 a;早稻安全移栽期呈极显著提前趋势(P<0.01),平均提前2.5 d/10 a;晚稻安全齐穗期、成熟期推迟趋势不显著(P>0.05);安全生产期日数和积温增加显著(P<0.01),平均增幅分别为2.6和62.7℃·d/10 a。安全生产期日数和积温增加对双季稻种植和品种选择具有积极作用,但晚稻采用直播、机插等栽种方式有遭遇低温冷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8.
将大气污染物视为“坏”产出,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与Global Malmqusit-Luenberger(GML)生产率指数实证测算2006~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大气环境效率与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考察其时空异质特征与驱动因素,利用泰尔指数分解方法揭示大气环境效率地区差距的形成根源,通过构建“效率-生产率”矩阵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优势与不足。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不同地区差异较大且在考察期间维持了下降趋势,大气污染减排潜力巨大;长江上游、中游与下游三大地区之间差距与长江上游地区内部省市之间差距是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效率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根源;大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完全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技术效率恶化是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障碍;不同省市大气环境效率提升的优势与不足存在差异,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研究结论可以为长江经济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大气环境效率;时空异质性;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99.
分析粮食与耕地资源态势,研究省域土地整理区域差异与对策,为合理制定土地整理规划目标、确保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耕地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贫乏,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为确保粮食安全,经济较发达、人地矛盾尖锐的成都平原区和盆地丘陵区应以农村居民点和农地整理为主,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从深度上挖掘耕地资源潜力,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经济较落后的川西南山地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北高山高原区,土地整理应与退耕还林、治水治沙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搞好灾后土地整理复垦规划,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工作.全省应重点抓好成都平原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川南喀斯特地貌农地和炼磺污染地整理、攀西地区土地复垦开发重点工程,以及地震灾区土地整理复垦、生态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200.
具有古老独特的建筑外观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镇逐渐作为旅游资源被开发利用,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随着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川省内的古镇旅游日趋火爆.目前四川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如风格千篇一律、旅游策划单一、保护意识淡薄等.针对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合理利用古镇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