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09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Lanzhou,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from August 2006 to July 2007 were obtained from ground-based and sky radiance measurements in Semi- Arid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Observatory of Lanzhou University (SACOL), China. High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OT) associated with low ?ngstr¨om exponent ( ) was mainly observed in spring,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seasonal dust production from Hexi Corridor. The maximum monthly average value of AOT 0.56 occurred in March of 2007, which was two times larger than the minimum value of 0.28 in October of 2006.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AOT ranged between 0.3 and 0.5, and nearly 93% of value varied from 0.1 to 0.8, which occurred in spring.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aerosol properties and water vapor content was not observed. The aerosol volume size distribu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the bimodal logarithm normal structure: fine mode (r < 0.6 m) and coarse mode (r > 0.6 m). Aerosols in spring of SACOL were dominated by large particles with the volume concentration ratio of coarse to fine modes being 7.85. The average values of asymmetry factor (g) in the wavelength range 440–1020 nm were found to be 0.71, 0.67, 0.67 and 0.69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42.
环渤海盐碱地区模拟生活污水冷冻处理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环渤海地区污水资源化的过程,基于冷冻技术,通过模拟生活污水人工冷冻试验,研究了冷冻温度、污染物初始浓度、机械搅拌等因素对环渤海盐碱地区生活污水冰融水水质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人工冷冻试验对含盐生活污水中CODCr与NH3-N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1~-2 ℃的室内人工低温环境中,冷冻法可使污水中CODCr与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冷冻温度越低,污水冷冻速率越快,CODCr和NH3-N的去除率越低;污染物浓度越高,污水冰融水水质越差;机械搅拌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143.
利用急性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分别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致死性和氧化损伤.急性接触试验结果显示,NPEO对赤子爱胜蚓的48 h毒性半致死剂量p(48 h,LD50)为0.58 mg·L^-1;人工土壤试验结果显示,NPEO可诱导赤子爱胜蚓CAT酶活力、GST酶活力、GSH含量和氧化产物(MDA)含量上升,暴露28 d时,NPEO浓度与赤子爱胜蚓CAT酶活力、GST酶活力、GSH含量和MDA含量呈正相关,且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NPEO剂量增加对赤子爱胜蚓SOD酶活性和Cu-Zn SOD酶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NPEO在亚致死暴露浓度下<0.50 mg· kg^-1)会对赤子爱胜蚓产生生理胁迫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4.
以西藏拉萨河流域主要天然湿地之一的巴嘎雪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湿地水体的pH值、水温、溶解氧(DO)、色度、浊度和1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巴嘎雪湿地水的pH、DO平均值分别为7.68、7.01mg/L;湿地水中15种金属元素含量均较低,汞、锡两种金属元素未能检出,其他13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顺序为:Fe >Cr> V>Ni> Mn> As> Sb> Mo> Pb> Zn> Cu >Co> Cd,并均达到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通过比较湿地进水和出水水质的发现,巴嘎雪湿地对色度、浊度和部分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显著.对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51.73%、94.8%,对不同金属元素的去除效果不同,Cu、Pb、Zn、Mo、As、V的去除率分别为64.2%、36.9%、40.7%,28.2%、31.9%、67%.  相似文献   
145.
为了探讨开口的位置与尺寸对受限空间内的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尺寸为1.2 m×1.2 m×1.2 m的特殊受限空间模拟实验台,开展了一系列细水雾灭火对比实验,测量了烟气温度以及灭火时间等实验参数,通过改变实验燃料、火源功率、开口尺寸、开口位置等因素来研究开口对特殊受限空间内细水雾灭火有效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殊受限空间内,相同条件下,开口位置由下至上,细水雾抑制火灾有效性由低至高;开口尺寸由大至小,细水雾抑制火灾有效性由高至低。当开口尺寸足够小以后,细水雾抑制火灾有效性反而会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46.
超声波提取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近海沉积物油类实践,探讨了超声波提取技术在近海沉积物油类测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超声波提取技术进行近海沉积物油类样品的前处理,时间短(8min),提取效率高(达95%以上),有机溶剂用量小(约25.0mL),操作简便易行,仅需2次提取,工作曲线线性好(r=0.999);对实际样品的分析测试,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可达95.0%以上,结果准确可靠;与经典的索氏提取法相比,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7.
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地发展 ,使得利用无线技术传送车、地信息成为可能。该技术在车辆 /列车控制系统中应用时的关键问题是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可用性 ,特别是在高速情况下 ,无线传输的误码率能否满足车辆 /列车控制系统的要求。笔者分析了高速环境下无线信道的特性 ;分析无线传输用于高速车辆 /列车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 ,建立信道模型 ;分析了车辆 /列车速度对无线信息传输误码率的影响 ;结合环境特点提出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具体措施。最后 ,还提出了高速环境下判断无线传输能否满足车辆 /列车控制要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48.
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UPLC-MS/MS)分析了骆马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水体中磺胺类(SAs)、喹诺酮类(QUs)、四环素类(TCs)、大环内酯类(MLs)和青霉素类(PLs)这5类39种抗生素的浓度水平,分析了主要入湖河流的污染贡献率,并评价了抗生素潜在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2个...  相似文献   
149.
选取典型的生活污水污泥和造纸污泥进行干燥特性分析,对比了干燥过程中的水分析出特性、污泥球体中心温度变化和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生活污水污泥还是造纸污泥,在干燥过程中等速干燥阶段都不明显,而造纸污泥更快达到最大干燥速率,更快进入降速干燥阶段;造纸污泥球的中心温度在高温(250℃)干燥条件下还存在超温的现象,即污泥球中心温度在某段时间内高于干燥温度,形成了蓄热内核;干燥过程中,造纸污泥水分的析出是依靠层层传递,污泥球结构稳定收缩,缩容率相对较小,最终收缩成一硬核;生活污水污泥在干燥中缩容率相对较大,水分析出伴随着外壳的破裂,内层与外界可直接进行热传递交换,干燥后结团性能差,疏散度高,不易定型。  相似文献   
150.
通过重点研究岷江小流域内6条泥石流沟,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以及在同实际降雨频率相同的条件下运用FLO 2D进行的数值模拟,重现了泥石流暴发现状,得出其堆积扇危险特征,与实际作出对比验证,计算出其堆积扇面积的误差比率在-25%~12%之间,冲出量的误差比率在-16%~-1%之间,模拟结果较好。并同时对研究区内高、中、低3种危险类型的面积及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小流域内的泥石流堆积扇危险面积所占比例。根据相同参数设计模拟5%、1%降雨频率下泥石流结果,得出3种不同频率下的堆积扇平均堆积深度、堆积扇面积和冲出量,可为研究区的泥石流风险评估、预警预报、工程治理和危险范围分区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