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5篇
  免费   4303篇
  国内免费   26578篇
安全科学   978篇
废物处理   190篇
环保管理   878篇
综合类   29040篇
基础理论   2173篇
污染及防治   4883篇
评价与监测   1312篇
社会与环境   68篇
灾害及防治   3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1841篇
  2018年   2001篇
  2017年   1988篇
  2016年   1732篇
  2015年   2179篇
  2014年   2807篇
  2013年   2882篇
  2012年   2837篇
  2011年   2497篇
  2010年   2251篇
  2009年   2158篇
  2008年   1772篇
  2007年   1805篇
  2006年   1265篇
  2005年   974篇
  2004年   956篇
  2003年   743篇
  2002年   561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725篇
  1999年   662篇
  1998年   488篇
  1997年   484篇
  1996年   476篇
  1995年   433篇
  1994年   282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308篇
  1991年   267篇
  1990年   228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4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321.
Eco-security assessment is a hot research area in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which involves data with much spatial, non-linear, and random featur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s a useful tool to analyze and manage spatial information, has a superior advantage in this field. A case study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Liaohe River featuring a method of eco-security spatial differences (ESSD) based on GIS i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includes four steps: 1) developing the pressure-state-response (P-S-R) framework with site data; 2) digitizing West-Liaohe River and setting its GRID database of ecosecurity assessment indicators; 3) figuring out the relative membership degree (RMD) of eco-security indicators by using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with the weight of indicator; 4) classifying the security zone and mapping the assessment result of eco-security status in grid by GIS method of assigning and clustering. The visual spatial differences of eco-security based on GIS enables decision makers to know the status of eco-security better in making policies for achieving sustainability.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5, 26(5): 28–33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322.
丁基锡化合物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海河河口表层底泥制成悬浮颗粒物(SPM),采用批量平衡法首次研究了模拟河口条件下三丁基锡(TBT)和二丁基锡(DBT)在该SPM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TBT和DBT均能在SPM上发生吸附,尤以TBT更为显著.吸附速率可用Kuo和Lake的经验公式描述;吸附过程受SPM的浓度及TOC含量、pH值、温度、腐殖酸浓度和盐度影响.实际河口水样中的SPM对TBT和DBT的吸附百分率也较高,因此SPM是TBT和DBT归趋的重要场所,去除SPM可使水体得到一定净化.  相似文献   
323.
脱硫用煤基吸附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了以煤为原料制备脱硫用吸附剂的实验研究,其中应用炭化与活化的方法,以对SO2吸附能力为衡量标准,系统地考察了样品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不同温升速率及时间对SO2吸附分离能力的影响,力求找出相应的最佳处理过程,并对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24.
北京市二个主要工业区汞污染及其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了调查北京市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选择二个主要工业区石景山区和朝阳区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土壤26个,剖面样品4个,对照土壤样品4个,并且在冬季采集降雪样品和枯叶样品,分析汞含量.结果表明,燃煤烟尘排放的汞是北京市汞的主要来源,汽车尾气和化工厂泄漏可使局部汞含量增高,表层土壤中汞含量为007—275mg/kg.土壤剖面中的汞含量在0—100cm土层中均较高,其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正相关.降雪中汞在07—37mg/L之间,明显高于背景值,其中大部分吸附在颗粒物上.枯叶中汞主要是从土壤吸收,并且有可能被雨水淋溶出来.  相似文献   
325.
深凹露天矿流场与污染物散布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阶矩湍流闭合方案建立了一个三维非静力高分辨率PBL数值模式,并用此模式模拟了中性层结条件下一个深凹露天矿区实际地形的流场结构与湍流特性,分析并揭示露天矿自然通风特性,为进一步研究露天矿污染扩散规律提供背景流场。数值模拟的一些结果与同样试验条件下的风洞试验结果吻合甚好。  相似文献   
326.
AMS方法在大气气溶胶来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我国自己建立的加速器质谱计(AMS)技术的基础上,利用^14C的特征的生物来源示踪性能,将AMS技术运用于我国大气气溶胶来源的研究,我们建立了大气气溶胶采样--石墨碳制备-AMS测定的全部样品处理过程,对北京市中关村地区、东单地区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气溶胶样品和湖南南岳、山东青岛的气溶胶及这些地区的地表土进行了AMS测定,将多元统计方法与AMS方法相结合,从中分析这些样品中微量元素组分和含碳 分  相似文献   
327.
柴油机排放碳颗粒物的催化燃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热天平装置上考察了柴油机和碳颗粒物燃烧催化剂的活性,讨论了样品制备因素对样品失重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碳颗粒物组成、催化剂栽体、催化剂与碳颗粒物质量比,着重筛选了催化剂的组份,得到了组份催化剂CuCl2-KCo-NH4VO3其550℃焙烧后能使样品的Tm和Tf值都降低180℃以上,并对催化剂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28.
牡蛎软体,贝壳和沉积物中Cd、Cr、Cu、Fe、Mn、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被同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牡蛎中的生物积累是牡自身的新陈代谢、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环境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牡蛎斩生理作用对重金属在软体中的积累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而贝壳中重金属的积累对来自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29.
沼泽红假单胞菌H3对酸性红B2GL染料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印染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H3),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细胞可将100mg/L酸性红B2GL染料去除到30mg/L.完整细胞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细胞浓度20—25mg/mL(湿重).低浓度的阳离子对脱色影响不大.在通Ar气使严格厌氧和加有还原性辅酶I的条件下无细胞提取液的脱色活性最高,比活率为154×10-2mg/(mg·h).根据降解产物的分析,推断了该菌对酸性红染料的降解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330.
煤中部分潜在毒害微量元素在表生条件下的化学活动性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利用连续化学浸取实验方法,对采自贵州省二叠经龙潭组的32个煤样中的10种潜在毒害微量元素化学的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中Hg、As、Se、Cd等元素具有极强的化学活动性,其中平均83.8%的Hg、93.5%的As、80.3%的Se.63.3%的C在.1%的Cu的86.8%的Pb可以被带出煤中而进入表生环境;煤中Zn的化学活动性次之,只有平均46.6%的Zn可能迁移进行环境中;Tl、Cr、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