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126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22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28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2篇
评价与监测   107篇
社会与环境   94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51.
采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气气浮—生物接触氧化—膜分离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采油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满足热采锅炉进水要求。该法可年处理废水1.3×105m3,产水率按50%计,年节约新鲜水和废水回灌费用共计77.88万元,年节水效益为21.71万元。  相似文献   
152.
工业点源大气污染扩散空间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一个基于高斯扩散的大气污染扩散空间信息系统,用于模拟工业点源污染对区域大气质量的影响。该工业点源污染模型包括工业点源数据库、扩散参数、气象条件和大气质量评价4个主要数据库。用该模型计算上海市主要工业区的SO2排放,结果表明,该模型为模拟SO2污染扩散提供了一个有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3.
在N2保护下,以硝硬驱铈铵为引发剂,将壳聚糖(CTS)、丙烯酰胺(AM)及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接枝共聚得到CTS-AM-DMDAAC三元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6h,m(CTS):m(AM):m(DMAAAC)=1:6:0.67、c(Ce^4+)=0.8mmol/L的最佳反应条件下,接枝共聚反应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为64%和10.5%。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CTS-AM-DMDAAC进行了表征。絮凝实验结果表明:CTS-AM-DMDAAC对高岭土水样具有较强的絮凝能力,可在很宽的pH范围内使用。用CTS-AM-DMDAAC处理COD为165.5mg/L的啤酒生产废水,COD去除率达90.1%.  相似文献   
154.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鄱阳湖独特的流域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人口数量表征城镇化的进程,分类解析1990~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讨论鄱阳湖土地资源结构变化、水资源变化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消耗程度,以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代表的城镇主要污染问题,探讨快速城镇化下鄱阳湖生态环境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各城市的城镇化进展及其机制不同,南昌、九江和上饶城市扩张迅速,而景德镇和赣州发展较平缓;城镇化导致水资源日益紧缺,各城市年总用水量2003年以后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工业用水量各城市年变化存在差异;生物多样性特征受到严重威胁,湖泊水面及湿地面积的持续减少,生物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九江等城市工业废气排放量加大、南昌等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高,造成湖区环境恶化。根据分析,建议鄱阳湖流域未来从规划土地利用类型、统一调配水资源、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强化环保宣传和规划与政策法律化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本文为鄱阳湖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5.
通过气象数据分析、实地调查、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DEM计算、遥感解译等,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区典型小流域地理数据库,确定了计算USLE因子指标的方法。在ArcGIS支持下,模拟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分布。将模拟结果分为微度、低度、中度、强度、剧烈侵蚀5级,建立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及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均土壤侵蚀量2414 t/hm2,远超该地区容许土壤流失量5 t/(hm2·a)。96%的侵蚀区及95%的土壤侵蚀总量位于<25°区域。就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而言,陡坡耕作区是主要的土壤流失区。研究结果为水源区的土壤侵蚀治理提供参考意见,同时为USLE在无土壤类型图地区的应用提供一种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56.
In this study, combinations of applied pressure, pressing time and polymer dose were examined in an air pressure plate apparatus to explore their integrated influence on the dewatering of an alum sludg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demonstrated that dewatering can be enhanced by increases in pressure and time. However, a point is reached at which continued increases in pressure and time offer little benefit. The data also confirmed that polymer affects the rate of water release rather than the extent of dewatering. Increased rates of water release due to increasing polymer dose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aggregation of sludge particles by polymer addition. It was also evident in this study that the initial sludge depth h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average cake moisture content at a given dewatering time. It was apparent that once the initial sludge thickness exceeds about 2 cm, the water release follows a fairly similar pattern, which can be represented by a simple empirical model.  相似文献   
157.
Human exposure to ambient ozone (O3) has been linked to a variety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The ozone level at a location is contributed by local production, regional transport, and background ozone. This study combines detailed emission inventory, air quality modeling, and census data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receptor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trogen oxides (NOx) emissions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to ambient O3 in 48 states over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By removing NOx emissions from each state one at a time, we calculate the change in O3 exposures by examin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Based on the 49 simulations, we construct state-level and census region-level source–receptor matrices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states/regions. We find that, for 43 receptor states, cumulative NOx emissions from upwind states contribute more to O3 exposures than the state's own emissions. In-state emissions are responsible for less than 15% of O3 exposures in 90% of U.S. states. A state's NOx emissions can influence 2 to 40 downwind states by at least a 0.1 ppbv change in population-averaged O3 exposure.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U.S. generally needs a regional strategy to effectively reduce O3 exposures. But the current regional emission control program in the U.S. is a cap-and-trade program that assumes the marginal damage of every ton of NOx is equal.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O3 exposures caused by one ton of NOx emissions ranges from ? 2.0 to 2.3 ppm-people-hours depending on the state. The actual damage caused by one ton of NOx emissions varies considerably over space.  相似文献   
158.
土壤解吸过程是影响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土壤修复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添加方法制备加菲(PHE)老化1个月的土壤,考察水-土体系中溶解有机质(DOM)对PHE解吸动力学的影响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DOM与PHE的解吸释放浓度表现出相似的先增后减、最后趋于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双尾显著性水平0.000,Spearman秩相关系数0.778).PHE解吸动力学常数量级的变化范围在10-5~10-6 s-1之间,而且转折变化发生在峰值释放量所对应的时间点(25h左右).另外,紫外光谱表征参数E4/E6<5说明解吸进入水相的DOM主要为胡敏酸,另一参数A254,SUV的变化趋势与PHE解吸动力学过程相一致.在不同pH条件下,PHE解吸浓度的关系为:碱性>中性>酸性.因酸性条件下溶解释放的胡敏酸(DHA)发生沉淀而无法判定其与PHE释放浓度的相关性;在其它pH条件下DOM、A254,SUV都分别与PHE的解吸浓度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DOM是影响PHE解吸动力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9.
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及湖水位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鄱阳湖水文过程和湖盆地形特点的分析,利用3S技术对鄱阳湖湿地进行了分类,研究了各种类型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生境、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复杂,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湿地植物是以根茎为主要繁殖器官的克隆繁殖植物,以集群分布为主要特点。在宏观尺度上受地形高程、湖水位和洲滩出露时间制约,不同植物群落沿水分梯度分布;在景观尺度上受到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土壤结构影响,形成水平镶嵌结构;微观尺度上还与微地形和土壤养分密切相关,部分区域表现为复合体结构。湿地植被对水分梯度的敏感性,导致湿地植物生态系统的易变性和脆弱性。近年来,鄱阳湖水位过低且持续时间长,使生态系统遭受一定损害。  相似文献   
160.
灌溉和降雨条件下生态沟渠氮、磷输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长沙县金井河流域农业源头生态沟渠氮和磷的输出特征,对灌溉和降雨条件下及不同季节生态沟渠水体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和降雨期间,生态沟渠中总氮的输出最大值为270 mg/L,其输出的主要形态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总磷的最大值达032 mg/L。灌溉后,生态沟渠氮、磷的输出均呈单调递减变化,在灌溉初期均最高。降雨后,总氮、总磷沿程变化趋势均呈递减变化;生态沟渠对水体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达64%、70%;各断面氮、磷的输出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总氮、氨态氮含量在雨后第3 d达到最高,总磷含量在雨后第2 d达到最高。在不同季节中水体氮、磷的变化以冬季总氮、氨态氮和磷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