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12篇 |
免费 | 1363篇 |
国内免费 | 28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70篇 |
废物处理 | 110篇 |
环保管理 | 648篇 |
综合类 | 6549篇 |
基础理论 | 1141篇 |
污染及防治 | 555篇 |
评价与监测 | 568篇 |
社会与环境 | 690篇 |
灾害及防治 | 3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298篇 |
2022年 | 628篇 |
2021年 | 615篇 |
2020年 | 738篇 |
2019年 | 476篇 |
2018年 | 479篇 |
2017年 | 552篇 |
2016年 | 467篇 |
2015年 | 517篇 |
2014年 | 467篇 |
2013年 | 597篇 |
2012年 | 750篇 |
2011年 | 753篇 |
2010年 | 684篇 |
2009年 | 628篇 |
2008年 | 624篇 |
2007年 | 580篇 |
2006年 | 554篇 |
2005年 | 465篇 |
2004年 | 324篇 |
2003年 | 184篇 |
2002年 | 188篇 |
2001年 | 196篇 |
2000年 | 134篇 |
1999年 | 6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利用适应性强、生物量大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污染水体,已成为目前水体生态修复的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夏季蓝藻水华严重聚集的水体,藻华聚集后对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尚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水葫芦为代表,模拟在高温阶段(水温WT25℃)、水华严重聚集时,对水葫芦的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揭示蓝藻水华聚集后造成的浅水生态系统中水生植物消亡的深层机制,并为减轻藻华聚集对水生植物的不良影响、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藻华聚集会很快消耗掉水生植物根区内的溶氧,呈现缺氧状态(DO0.2 mg·L-1);植物根区内ORP出现明显下降现象,实验进行1 d后低于-100 m V,实验结束时达-200 m V,水体呈现强还原环境.与对照相比,根区内p H值低0.7个单位.藻华细胞在死亡、分解后释放大量的无机营养盐于水体中,植物根区内的NH+4-N含量比对照实验中高102倍;较高的NH+4-N含量(平均为45.6 mg·L-1)加之缺氧的协迫作用,导致植物机体受到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严重下降.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仅为对照的0.6倍,实验结束时其光合速率Pn为3.96μmol·(m2·s)-1,而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22.0μmol·(m2·s)-1;叶片蒸腾速率仅为对照的0.55倍,至实验结束时其蒸腾速率为1.38 mmol·(m2·s)-1,同期对照实验的叶片蒸腾速率为7.61 mmol·(m2·s)-1,表明藻华长期的聚集对植物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作用.在实际生产中,要避免蓝藻的严重堆积和快速消亡,以减轻藻华暴发对植物的伤害,充分发挥植物的水体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82.
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评估虾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保护,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2种淡水虾类在大型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中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小.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δ13C值呈显著差异,而δ15N值无明显差异.同时,由于营养状况及水文的差异,虾类同位素值的差异在2个湖泊中表现不同.日本沼虾的δ13C值范围比秀丽白虾大,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23.0‰区间,表明其摄食的食物来源更广,对某些饵料生物有所偏好.另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较大,表明二者的主要食物来源相同,在食物网中占据的营养级相近,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在鄱阳湖中,日本沼虾占有的营养生态位和生态宽幅大于秀丽白虾;而在洞庭湖的研究结果则相反,主要是由于采样区域生境的差异及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83.
为分析施工情境中危险识别注意资源动态投入分配规律,基于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挖掘危险识别注视轨迹序列,以表征注意资源投入分配变化,并采用k-means聚类、注视熵、Needleman-Wunsch全局序列对齐算法和统计等方法,深入挖掘注意资源在危险目标中投入和分配等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事人危险识别各阶段注意资源呈现从显著目标到高危目标的投入变化趋势,危险识别注意资源分配随情境复杂因素呈现零散、均匀的空间特征,分配无序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84.
为解决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较长、语义复杂,难以进行有效文本识别问题,提出1种以BERT作为底层的预训练模型,并设计1种双重注意力机制编码器,结合BILSTM-CRF深度挖掘事故文本语义特征,从而实现文本智能分析。首先构建电力词典,通过对BERT预训练,进行BIO标注,然后引入BILSTM-CRF模型实现对文本标签智能分类,最后将该模型与现行其他4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智能识别精确率、召回率及F1值(查准率)均达到约97%,较其他4种模型中效果最好的模型分别提高0.02,0.03,0.02。研究结果可为电力行业事故报告文本分析提供1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85.
86.
87.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我国大陆和香港共11个城市污泥中4种醚类和4种卤代烃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在0-7.743mg/kg之间,以双(2-氯异丙基)醚为主,主要分布在兰州污泥和广州污泥中;卤代烃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在0.007-3.237mg/kg之间,以六氯环戊二烯为主,主要分布在兰州污泥、佛山污泥和沙田(香港)污泥中。污泥中醚类和卤代烃类化合物的种类及其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污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8.
京津冀地区主要排放源减排对PM2.5污染改善贡献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选取2012年1月和7月作为冬夏两季代表时段,利用CMAQ/2D-VBS模型分析了冬夏两季京津冀地区主要排放源减排30%对改善区域PM_(2.5)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工业源对PM_(2.5)污染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民用源,但工业源单位减排量贡献低于民用源,交通源和电厂源的整体贡献和单位减排量贡献均较小.工业部门内贡献最大的为钢铁冶金行业,其次是水泥、工业锅炉、炼焦、石灰砖瓦和化工行业.与各部门各物种排放量的比较反映出各排放源贡献大小与其一次PM_(2.5)排放水平高度相关.因京津冀地区冬季NO_x减排对PM_(2.5)形成的促进作用,以及冬季较弱的大气垂直扩散作用,各排放源夏季减排比冬季普遍更有效,交通源、电厂源以及工业源中的水泥、工业锅炉和石灰砖瓦行业夏季减排效果相比冬季优势明显.民用源由于采暖季排放较高而冬季贡献更明显,农业源因秸秆开放燃烧量大,冬季单位减排量贡献十分显著.从同等幅度减排考虑,应将工业源作为控制重点,优先控制其一次PM_(2.5)排放,在部门内进一步重点控制钢铁冶金行业的NO_x和SO_2排放、水泥行业的夏季NO_x排放以及炼焦行业的SO_2和NMVOC排放.民用源排放应着重在冬季采暖期控制. 相似文献
89.
利用25年地下水观测与遥感解译数据研究地下河对城镇化进程的水化学时序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地下河的矿化度逐渐上升;水化学类型时序演变从枯水期单一的HCO_3·SO_4-Ca·Mg型和丰水期HCO_3-Ca·Mg型向HCO_3·ClCa型、HCO_3·SO_4-Ca型、HCO_3-Ca和HCO_3·SO_4-Ca·Mg型等多类型演化,快速城镇化时期水化学类型多变.受地表降水输入影响,地下河枯水期与丰水期[Mg2+]/[Ca2+]和[HCO_3~-]/[SO_4~(2-)](摩尔比)变化较大,城镇化前地下河水化学受水岩相互作用、农业活动和酸雨入渗共同影响,两者均值分别为0. 86和29. 34; 2001年城镇化后农业活动和酸雨输入贡献减少,丰水期城镇化输入(居民生活和工业排污)明显增加,两者出现突变特征,分别降低至0. 38与6. 01. 1990~1995、1996~2010和2011~2015年不同时期的主要地球化学敏感阳离子分别为Ca~(2+)及Mg~(2+)、Na~+和NH_4~+,阴离子则分别为HCO_3~-、HCO_3~-及SO_4~(2-)和Cl~-.地下河对城镇化进程的水化学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时序性. 相似文献
90.
中美淡水生物区系中汞物种敏感度分布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收集无机汞对中国与美国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构建了脊椎动物(包括鱼类)、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和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及所有物种对汞的物种敏感度分布(SSD: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和美国不同类别生物对汞的敏感性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各类生物及所有物种对汞的SSD敏感性分布曲线没有显著差异.然而,中国淡水水生物种对汞短期暴露的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 of the species)较美国淡水物种的阈值小,尤其是非节肢无脊椎动物,汞对美国非节肢动物的HC5值是我国对应物种的7.4倍.在保护95%的物种水平下,中国不同类别试验生物对汞的敏感性排序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节肢动物>非节肢无脊椎动物>鱼类;而对应的美国生物对汞的敏感性排序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其中节肢动物>鱼类>非节肢无脊椎动物.另外,中美所有节肢动物对汞的敏感性要强于所有鱼类和所有非节肢无脊椎动物.所以在使用所有物种推导水质基准时应考虑其中各类别物种敏感度分布的影响,且需要注意采用美国淡水水生物种推导的水质基准可能会对我国淡水水生物种造成"保护不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