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3篇
  免费   1016篇
  国内免费   3225篇
安全科学   1100篇
废物处理   401篇
环保管理   832篇
综合类   6453篇
基础理论   1562篇
污染及防治   1916篇
评价与监测   626篇
社会与环境   577篇
灾害及防治   43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530篇
  2021年   568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97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891篇
  2012年   832篇
  2011年   867篇
  2010年   801篇
  2009年   776篇
  2008年   722篇
  2007年   692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405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250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入口结构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采用k-ε湍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新型伞罩型湿式脱硫除尘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发现了塔内烟气入口处流场所存在的不均匀性。为将其流场调节均匀从而提高脱硫除尘效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在入口处加装直导流板、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并分析塔内y=0截面速度的分布,以及z=0.21 m截面上的颗粒浓度、速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加装阶梯导流板和弯曲导流板均可以将流场调节均匀,达到较理想状态,从而实现高效净化气体的目的。模拟结果对设备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翔  赵娜  魏杰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62-1464
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已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新的环境问题。采用碳纳米管(CNTs)对水溶液中的三氯生进行吸附处理,考察了碳纳米管粒径及用量、温度、pH、振荡时间等因素对三氯生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能快速吸附水中的三氯生,粒径较小的碳纳米管可获得较高的三氯生去除率;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pH在6.5~7.0时,三氯生的去除率可达97%。三氯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93.
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轻质陶粒生物滴滤塔处理摸拟燃煤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试验研究,探讨生物法同时脱硫脱硝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降解宏观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法能有效同时去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率分别可达99.9%和88.9%。为获得最佳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效果,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气负荷应分别<140 g/(m3·h)和20 g/(m3·h),循环液pH=7~8,空床停留时间为30.28 s,喷淋密度为8.81 L/(m3·h)。  相似文献   
994.
酵母菌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乙酸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酵母菌对厌氧发酵过程中垃圾水解速率、挥发性有机酸(VFA)产量、乙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器中pH值为7时,接种酵母菌后,垃圾的水解速率明显提高,产酸速率和产酸量都明显高于不接种酵母菌的反应器,乙酸浓度能够达到9 458 mg/L,占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的58.2%。垃圾本身含有的微生物对产酸也有促进作用,酵母菌和垃圾本身含有的微生物共同作用才能使得乙酸的产生最大化。  相似文献   
995.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缓冲带去除硝酸盐的重要途径。湖岸缓冲带是联系陆地与湖泊生态系的纽带,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而且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提高湖泊水质。概述不同检测反硝化速率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阐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厌氧环境、有机碳、湖岸坡度、缓冲带坡度、pH与温度、硝酸盐浓度。介绍反硝化速率模型的研究开发状况。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反硝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6.
渗滤液污染包气带中铁的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渗滤液场龄和包气带岩性两方面出发,研究了新、老渗滤液对亚粘土和细砂包气带环境中Fe的含量及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新、老渗滤液分别能使细砂包气带介质中除残渣态以外Fe的含量增加16.68%或降低13.82%。亚粘土比细砂作为包气带介质更能缓冲渗滤液对介质中Fe的影响程度,其受影响范围在包气带0~20 cm深度处。当亚粘土为介质的包气带被新渗滤液污染后,其表层介质中碳酸盐结合态Fe的含量会增加15倍之多,为缓冲渗滤液Fe的污染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部分Fe的存在也是潜在的二次污染源,在环境pH急剧变化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引起地下水高铁污染。  相似文献   
997.
Based on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hydrochemical and isotopic indicators, this article aims to identify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in the Yangwu River alluvial fan, in the Xinzhou Basin, China. Groundwater δ2H and δ18O values indicate that the origin of groundwater is mainly from precipitation, with local evaporative influence. d-excess values lower than 10% in most groundwaters suggest a cold climate during recharge in the area. Major ion chemistry, including rCa/rMg and rNa/rCl ratios, show that groundwater salinization is probably dominated by water–rock interaction (e.g., silicate mineral weathering, dissolution of calcite and dolomite and cation exchange) in the Yangwu River alluvial fan, and locally by intensive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Hutuo River valley. Cl and Sr concentrations follow an increasing trend in shallow groundwater affected by evaporation, and a decreasing trend in deep groundwater. 87Sr/86Sr ratios reflect the variety of litholog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roughflow.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GFS) of the Yangwu River alluvial fan include local and intermediate flow systems. Hydrogeochemical modeling results, simulated using PHREEQC, reveal water–rock interaction processes along different flow paths. This modeling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for characterizing flow paths in the intermediate system than in the local system. Artificial exploitation on groundwater in the alluvial fan enhances mixing between different groundwater flow systems.  相似文献   
998.
纳米级聚合氯化铝处理石化废水絮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纳米级聚合氯化铝絮凝荆处理石大科技股份公司胜华炼油厂隔油池出水,以处理后水样的透光率作为混凝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并对絮凝剂投加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等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聚合氯化铝对石化废水的处理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聚合氯化铝混凝处理石化废水的最佳条件为:纳米级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5mg/L左右,慢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50~60rpm,快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190—225rpm,快速搅拌时间90s。慢速搅时间10min时效果最佳。使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及XRD对絮凝荆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样品中Alb含量可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999.
美国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废物的环境监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对这些废物的管理目前受到各国高度的重视。文章介绍了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废物的监管机构、监管要求和管理实践,以期对我国油气行业勘探开发废物的环境监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00.
以河北省鹤壁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状况.通过SPSS软件包的统计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系数,其强弱依次为:耕地>有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裸岩石砾地>裸地;计算土壤侵蚀率,其强弱依次为:裸地>裸岩石砾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有林地>耕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鹤壁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越低,则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