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968篇
安全科学   379篇
废物处理   351篇
环保管理   1008篇
综合类   3721篇
基础理论   919篇
污染及防治   3900篇
评价与监测   1192篇
社会与环境   617篇
灾害及防治   17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1105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1024篇
  2007年   1014篇
  2006年   804篇
  2005年   722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214篇
  1987年   249篇
  1986年   125篇
  1985年   242篇
  1984年   222篇
  1983年   204篇
  1982年   166篇
  1981年   148篇
  1980年   129篇
  1979年   75篇
  1978年   79篇
  1977年   38篇
  1976年   63篇
  1975年   47篇
  1974年   6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对十六个城市污泥样品中的挥发性亚硝胺类,尤其是二甲基亚硝胺(DMN)和二乙基亚硝胺(DEN)进行了分析。200克样品在索氏提取器中用二氯甲烷提取3小时。将提取物浓缩并者悬浮于蒸馏水中,以供气液色谱、薄层色谱和比色分析之用。在11个样品中,用比色法检出亚硝胺。用两种色谱法分析,在6个样品中检出了DMN,在3个样品中检出了DEN。在另加标准物的2个样品中,用薄层色谱法分析仅检出了DMN。根据已知的施用于农业土壤的污泥样品中,DMN的平均含量为0.272微克/克(按污泥湿重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直接施用污泥于土壤中,每年每平方米土壤要混合进59.8至1365微克的亚硝胺。根据计算,平均施用率为每年每平方米土壤530.4微克的亚硝胺。  相似文献   
242.
<正> 碳酸盐岩是一组特殊的内生岩石,成因上与超基性碱性侵入岩有关,富含稀有金属元素:Nb、Zr、Sr、RE、Ta、Th 和 U。第一次发现碳酸盐杂岩,约在20世纪初期,但直到50年代,人们都还认为这种杂岩是外  相似文献   
243.
<正> 在讲述地球历史中的矿石建造之前,我们必须考虑成为现在划分地质时期依据的主要事件。地球的年龄经计算为46亿年,误差在0.5亿年以内。目前,我们对地球历史最初的6亿年还一无所知。近来已经证实在格陵兰,拉布拉多半岛东海岸、明尼苏达州和南非产有约40亿年前的最古老的原始大陆的残余物。在图1所列的地质年表中,三角形表示用绝对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定的地球历史中的主要构造-岩浆旋回。有阴影的三角形表示1966年第一个地质年表  相似文献   
244.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the changing phytoplankton patterns can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management decisions.However,it is generally not easy to illustr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given their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heterogeneity.To elucid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m,in a eutrophic shallow lake,Taihu Lake,relative long-term data set of biotic and abiotic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lake were conducted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in seasonal periodicity.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ter temperature and total phosphorus(TP)played governing roles in phytoplankton dynamics in most seasons(i.e.temperature in winter,spring and summer; TP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 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and BOD(biological oxygen demand)presented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phytoplankton biomass in spring,summer and autumn.However,a complex interplay was found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nitrogen considering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s occurring between them in spring and autumn,and conversely negative ones in summer.As the predatory factor,zooplankton presented significant grazing-pressure on phytoplankton biomass during summer in view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n the season.Significant feedback effects of phytoplankton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 in summer and autumn in view that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pH,Trans(transparency of water)and DO.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teractions between phytoplankton biomass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seasonal periodicity,which i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roles of biotic and abiotic variables upon phytoplankton variability,and hence,advances management methods for eutrophic lakes.  相似文献   
245.
IntroductionTheuseofchemicals,includingpesticides,hasbecomeanintegralandeconomicallyessentialpartofmodernagriculture.Pesticide?..  相似文献   
246.
IntroductionInnatureCooccursintwooxidationstates ,Co2 + andCo3+ ,andformationofthecomplexanionCo(OH) - 3 isalsopossible .DuringweatheringCoisrelativelymobileinoxidizingacidenvironment,butduetoahighsorptionbyFeandMnoxides,aswellasbyclayminerals,thismetaldoesnotm…  相似文献   
247.
简要回顾了80年代(尤其是最近几年)有机地球化学的新进展,预测了未来基础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领域。从新方法和有机地球化学与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的结合两方面预测了未来应用研究可能出现的领域。最后得出结论;有机地球化学家应该与支持他们发展的工业界保持密切的关系,还应该不断重视发展基础科学。  相似文献   
248.
<正> 美国地球动力学委员会于3月在奥斯汀举行了一次专题讨论会,就岩石圈的一些学术争论问题进行了讨论。人们期望这样一次讨论会能为将来研究一些最有潜力的领域提供借鉴(正在撰写一份报告将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奥斯汀会议集中讨论了人们对全球大地构造的现有认识的性质:我们已经作过哪些假设?这些假设的正确程度如何?全球大地构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面对不断出现的、不符合传统板块构造模式的大量资料应该怎么处理?按照新的资料应该对这个模式作哪些改进等。讨论岩石圈的障碍之一,就是它  相似文献   
249.
<正> 引言美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巡测船S3-77在白令海阿留申盆地取得7个一套的重力岩心,岩心近表层有一薄层浅红褐色氧化层,其它均为绿灰色还原型沉积物。这个氧化层明显地代表了第四纪晚期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影响了白令海深部的沉积物,但不影响白令海大陆架的沉积物。本报告的目的是提出数据和解释这个事件的模式。氧化层由褐色硅藻软泥组成,夹有灰绿色到橄榄色硅藻软泥。氧化层厚约8—10厘米,位于沉积物-水界面之下0—8厘米处。氧化层通常位于岩心5—10厘米  相似文献   
250.
<正> 混合岩的成因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讨论和争论的题目。下面四种作用之一或四种作用的结合,一般可用来解释混合岩的发育:(1)分离结晶作用各个阶段的岩浆贯入作用;(2)地壳岩石的深熔作用;(3)交代作用;(4)亚固相变质分异作用。贯入作用是Pitcher和Berger(1972)作为形成混合岩(发现于爱尔兰地区多尼戈尔的托尔和法纳德深成岩体中)的机械作用提出的。Winkler(1976)指出了“贯入混合岩”和“原地混合岩”的区别,赞成原地混合岩为深熔作用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