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3篇 |
免费 | 45篇 |
国内免费 | 35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1篇 |
废物处理 | 63篇 |
环保管理 | 88篇 |
综合类 | 538篇 |
基础理论 | 190篇 |
污染及防治 | 376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32篇 |
灾害及防治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47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102篇 |
2012年 | 96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7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69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9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1年 | 1篇 |
1969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Ⅱ.在象山港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前文所建立的狭窄海湾潮交换的分段模式的合理性由矩形海湾数值计算结果得到验证,并被应用于象山港海湾更新周期估算。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气提式循环反应器处理污水中载体生物膜和游离活性污泥的对比试验,分析指出:活性污泥有利于有机物的去除和混合液的沉降性;生物膜的存在,增加了生物量,提高了处理效率,且是硝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国内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汽车尾气的成分及各成份对人体健康的毒害和影响,并在说明国内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原因和造成大气污染的几大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5.
Kuo 和 Neilson 的分区段潮交换模式基于 Ketchum 潮冲程理论划分区段,并以各断面的回流系数来反映区段间的交换特征,是一个适合于狭长小潮湾沿程水交换近似估算的简捷有效的模式。本研究对该模式中的混合过程物理简化方式作了更为合理的修正,即引进了“内湾各相邻区段间水体混合交换同时发生”的设定。同时,基于对交换率概念的系统分析,本文还对模式中最重要的特征参数回流系数的特性及其简化确定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6.
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1,2-苯并异噻唑-3-酮(BIT)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虽已在多种行业中广泛使用,但目前有关其毒性尤其对水体中生物毒性的数据还较少。鉴于BIT和 MIT在水体中普遍存在,本文研究了这两种污染物对两栖动物黑斑蛙胚胎和蝌蚪的急性毒性。黑斑蛙胚胎和蝌蚪分别暴露系列浓度的BIT和 MIT,观察化学品对其生长、发育和运动的影响,计算96小时半数致死浓度(96 h-LC50)和96小时半数致畸浓度(96 h-TC50),确定最小生长抑制浓度(MCIG)。结果发现,BIT对黑斑蛙胚胎的96 h-LC50和96 h-TC50分别为2.99 mg?L-1和0.60 mg?L-1,MCIG小于0.40 mg?L-1,对蝌蚪的96 h-LC50为6.44 mg?L-1。MIT对黑斑蛙胚胎的96 h-LC50和96 h-TC50分别为5.30 mg?L-1和2.36 mg?L-1,MCIG为2.59 mg?L-1,对蝌蚪的96 h-LC50为7.58 mg?L-1。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报批稿》中两栖动物蝌蚪急性毒性的分级标准,判定BIT和MIT的毒性等级为中等。该毒性数据为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广州夏季办公室内细颗粒中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分的都市办公人群每天在办公室至少度过8 h。而室外环境的渗透、办公室内吸烟、办公设备使用和中央通风系统均可能导致细颗粒物及多环芳烃(PAHs)在室内积聚而造成微环境污染。2015年5—6月,在广州市3种不同功能区(商住区、高新产业区、工业区)共选取了14间不同类型的办公室,对其室内外PM_(2.5)和多环芳烃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表明,(1)14间中有12间办公室内的PM_(2.5)浓度水平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值25μg·m-3;(2)与国内外类似研究相比,办公室内外∑16PAHs及Ba P-eq的监测浓度水平均较低,并呈现一致规律:文印>室外>吸烟>多人>单人>无窗(无人),其中Ba P-eq低于欧盟规定的安全限值1 ng·m-3;(3)文印工作和吸烟行为与室内PM_(2.5)和PAHs浓度升高有密切关系,分别对5环和4环PAHs贡献明显;(4)其他无明显内源的办公室的细颗粒中PAHs污染在监测期间主要来源于室外贡献。 相似文献
88.
Qingru Wu Shuxiao Wang Mei Yang Haitao Su Guoliang Li Yi Tang Jiming Hao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2018,30(6):91-99
Large-scale gold production(LSGP) is one of the five convention-related atmospheric mercury(Hg) emission sources in the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 However, field experiments on Hg flow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LSGP are limited. To identify the atmospheric Hg emission points and understand Hg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LSGP, Hg flows in two gold smelters were studied. Overall atmospheric Hg emissions accounted for 10%–17% of total Hg outputs and the Hg emission factors for all processes were 7.6–9.6 kg/ton. There were three dominant atmospheric Hg emission points in the studied gold smelters, including the exhaust gas of the roasting process, exhaust gas from the environmental fog collection stack and exhaust gas from the converter of the refining process. Atmospheric Hg emissions from the roasting process only accounted for 16%–29% of total emissions and the rest were emitted from the refining process. The overall Hg speciation profile(gaseous elemental Hg/gaseous oxidized Hg/particulate-bound Hg) for LSGP was 34.1/57.1/8.8. The dominant Hg output byproducts included waste acid, sulfuric acid and cyanide leaching residue. Total Hg outputs from these three byproducts were 80% in smelter A and 84% in smelter B.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previous atmospheric Hg emissions from large-scale gold production might have been overestimated.Hg emission control in LSGP is not especially urgent in China compared to other significant emission sources(e.g., cement plants). Instead, LSGP is a potential Hg release source due to the high Hg output proportions to acid and sludge. 相似文献
89.
天津地区大气污染状况和气溶胶硫酸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于1980—1981年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做了同步监测,对天津市大气污染状况,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的过程及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做了研究。以超C_i几率和的方法处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大气污染以早晨最严重,傍晚次之,中午较轻:冬季比夏季污染严重。各种污染物中以硫酸盐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总颗粒物次之。当大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比较突出。颗粒物中的苯溶物对大气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城市中相对湿度高时硫酸盐浓度大,可能是产生冬季烟雾事件的原因。下风方向的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比值和硫酸根含硫浓度与大气总硫浓度的比值均比上风方向相应的数值高,说明城市燃煤烟气是硫酸盐的来源。城市中硫酸根浓度与二氧化硫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7,硫酸根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95。在形成硫酸根的过程中二氧化硫浓度和颗粒物可能有贡献。以一维有源简化模式估算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根的速率常数,约为2.3±1.1%/hr,冬季约1.5%/hr。二氧化硫的迁移距离约为17—340km。 相似文献
90.
阐述了中国石化安全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功能,通过实施中国石化内部网运行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为中国石化安全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