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33篇 |
免费 | 795篇 |
国内免费 | 58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17篇 |
废物处理 | 942篇 |
环保管理 | 1172篇 |
综合类 | 8130篇 |
基础理论 | 285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732篇 |
评价与监测 | 547篇 |
社会与环境 | 497篇 |
灾害及防治 | 6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8篇 |
2023年 | 307篇 |
2022年 | 762篇 |
2021年 | 552篇 |
2020年 | 408篇 |
2019年 | 429篇 |
2018年 | 536篇 |
2017年 | 659篇 |
2016年 | 845篇 |
2015年 | 1048篇 |
2014年 | 1162篇 |
2013年 | 1616篇 |
2012年 | 1263篇 |
2011年 | 1345篇 |
2010年 | 962篇 |
2009年 | 952篇 |
2008年 | 1012篇 |
2007年 | 922篇 |
2006年 | 825篇 |
2005年 | 603篇 |
2004年 | 420篇 |
2003年 | 549篇 |
2002年 | 483篇 |
2001年 | 410篇 |
2000年 | 432篇 |
1999年 | 473篇 |
1998年 | 422篇 |
1997年 | 351篇 |
1996年 | 333篇 |
1995年 | 284篇 |
1994年 | 235篇 |
1993年 | 188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88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47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目前,渗滤液中污染物的粒度分布及其在渗滤液污染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通过系列微滤膜(1.2μm及0.45μm)对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各处理单元的渗滤液进行梯度分离,发现悬浮物对COD、浊度的影响较大;COD主要在胶体态和可溶解态间分配,不同渗滤液中的分配情况不同;磷主要与胶体、悬浮物以各种形式结合而存在;细胶粒和溶解态等小分子对TN的贡献大;不同粒度物质对pH的影响不明显;总残渣在可溶态组分中所占比例较大。膜微滤处理渗滤液可以有效的去除一部分物质,使COD、TP、TN、浊度、电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H逐渐升高,但对总N、残渣的去除效果不好。 相似文献
922.
为了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常温下的启动情况,在22.5~30.2℃条件下,对不加填料的5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和加填料的4隔室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同步进行了启动实验。实验用水为高浓度淀粉废水,两反应器采用相同的启动策略,即梯度增加进水COD浓度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两反应器有效容积均为47.8 L,启动初始负荷为0.6 kg COD/(m3.d),逐渐增加到10 kg COD/(m3.d)。实验表明,经过6个阶段87 d的运行,反应器启动完成,并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5%以上。在启动过程中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923.
924.
电絮凝处理油田生化出水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减轻对后续处理中超滤膜的污染,采用电絮凝法处理油田生化出水,降低油田生化出水中的有机物含量。研究了电流强度、曝气时间和pH值对水中总有机碳(TOC)和浊度除去效果的影响以及pH值随曝气时间的变化趋势,通过红外光谱对絮凝处理前后水中总溶解固体进行了分析,优化了电絮凝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当水流速度控制在50 mL/s,电流强度为2 A,500 mL絮凝出水的曝气时间为30 min时,整套絮凝工艺对TOC的去除率为48%,浊度去除率为42.9%,COD去除率为44%。 相似文献
925.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去除太湖水华蓝藻,考察了放电输出功率、空气流速、添加剂(异丙醇、腐植酸)等对蓝藻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能去除太湖水华蓝藻,放电功率100 W,空气流速1.0 L/min,放电18min,在光照强度2 000 lx和25℃下培养4 d,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9.58 mg/L藻液中蓝藻去除率达87.8%。增加放电输出功率和空气流速能提高蓝藻的去除效率;腐植酸促进了介质阻挡放电对蓝藻的去除;而异丙醇添加剂抑制了介质阻挡放电的作用。放电处理后,蓝藻细胞内类胡萝卜素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介质阻挡放电破坏了蓝藻细胞内含物。 相似文献
926.
不同pH值条件下Fe3+、Cu2+和Zn2+对厨余垃圾两相厌氧消化水解酸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间歇实验研究了在pH=7和不调节pH两种情况下添加不同浓度的Fe3 、Cu2 和Zn2 对厌氧消化水解酸化阶段有机酸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7时,添加50 mg/L Fe3 和30 mg/L Cu2 ,有利于厨余垃圾水解酸化过程的进行,反应生成的VFA(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增加.不调节pH时,添加100 mg/L以下的Fe3 和Cu2 对VFA含量也有所促进,但乳酸含量也增加.在2种pH条件下添加Zn2 对反应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927.
928.
结合某木浆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对采用木聚糖酶辅助漂白前后的木浆质量、主要物料消耗量及产生废水的污染物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在工艺运行参数不变条件下,使用木聚糖酶辅助漂白能够显著提高生产纸浆质量等级,降低原木、二氧化氯和能源消耗量,减轻漂后废水的污染负荷,对于降低纸浆生产成本,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9.
苯酚及其氯代物对大型[氵蚤]的毒性效应和微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生物急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氵蚤]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利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对实验测得的毒性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有效的毒性估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氵蚤]的幼溪接触不同化合物的不同浓度,活动会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苯酚、4-氯酚、2,4-二氯酚、2,3,4-三氯酚和五氯酚的48hEC50分别为9.15、4.64、4.40、1.92、0.37mg/L;根据化学物质对[氵蚤]类的毒性评价标准,这5种化合物都属高毒物质,其中五氯酚具有极高毒性。另外,五氯酚对大型[氵蚤]的致毒关键步骤不仅包括传输分配过程还有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930.
建立了大型模拟填埋试验装置,研究了渗滤液回流对不同填埋结构甲烷变化规律的影响.每周对填埋气体中甲烷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厌氧填埋中回流操作使甲烷浓度峰值提前了147 d,峰值为59.6%(体积分数,下同);准好氧填埋中回流操作使甲烷浓度峰值提前259 d,峰值为44.7%.回流操作使甲烷产气高峰提前,增加产气量,加快填埋垃圾稳定,减轻渗滤液污染.厌氧填埋中进行回流操作有利于甲烷的回收利用;准好氧填埋结构可有效减少甲烷的排放,减小对环境的危害.稳定期的垃圾填埋体进行回流产生一定的甲烷,但浓度较低,最高仅26.0%,没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