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0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935篇
安全科学   433篇
废物处理   54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2324篇
基础理论   459篇
污染及防治   121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220篇
灾害及防治   145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国内对长期困扰海南特区经济发展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进行完全混合污泥法研究的较少。利用塔式曝气装置对经高效混凝预处理后的该种废水进行完全混合活性泥法处理。废水COD、SS去除率受HRT、DO浓度影响较大。废水在装置中的最佳HRT=10h,此时COD的去除率为75.9%,SS的去除率为81.4%。反应装置中的最适溶解氧浓度为0.92mg/L,此时COD、SS的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3.7%、83.2%。  相似文献   
32.
水溶液中的甲苯在功率超声场中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水溶液中密闭体系内功率超声场降解甲苯的行为,并探讨了反应动力学方程.试验表明,超声照射时间对甲苯的降解影响较大,40min后可以获得90.8%左右的去除率,而溶液的初始浓度、体系的温度等也有一定的影响;饱和氧的溶液中甲苯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C=KC0-0.2394@C,在20~50℃时的表观活化能Ea为41.06kJ/mol.  相似文献   
33.
笔者自行开发并研制了低空( < 1 km) 分层降水和云水采集系统,该系统成功地应用于福建省厦门市和贵州省贵阳市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探讨酸性降水来源和成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支持。该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航空测量,目前国内外的类似研究中没有使用该系统进行样品采集的先例,因此该系统的开发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34.
根据异养细菌丰度、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与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分布及种类组成等现场调查结果和近期海洋渔业生产资料,论述了盘锦市近岸海域生物资源现状。并根据该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和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经济贝类资源)保护的需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5.
分析了煤种含硫量、灰份及粉尘化学组成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电除尘器效率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核除尘效率的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核算。  相似文献   
36.
描述了黄石市矿产资源现状及其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对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并结合黄石市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7.
香根草系统在宁合高速公路边坡防护上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合高速公路南京段易塌方地段土壤的基本性质,探讨了该地段频繁塌方的原因,以及香根草在该地区引种的情况。研究表明,香根草在该地区生长良好,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可在短时期内在边坡上形成稠密的绿蓠,既绿化了边坡,又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和稳定边坡。这一廉价的生物工程技术为香根草系统在该地区公路边坡防护上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
典型北方高碱度微污染水体强化混凝的示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高碱度、受有机物污染的典型北方水体为例,探索适宜的强化混凝技术.在水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水质特征的强化混凝目标.研究了高碱度水体强化混凝技术方法.研究表明,可以通过3条技术途径提高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其一在混凝前优化pH,促进絮凝剂水解形成中聚体,AlCl3在pH 6左右,FeCl3在pH 5左右时,有机物去除率可以提高一倍左右;其二是强化沉淀软化;其三是絮凝剂优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通过对传统絮凝剂进行改性,研制出了适合我国北方水质特征的高效絮凝剂,能较传统絮凝剂将有机物去除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39.
Ambient particulate matter (PM) can cause adverse health effects via their ability to produc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Water-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WSOCs), a complex mixture of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usually coexist with Transition Metals (TMs) in PM, have been found to contribute to ROS formation. Howev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SOCs and TMs and its effect on ROS generation are still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ROS concentrations of V, Zn, Suwannee River Fulvic Acid (SRFA), Suwannee River Humic Acid (SRHA) and the mixtures of V/Zn and SRFA/SRHA by using a cell-free 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CFH) assa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 or Zn synergistically promoted ROS generated by SRFA, but had an antagonistic effect on ROS generated by SRH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V and Zn were more prone to form stable complexes with aromatic humic acid-like component (C1) and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C3) in SRFA and SRHA.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volving the fulvic acid-like component in SRFA more tending to complex with TMs to facilitate ROS generation through π electron transfer. Our work showed that the complexing ability and complexing stability of atmospheric PM organics with metals could significantly affect ROS generation.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research deploying multiple analytical methods to quantify the impact of PM components on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 is need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0.
瓦里关山大气CO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