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97篇
  免费   4806篇
  国内免费   10372篇
安全科学   5227篇
废物处理   570篇
环保管理   2393篇
综合类   23417篇
基础理论   3832篇
污染及防治   2316篇
评价与监测   1830篇
社会与环境   1943篇
灾害及防治   1347篇
  2024年   356篇
  2023年   975篇
  2022年   2100篇
  2021年   2189篇
  2020年   2606篇
  2019年   1776篇
  2018年   1709篇
  2017年   2025篇
  2016年   1666篇
  2015年   1890篇
  2014年   1734篇
  2013年   2088篇
  2012年   2598篇
  2011年   2451篇
  2010年   2382篇
  2009年   2321篇
  2008年   2168篇
  2007年   2148篇
  2006年   2096篇
  2005年   1549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672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86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马妍  王童  周生坤  张美娟  张亚茹  张泽仁  吴翠平 《环境工程》2021,39(10):191-196,156
土壤作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源与汇,研究污染物在其中的吸附行为对探明污染物环境归趋和生态风险意义深远。以苯胺为代表性污染物,在综合分析我国12种地带性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基础上,探讨苯胺在土壤-水界面分配规律以及该吸附行为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2种地带性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差异明显,其中,黑龙江黑土吸附苯胺能力最强,理论饱和吸附量最大;2)考虑到部分土样的吸附等温线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土壤吸附苯胺的等温线;3)12种地带性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显著;4)有机质含量对苯胺土-水界面吸附行为影响最为显著: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于苯胺的吸附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942.
恶臭是一种感觉公害,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的安宁舒适,其中含硫恶臭气体是最为典型的一类,目前恶臭物质的治理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达到理想的去除效果,该文在传统的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上,协同由2种不同基体上沉积有纳米二氧化钛的催化剂降解硫化氢废气,分别采用单独DBD放电、协同催化的一段式、两段式系统研究了不同参数(输入电压、气体流量、初始浓度)对硫化氢废气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比研究了在单独低温等离子技术及其协同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系统中臭氧、二氧化氮浓度的变化,对降解途径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 表明:随输入电压增大,以及在污染气体初始浓度和流量较小时,反应器对硫化氢气体的去除效率增大;协同催化剂的反应系统中硫化氢去除效果明显增强,且副产物减少.  相似文献   
943.
针对水环境承载力评价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该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进行组合赋权,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引入障碍度模型确定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度因素.结果 表明:2013-2018年9个城市的水环境承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的变化差异明显;9个城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障碍指标差异明显,其中人均水资源量以20.7%的障碍度均值成为首要障碍度指标;通过障碍度频率分析可得9个城市的主要障碍度指标包括人均水资源量、生态用水率、万元GDP污(废)水排放量和第三产业比重,这4项指标的频率均为89%.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其结果可为区域水环境的管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44.
选取庞泉沟、神农架、武夷山和长岛4个代表性大气背景站,使用SUMMA罐采样及GC-FID/MS方法分析了4个背景站夏季环境空气中57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水平、物种组成以及日变化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对背景站VOCs进行来源解析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 表明,采样期间庞泉沟、神农架、武夷山和长岛的VOCs平均...  相似文献   
945.
以内分泌干扰物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作为目标污染物,系统研究了5种微塑料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氨酯(TPU)、聚氯乙烯(PVC)和聚苯乙烯(PS)对EE2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解吸作用.微塑料对EE2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的结果表明,5种微塑料对EE2的吸附能力为PA>TPU>PE>PVC>PS;5种微塑料中TPU和PA具有最大的吸附能力和吸附容量,主要归因于氢键产生的化学吸附;而PE、PS、PVC主要是依靠范德华力的相互作用.因PA和TPU对EE2的吸附能力更强,两者的解吸量均高于其他3种物质.采用解吸率来反映不同微塑料的解吸性能,发现EE2在PS中的解吸率最高,PA和TPU上解吸率相对较低.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对EE2在5种微塑料上的解吸特性进行分析,EE2在PS与其他4种微塑料之间表现为显著性差异,其余微塑料两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尽管肠胃液中解吸率高于去离子水,但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46.
采集太原市城区夏季VOCs样品并分析其浓度特征,使用参数修正法得到VOCs初始浓度,分析其来源及对O3生成的贡献.结果显示:太原市城区总VOCs平均浓度为48.13 μg/m3,烷烃(25.52 μg/m3)为主要组分.VOCs浓度呈明显日变化特征,在日间(10:00~14:00)光化学产生O3的关键时段浓度最低.油品挥发、机动车排放、燃煤、植物排放与液化石油气/天燃气(LPG/NG)使用源对修正后环境VOCs的贡献分别为26.89%、25.55%、21.14%、14.99%、11.44%,对O3生成的贡献分别为21.44%、33.10%、24.07%、13.77%、7.62%.机动车为新鲜排放气团VOCs的重要来源,而油品挥发、燃煤的输送与本地积累是其他(混合、夜间与反应)气团VOCs的重要来源.机动车排放、油品挥发与燃煤为VOCs与O3生成的重要贡献源,控制此类源排放可减少太原市城区环境VOCs浓度并有效降低O3生成.  相似文献   
947.
针对恶劣海况下船舶洗涤塔倾斜的情况,利用船舶尾气净化小试试验台,开展了洗涤塔不同倾斜角度下对镁基吸收剂脱硫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了液气比、入口SO2浓度、烟气量、浆液pH值、对洗涤塔内SO2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洗涤塔倾角度的增大而降低.脱硫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而升高,较低的液气比时倾斜角度对SO2脱除效率的影响更明显;脱硫效率随SO2入口浓度的增大而略微降低,入口SO2浓度较高时,SO2脱除效率的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相同液气比条件下,脱硫效率随塔内烟气量的增加而升高;脱硫效率随浆液pH值的增大而升高,低pH值时SO2脱除效率的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筛板-边壁环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倾斜条件下洗涤塔的脱硫效率,倾斜角度为15°时,脱硫效率提高将约3%;倾斜角度为10°时,脱硫效率提高约5%;倾斜角度在5°以下时,脱硫效率可提高将近7%.  相似文献   
948.
为深入了解保定市空气质量状况,揭示保定市空气污染变化趋势、多尺度变化特征和突变特性,综合利用Morlet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保定市2013~2019年秋冬季PM10、PM2.5、SO2、NO2、CO和O3-8h 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和秋冬季污染特征逐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O3-8h外保定市其它各污染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全年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从31%下降到6.6%,整体呈好转趋势,但2013~2019年秋冬季重度污染天数占全年重度污染天数的81%~97%,秋冬季污染依然需要重视;小波分析结果显示,保定市秋冬季各污染物浓度存在显著的周期性变化,周期震荡主要在20d准双周、50~90d左右的季节内震荡和90~110d的季节震荡3个时间尺度范围,污染物浓度存在的低频震荡与大气中存在的低频震荡密切相关;历年各污染物污染最严重的月份多集中在12月、1月和2月,主要与污染源排放强度和相对静稳的大气条件有关;各污染物污染序列突变点多集中于10月和3月;2019~2020年秋冬季NO2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且突变点较往年提前1个月,这与疫情期间车辆排放大幅降低有直接关系;SO2和CO在2013~2014年和2015~2016年秋冬季的突变点时间相近,这可能与冬季居民取暖散煤的不完全燃烧有关,2015年后保定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劣质散煤专项治理等措施后,2种污染物突变点时间存在差异,说明清洁取暖措施对降低SO2浓度,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49.
为研究城市污水管网多点汇流条件下污染物的迁变规律及其对微生物繁衍的影响机制,建立一套多汇流点位的污水管道中试系统,探究污水输送过程中碳,氮,硫3类主要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 表明,汇流点前溶解态化学需氧量(SCOD)和硫酸盐(SO42-)浓度下降,氨氮(NH4+-N)浓度上升,支管汇流使得汇流点3类污染物浓度显著...  相似文献   
950.
阐述了有色金属工业在工艺生产过程中SO2产生、排放与控制现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