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5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35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1篇 |
废物处理 | 63篇 |
环保管理 | 88篇 |
综合类 | 544篇 |
基础理论 | 190篇 |
污染及防治 | 376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32篇 |
灾害及防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97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173.
174.
Monika Suškevičs Thomas Hahn Romina Rodela Biljana Macura Claudia Pahl-Wost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18,61(7):1085-1112
Learning is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mechanism to cope with rapid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RM) have not been explored in-depth and the evidence on the topic is scattered across multiple sources. We provide a qualitative review of types of learning outcomes and consider their manifestations in NRM across selected empirical literature. We conducted a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peer-reviewed literature (N = 1,223) and a qualitative meta-synthesis of included articles, with an explicit focus on learning outcomes and NRM changes (N = 53). Besides social learning, we found several learning concepts used, including policy and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and multiple links between learning and NRM reported. We observ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s, together with a system approach involving multi-level capacities, is decisive for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for NRM. Future reviews could systematically compare how primary research applies different learning concepts and discusses links between learning and NRM changes. 相似文献
175.
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联合工艺处理制药废水生化出水,探讨了初始pH对微电解过程COD降解速率、出水中Fe2+和Fe3+变化规律以及后续Fenton氧化效果的影响,为优化联合工艺提出了微电解反应pH过程控制的理论。采用pH过程控制时,微电解对COD降解速率大大提高,降解过程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同时可大大提高Fe2+和Fe3+浓度及总铁析出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pH=2.5,以3.0L/h连续性投加稀硫酸100 min,曝气微电解反应2 h,出水再投加1.0mL/L的H2O2进行Fenton氧化2 h,出水COD总去除率可达85.6%;采用pH过程控制可将微电解出水ρ(Fe2+)浓度从48.6 mg/L提高至149 mg/L,COD降解速率从10.9 mg/(L·h)提高至23.8 mg/(L·h)。 相似文献
17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及其生态毒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易于生物富集、对人和生物具有毒性的有机污染物质。POPs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它们对人和生物具有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发育影响、致癌性以及其它一些毒性效应。因此应加强POPs生态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7.
178.
中国生态环境敏感区评价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针对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环境问题,建立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开展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定量揭示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地域空间差异,划定生态环境敏感区的红线控制区域。研究结果表明:① 土地沙化以轻度敏感为主,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和北方地区的主要沙漠边缘和沙地;土壤基质多为沙粒、冬春季节多大风且植被覆盖率较低是土地容易发生沙化的主要原因。② 土壤侵蚀以轻度敏感和不敏感为主,受降雨强度和地质条件空间差异影响,敏感性等级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东南湿润地区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③ 石漠化以不敏感为主,受岩溶地质条件影响,石漠化易发生区域集中分布在西南喀斯特地区。④ 综合生态环境敏感性以轻度敏感、不敏感和中度敏感为主,综合敏感性程度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⑤ 基于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将极敏感区划为生态红线区,在全国尺度上初步划定3大类和23个重点生态红线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2.86%。 相似文献
179.
采用溶剂热法将Bi单质附着于草酸亚铁(FeOx)上,制备了系列Bi-FeOx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活化过硫酸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表征方法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元素价态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对象,研究了Bi-FeOx/过硫酸盐/可见光体系中Bi单质含量、催化剂投加量、pH及过硫酸盐浓度等因素对RhB的降解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反应5 min后,RhB的降解率高达99.8%.Bi的引入,使得复合催化剂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吸收,提高了光生电子的传输效率,从而加速了对RhB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