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547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31.
火灾时人员疏散开始时间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火灾中人员疏散的开始时间是一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随机量。现行的火灾数值模拟计算中常将它处理成一常量,显然与实际不符。该项研究采用统计理论的正态分布函数,建立了一个随机数学模型,研究火灾中人员疏散开始时间的范围,结合实例数据,似合出一通用公式实现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832.
2000年8月对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土壤进行了土壤动物调查,获各类动物1972个,分隶属于4门8纲24目,其中螨类和弹尾类为优势类群,双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初步研究表明,森林旅游对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目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3.
循环经济与煤矿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人类克服环境污染、盗源短缺的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产物。循环经济倡导资源、经济、环境、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下,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区循环经济系统运行的效率。为实现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文中首先从交易性因素和非交易性因素两个维度对影响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合作博弈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判定;最后。结合在济三煤矿的实际分析与研究。给出了促进煤矿区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几点对策。这对于煤矿区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4.
文章从生活污水中富集得到了一种培养物,其中的唯一自养氨氧化菌被命名为Nitrosomonas europaea SH-3。研究了亚硝氮浓度、盐度、温度和pH对其生长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在低氨污水中的脱氨效果及最大比增长速率。结果表明,该培养物的半数抑制亚硝氮浓度<500 mg/L,半数抑制盐度为0.5%~1%(以NaCl计);最适生长温度为32.2℃,最适pH为7.7。该培养物在低氨污水中的氨氮去除率能达到92.64%~100%,最大比增长速率为(2.34±0.35) d~(-1),最短代时为(7.28±1.07) h。该培养物生长迅速,对氨的亲和力高,在低氨污水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5.
浠ュ箍瑗垮钩鏋滃幙榫欎綍鐢熸€侀噸寤虹ず鑼冨尯鐨勭煶婕犲寲灞卞湴澶嶅悎鐢熸€佺郴缁熶负渚?渚濇嵁璇曢獙鐮旂┒鍙婁笓瀹跺挩璇㈢殑缁撴灉,鏋勫缓浜嗕竴涓熀浜庤嚜鐒跺瓙绯荤粺銆佺ぞ浼氬瓙绯荤粺銆佺粡娴庡瓙绯荤粺鐨勮瘎浠锋寚鏍囦綋绯?閲囩敤灞傛鍒嗘瀽娉曞鎸囨爣浣撶郴涓悇鎸囨爣鐨勬潈閲嶅€艰繘琛屼簡鍒嗘瀽,搴旂敤鎸囨暟璇勪环妯″瀷瀵圭煶婕犲寲灞卞湴澶嶅悎鐢熸€佺郴缁熻繘琛岀患鍚堣瘎浼?灞傛鍒嗘瀽缁撴灉琛ㄦ槑,妞嶈瑕嗙洊鐜囥€佷汉绫绘椿鍔ㄥ己搴︺€佺墿绉嶅鏍锋€с€佺墿璐ㄧ敓娲绘寚鏁般€佺煶婕犲寲绋嬪害銆佹按鍦熸祦澶辩▼搴︾瓑鎸囨爣鐨勬潈閲嶅€艰緝澶?鏄煶婕犲寲灞卞湴澶嶅悎鐢熸€佺郴缁熺殑閲嶈褰卞搷鍥犲瓙;鎸囨暟璇勪环妯″瀷鐨勮瘎浠风粨鏋滆〃鏄?鐭虫紶鍖栧北鍦板鍚堢敓鎬佺郴缁熺殑鎬讳綋璐ㄩ噺杈冨樊,浣嗛€氳繃鐢熸€佺ず鑼冨尯寤鸿,鏀瑰杽澶嶅悎鐢熸€佺郴缁熶腑鐨勬琚姸鍐?鏀瑰杽鍐滀笟鐢熶骇鏉′欢鍜屾帹骞垮厛杩涘啘涓氭妧鏈?鎻愰珮绯荤粺涓汉绫荤殑鐢熸椿姘村钩,鍙互浣垮鍚堢敓鎬佺郴缁熶腑绀句細銆佺粡娴庛€佺幆澧?涓瓙绯荤粺鐨勮浆杩愬姛鑳介€愭笎瓒嬩簬鍗忚皟,鎬讳綋璐ㄩ噺閫愭笎濂借浆.  相似文献   
836.
以浙江省面积最大且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淳安县为研究域,基于指标因素状态分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水系、交通道路等因素,以全县488处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依据各因素状态下滑坡发生的频率曲线和信息量曲线的突变点为等级划分的临界值来确定指标因素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对淳安县滑坡进行了易发性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可分为低易发区(-4.4≤I<-2.8)、较低易发区(-2.8≤I<-2.0)、中等易发区(-2.0≤I<-0.8)、较高易发区(-0.8≤I<0.8)和高易发区(0.8≤I≤3.4)5个等级;滑坡灾害点主要分布在水系和公路附近;人类工程活动是造成研究区滑坡数量剧增、危害趋于严重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易发性评价精度高达82.21%,说明结合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不仅能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速度,还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837.
根据流动监控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从车辆、车体配置,监测系统配置,辅助设备方面叙述了环境空气流动监控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838.
矿区家庭灰尘中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我国西南某矿区周边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选取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A村、B村和C村)的家庭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102个家庭灰尘样品中Cd、Cr、Pb、As、Hg 5种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及其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I)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西南某矿区周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从高到底的顺序为:w(Pb)>w(Cr)>w(Cd)>w(As)>w(Hg).Cd、Pb、Hg在不同家庭灰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其中Cd的累积程度最为严重,最高累积系数为226.30,其次为Pb和Hg;Cr和As在不同家庭灰尘中累积系数均小于1.分别对3个村庄家庭灰尘中重金属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As、Cr和Hg、Pb和As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B村家庭灰尘中Cd和Pb、Cd和H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C村家庭灰尘中各元素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家庭灰尘中Cd、Pb和Hg主要来源于室外环境,包括周边铅锌矿采选和冶炼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A村、B村和C村家庭灰尘中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危害均达到了极强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839.
向云  程曼  安韶山  曾全超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0):1642-1652
通过对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不同立地条件的植物、枯落物和土壤进行调查、取样和分析,选取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共有植物达乌里胡枝子,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共有植物-枯落物-土壤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以期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中的元素迁移和转化。结果表明:1)土壤碳氮比的平均值为10.88,土壤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平均值分别为23.14和2.13。2)土壤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沟坡>峁坡,氮磷比无显著差异;共有植物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峁坡>沟坡,碳磷比和氮磷比为阴坡>阳坡,峁坡>沟坡;枯落物碳氮比表现为阳坡>阴坡,峁坡>沟坡;氮磷比和碳磷比在不同立地条件中均表现为阴坡>阳坡,沟坡>峁坡。3)通过对不同立地条件下植物-枯落物-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探讨,得知沟坡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累积速率相对高于峁坡,阳坡土壤有机碳固定大于阴坡,各立地条件中土壤全磷含量相对一致;在植物生长后期以及枯落物分解过程中,阳坡和峁坡表现为氮素迁移转化相对强烈,阴坡和沟坡则有利于磷的迁移和转化。  相似文献   
840.
中国重要丛生竹硅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明中国重要丛生竹的硅(Si)储量的大小及空间分布特征,在广东、福建、浙江、云南和四川等丛生竹的主产区选择了8 种重要丛生竹(青皮竹、粉单竹、麻竹、绿竹、黄竹、龙竹、缅甸竹和慈竹),通过测定不同丛生竹叶、枝、秆和现存凋落物中的硅含量和生物量,对我国重要丛生竹的硅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① 8 种丛生竹不同竹龄叶、枝、秆Si 含量大小依次表现为叶(12.47~62.71 g·kg-1) >枝(7.66~29.26 g·kg-1) >秆(1.12~11.77 g·kg-1),且各器官中Si含量均低于凋落物(40.86 ~123.74 g·kg-1);在不同竹种间,绿竹2、3 a 叶、枝Si 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竹种,粉单竹的1、2、3 a 秆中的Si 含量分别与1 a 麻竹、2 a 绿竹及3 a 缅甸竹存在显著差异;② 8 种丛生竹地上部分的总Si 储量为5 082.93 kg·hm-2,其中,现存凋落物的贡献率可达51.18%,远大于叶、枝、秆.不同竹种Si 储量大小依次为:龙竹 >黄竹 >慈竹 >绿竹 >青皮竹 >缅甸竹 >粉单竹 >麻竹;③ 通过对竹种面积与地上部分总Si 储量计算可得,8 种重要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41.55×104 t Si,目前全国丛生竹地上部分Si 总储量约为51.94×104 t Si.论文对丛生竹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算能为整个竹林系统以及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硅储量的估测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