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04篇
安全科学   16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896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6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31.
研究了二硫代氨基甲酸改性玉米淀粉(DTCS)及其捕集重金属后产物在水体中的稳定性,考察了氧化剂、光催化氧化等不同方法下的降解效果.确定了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当氧化剂和紫外光共同作用时,降解效果更好.对降解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降解产物无毒,该水处理剂在水体中可安全降解.  相似文献   
932.
蓝藻水华优势藻高效防控铜制剂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比络合铜、有机铜和无机铜3类5种典型铜制剂对蓝藻水华优势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2种非靶标藻种--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96 h生长抑制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3类铜制剂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15 d延长效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5%的络氨铜水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和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对蓝藻水华优势种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效果,其对初始密度为2×105~4×105mL-1铜绿微囊藻的96 h半抑制浓度(以下均以有效成分的质量计)分别为0.03、0.06和0.05 mg·L-1,且初始藻密度对抑藻效果并无明显影响.试验质量浓度为0.25 mg·L-1的25%络氨铜水剂、0.30 mg·L-1的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或0.20 mg·L-1的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均能抑制铜绿微囊藻增长,且在0~15 d内都不会出现藻细胞再次复苏和增长.此外,由于铜制剂对铜绿微囊藻的96 h半抑制浓度远低于其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96 h半抑制浓度,因此可在有效控制靶标藻种的同时不对非靶标藻种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络氨铜、琥胶肥酸铜、乙酸铜有望被开发成为高效、绿色的蓝藻水华控制剂.  相似文献   
933.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成都平原蔬菜地土壤-作物系统CO2的排放通量变化进行了观测,并分析了作物系统CO2排放速率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多元逐步回归及单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处理的CO2排放速率与地下5 cm处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是影响蔬菜地CO2排放的主导因子;二者的Q10值分别为3.67和3.55。  相似文献   
934.
兽药的环境污染现状及管理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兽药在国内外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与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国内外对于兽药的环境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大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力度,以及建设兽药风险评估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93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氯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水中11种氯苯类化合物.用DB-23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水中氯苯类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二氯苯0.74 μg/L~0.89 μg/L,三氯苯0.17 μg/L~0.21 μg/L,四氯苯0.07 μg/L~0.11 μg/L,五氯苯0.04 μg/L、六氯苯0.02 μg/L,加标回收率在83.5%~101%之间,RSD在1.4%~5.2%之间.  相似文献   
936.
以事故溢油在水面上的运动轨迹和环境归宿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溢油水下分散过程、岸边黏附及受水流冲刷下油膜质量衰减过程、水体悬浮物对石油黏附/吸附量的预测模型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日益受到关注的河流溢油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了不同预测模型结构功能差异和适用性问题,为不同环境条件下溢油事故的后预警、后预测提供模型选择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就溢油模型尚存的一些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7.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范围预报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预报是环境信息公众服务的重要内容,以城市24 h空气质量指数预报为例,探讨了其范围预报方法,并通过均方差的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典型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指数实况数据的波动范围以及预报与实况偏差,针对不同空气质量级别提出建议性的空气质量指数预报变化幅度修正范围,并对预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38.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近12年(1997~2009)降水的化学组分分析,表明大气环境中的年际pH值在6.04~7.42间波动。∑阴离子所占百分比约为∑阳离子2倍。SO2-4和Ca2+分别是阴离子和阳离子中占比重最大的离子,直接影响降水的化学性质。近年来,SO2-4在阴离子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而NO-3则逐年增加,说明乌鲁木齐市在控制燃煤型污染方面采取的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而机动车尾气污染日益加重,大气环境中各阴离子的组分比例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939.
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杭州市典型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研究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噪声与车流量、车辆类型及车速密切相关;噪声随着与高架路距离的增大,地面各测点的噪声值呈递减趋势;高架复合道路平直段与下坡路段的噪声在临街建筑竖直立面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在不同高度的影响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40.
杭州城区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杭州城区空气质量监测站PM_(2.5)、PM_(10)浓度值结合气象、道路、人口数据以及站点周边绿地信息分析PM_(2.5)、PM_(10)浓度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杭州城区各监测站PM_(2.5)和PM_(10)晴天日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M_(2.5)比PM_(10)污染严重;晴天日PM_(2.5)、PM_(10)浓度值与对应的温度(-0.463,-0.281)、风速(-0.305,-0.332)呈负相关,与湿度(0.257,0.239)呈正相关;晴天有风时,杭州市区PM_(2.5)、PM_(10)污染北部重于南部,东部重于西部,浓度极高值集中在风速小于5 m/s时段,且风速越小浓度值越高;温度为12℃左右,湿度在60%~80%时,颗粒物污染最严重;交通高峰时各监测站PM_(2.5)、PM_(10)污染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PM_(2.5)、PM_(10)污染程度与道路密度成正比,与缓冲区内绿地覆盖面积成反比。PM_(2.5)污染程度与人口密度成正比,PM_(10)污染与人口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