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59篇 |
免费 | 283篇 |
国内免费 | 83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5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147篇 |
综合类 | 1840篇 |
基础理论 | 330篇 |
污染及防治 | 165篇 |
评价与监测 | 224篇 |
社会与环境 | 177篇 |
灾害及防治 | 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72篇 |
2022年 | 150篇 |
2021年 | 146篇 |
2020年 | 217篇 |
2019年 | 126篇 |
2018年 | 117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19篇 |
2015年 | 158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47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190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66篇 |
2008年 | 132篇 |
2007年 | 178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44篇 |
2002年 | 54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01.
802.
803.
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性管理技术。从滑坡的风险因索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滑坡风险防范措施等风险管理流程人手,对基于风险管理技术的边坡安全与滑坡预防思想进行了论述,指出应用风险管理技术是帮助管理者有准备地、理性地面对所可能遇见的风险,并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最终减少或避免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预防手段。最后概括了滑坡灾害研究的进展和风险管理在滑坡灾害预防方面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804.
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预测方法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广泛的地质灾害,不仅对地面设施造成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也会使地下环境发生变化,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深刻和巨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机理;然后根据运用的理论将目前由于地下流体资源开发引起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归纳为5种:数理统计法、早期的数值计算法、准三维计算法、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法及三维完全耦合模型,并将之分类总结,概括其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当前运用最多的准三维预测方法,以及1种基于真三维水流模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曾经成功地分析了日本房总半岛由于地下水抽取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805.
2004年几次台风暴雨Q矢量诊断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非地转ω方程说明了Q矢量散度的物理意义,并通过计算2004年对浙江省造成重大影响的几个主要台风影响过程中的Q矢量散度场,分析比较了Q矢量散度场在不同等压面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台风、暴雨的关系,指出低层等压面上Q矢量散度场的演变对台风暴雨预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6.
针对矿业废弃地高背景值-历史矿业源相叠加区下土壤重金属Cd污染问题,以西南地区某历史硫磺矿业废弃地重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剖面土壤共30个样品,分析测试土壤样品中镉(Cd)、铬(Cr)、镍(Ni)、砷(As)和汞(Hg),利用电镜扫描-能谱分析(SEM-EDS)和重金属形态连续提取的BCR方法,分析不同土层厚度下Cd的赋存形式,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价,以及对不同理化性质下Cd各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5种重金属中Cd全量的富集系数最高,达4以上;通过形貌特征可以发现,样品中存在较多的次棱角状、棱角状颗粒,不同深度下的能谱特征显示结果相似,均含有Cd、Fe、S和As等元素,Cd元素是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对Cd进行潜在风险评价,RAC结果显示为中等风险及以下,RSP结果主要为重度污染;重金属全量是影响Cd各形态含量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其次pH、有机质和CEC,对垂直深度的土壤Cd赋存形态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了解Cd在剖面土壤的活性、迁移规律、生物毒性和赋存形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07.
为明确膜生物反应器(MBR)接种不同污泥启动短程硝化前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采用MBR反应器分别接种硝化污泥(R1)、厌氧亚硝化污泥(R2)和1∶1混合接种厌氧亚硝化污泥和反硝化污泥(R3),获取有利于实现快速短程硝化的污泥源.结果表明,结合间歇曝气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R1、R2与R3反应器分别耗时46 d、8 d和30 d成功启动短程硝化,R2反应器启动周期最短.稳定运行期内,R1、R2和R3反应器亚硝累积率平均为92%、93%和94%,R3反应器表现出更稳定的短程硝化性能.ACE、Chao、Shannon和Simpson指数结果表明,稳定运行后,R1和R2反应器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水平均大幅低于接种污泥,R3反应器物种丰度略有减少而多样性水平变化不大.短程硝化成功启动后,3个反应器内的主要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且主要脱氮功能菌变形菌门丰度相较于接种污泥均有提高.β-变形菌纲为3个反应器短程硝化系统的优势菌群,分别占比59.6%、63.6%和69.3%.R1、R2和R3反应器内的优势菌属均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所占比例分别达12.8%、20.2%和19.7%.相比R1反应器,R2和R3反应器接种污泥内存在一定比例的亚硝化细菌,更有利于系统短程硝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08.
809.
为应对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运行对电网电压水平的诸多不利影响,对传统的三级无功电压控制进行分析,基于电网无功电压分层分区平衡特点和复杂控制系统的分级递阶控制原理,提出利用多种无功源协调控制技术来解决因光伏发电引起的电网电压波动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建立光伏发电与传统无功源的协调机制,是维持含大规模光伏发电电网电压水平的可行性较强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810.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因具备耗时短、反应快、过程密闭性好、二次污染小、去除率高等优点,是有机污染物的重要处理方法。该文以不同类型含氮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SCWO过程中的脱氮规律和转化机理。研究表明,NH4+与NO3-之间存在协同脱氮作用。含氮有机物脱氮效果远高于无机氮,有机氮削减是含氮有机物TN去除的主要贡献源,其中,氨基与杂环氮类化合物主要转化为NH4+,硝基类化合物则主要是NO3-。硝基苯胺存在分子内协同脱氮作用,分子内的硝基与氨基空间距离越近,脱氮效果越显著。硝基与氨基/杂环氮化合物在SCWO过程中存在分子间协同脱氮作用,且协同脱氮速率kMIN-TN与单体化合物kTN的乘积相关。含氮化合物在SCWO过程中产生的氨基自由基和硝基自由基会引发协同脱氮反应。脱氮效果呈现分子内协同脱氮>分子间协同脱氮>无机含氮化合物协同脱氮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