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7篇 |
免费 | 346篇 |
国内免费 | 6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26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582篇 |
基础理论 | 286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32篇 |
评价与监测 | 108篇 |
社会与环境 | 95篇 |
灾害及防治 | 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33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70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37篇 |
2015年 | 56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121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90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65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7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硝酸钙对河流底泥中含硫化合物嗅味原位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硝酸钙作为氧化剂,对深圳河污染底泥典型嗅味物质AVS(酸挥发性硫化物)和GEM(土臭素)及2 MIB(2 甲基异莰醇)进行原位控制. 结果表明,当硝酸钙投加量(以单位质量AVS所需NO3- N质量计)为1.68 g/g,AVS去除率达到92%,且可有效避免硝酸钙向上覆水释放,适合工程应用. 但是,硝酸钙对河流底泥GEM和2 MIB等典型嗅味物质的原位控制效果较差. 硝酸钙能够引起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增加,16S rDNA指纹图谱显示,优势菌株包括去除AVS的脱氮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反硝化细菌(Simplicispira sp.和Rhodanobacter sp).以及降解有机物的菌株(Simplicispira sp.、Lysobacter sp.、Pseudoxanthomonas sp.)等. 相似文献
162.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对不干胶废弃物(PSAs)进行了热解和燃烧失重分析,并采用Doyle法拟合计算了PSAs热解和燃烧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200℃或高于600℃,PSAs的热解和燃烧失重过程具有性;300~600℃时,PSAs热解过程具有3个失重峰,而其燃烧过程具有2个失重峰。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PSAs的热解是由多阶段复杂的热裂解反应组成,其热解过程可用4个一级反应来描述,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热解阶段第1峰区表观活化能降低;而第2、3峰区以及半焦深度裂解阶段的第4峰区活化能逐渐升高;PSAs燃烧过程可用3个一级反应来描述,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PSAs燃烧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均逐渐降低,并且燃烧表观活化能均低于热解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63.
164.
阿特拉津(atrazine,ATZ)等有机杀虫剂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对水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其可被电化学阳极氧化技术有效降解和矿化.为探究水中ATZ电化学降解效率、能耗与反应路径,以多孔钛网为基板制备Ti/RuO2-IrO2、Ti/PbO2、Ti/Ti4O7钛网阳极,开展电化学降解和矿化水中ATZ研究,分析了 3种钛网阳极表面结构特征和电化学性能;比较和评估3种钛网阳极电化学降解ATZ效率、溶液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反应能耗;考察了电流密度、ATZ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等反应参数对ATZ降解效率的影响;探究了 ATZ电化学降解中间产物及反应路径.结果表明:Ti/RuO2-IrO2、Ti/PbO2、Ti/Ti4O7钛网阳极表面活性组分覆盖致密、均匀,其电析氧电位为Ti/Ti4O7(2.4 V)>Ti/PbO2(1.98 V)>Ti/RuO2-IrO2(1.48 V);3种钛网阳极电化学降解和矿化ATZ效率较高,ATZ的降解率和溶液TOC去除率分别为85.45%~96.3%和48.7%~69.8%,其中Ti/Ti4O7钛网阳极对ATZ和TOC去除率可达96.3%和69.8%;与Ti/RuO2-IrO2和Ti/PbO2相比,Ti/Ti4O7稳定性较好,反应能耗(221.4 kWh·kg-1)较低;ATZ电化学降解率随电流密度增大而升高、随ATZ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初始pH的增大而降低;水中ATZ电化学降解产生A(C8H15N5O,m/z=198.24),A 继续氧化生成 B(C8H15N5O2,m/z=214.22)、C(C7H13N5O3,m/z=216.20)、D(C6H10N4O3,m/z=187.20)、E(C3H3N3O4,m/z=146.07)、F(C3H3N3O5,m/z=162.07)等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65.
为了科学地设定滩槽易变河段处的桥梁跨径布置方案,针对荆州长江大桥桥区水域河床演变影响通航安全的问题,采用实例调研及历史资料分析的方法,指出滩槽易变河段选址建设的桥梁,其最大风险是滩槽移位导致船舶从通航孔位置移动到非通航孔位置,提出新建桥梁通航孔布置应覆盖深泓和可能成为航道的深槽的摆动范围;根据提出的原则研究拟建的李埠桥区水域的河床演变机制,选定最低通航水位下3.5 m深槽和深泓的摆动范围作为桥跨布置的依据;最终确定的 1 120 m 桥跨布置方案能够保障河床影响下拟建李埠长江大桥的通航安全。 相似文献
166.
应用开顶式熏气装置,以油菜和白菜为材料,分别将其暴露于模拟酸雨(pH2.8—5.6)和模拟酸雨与0.1ppmSO_2环境中,测定单独污染与复合污染对蔬菜生长反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pH2.8)和酸雨(pH4.6)与0.1ppmSO_2复合处理均对LAR有明显抑制,LAR最多可减少37.5%。模拟酸雨(pH2.8,3.6)使蔬菜减产1.4—8.7%,而模拟酸雨与SO_2复合污染可使蔬菜产量减少7.9—28.9%(P<0.05)。 相似文献
167.
在自行开发完善的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egSRRMS中应用查表法,模拟中国典型城市群对流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评估该方法在大气复合污染事件预测和控制中的有效性.首先,利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中的化学模块建立了包含完善气相化学、气溶胶过程的箱模式WRFBOX.其次,利用WRFBOX进行化学反应敏感性分析,基于影响污染物的重要因子分别建立了臭氧(O3)及其前体物、无机盐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查算表数据库,并检验其有效性.最后,将此查算表数据库引入RegSRRMS,建立简化的查表算法.利用直接耦合机制法和查表法对2000年3月珠三角地区污染个例中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模拟.通过比较2种方法的模拟结果,显示查表法计算效率提高了57%,能够反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非线性特征、气溶胶及其前体物的平衡关系,具有高分辨率、高时效性,能够方便快捷地给出源和受体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可靠.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中应用查表法有利于大气污染事件的快速预测以及大气污染控制的快速决策. 相似文献
168.
169.
170.
天津表层土壤PAHs分子标志物参数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地区为例,在选取分子标志物的基础上,应用地统计学方法探讨了多种多环芳烃(PAHs)分子标志物的空间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污染源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分子标志物的计算和空间分布的模拟,可以帮助识别复杂情况下污染来源的分布情况.通过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壤PAHs 6种分子标志物参数空间分布的研究,发现天津地区主要的PAHs污染源是煤燃烧源,在天津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而石油源和交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滨海地区,2 种污染源有一定的重叠.在远郊县的边界地区,有一定的木柴污染源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