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1篇 |
免费 | 507篇 |
国内免费 | 140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56篇 |
废物处理 | 107篇 |
环保管理 | 397篇 |
综合类 | 3068篇 |
基础理论 | 622篇 |
污染及防治 | 631篇 |
评价与监测 | 320篇 |
社会与环境 | 318篇 |
灾害及防治 | 2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45篇 |
2022年 | 305篇 |
2021年 | 259篇 |
2020年 | 277篇 |
2019年 | 211篇 |
2018年 | 232篇 |
2017年 | 256篇 |
2016年 | 239篇 |
2015年 | 280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370篇 |
2012年 | 433篇 |
2011年 | 384篇 |
2010年 | 321篇 |
2009年 | 326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321篇 |
2006年 | 245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66篇 |
2003年 | 138篇 |
2002年 | 151篇 |
2001年 | 140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81.
基于塑料管材目前在饮用水输送、节水灌溉及设施农业等方面应用的普遍性及人们对塑料产品安全性问题的日益关注,针对塑料给水管材对水质安全性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目前相关研究以静态试验为主.聚氯乙烯(PVC)管材主要影响输送水质中重金属的质量比,不同种类重金属的迁移规律随时间、水质及环境因素的变化存在差异.而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料由于很少使用重金属添加剂,主要向水中迁移有机物,包括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烷基噻吩,一些醛类、酮类、萜类、酯类、甲苯及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研究中仍存在环境因素影响考虑较少,重金属种类有限,有机物迁移研究不足,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82.
利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煤氧化和阻化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对研究煤低温氧化和阻化机理有重要意义.采用TENSOR3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对阳泉无烟煤氧化和阻化的红外光谱图的分析.研究阳泉无烟煤在添加化学阻化剂前后煤分子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位于高波数的羟基(-OH)吸收峰较弱,吸光度只有0.086~0.122.在加入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后,吸光度约为原煤样的1.5倍,谱峰明显加强;在阻化前的低温氧化过程中,酚、醇、醚、酯的C-O吸光度由0.309降到0.207,甲基(-CH3)、亚甲基(-CH2-)的吸光度分别由0.027、0.019、0.042和0.056降到0.012、0.010、0.031和0.047,吸收峰强度逐渐减弱,芳烃C-H吸光度分别由0.031和0.040升高到0.077和0.087;在阻化后的低温氧化过程中,C-O含量基本不变,甲基、亚甲基的吸光度分别由0.017、0.011、0.034和0.040降到0.012、0.009、0.031和0.038,吸收峰减弱的速度明显降低,芳烃C-H的变化并不大.研究表明:在高变质阳泉煤中,含氧官能团和脂肪侧链的含量很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很容易被氧化;吸水盐类阻化剂MgCl2可以通过与煤分子间发生取代和络合等作用,增加煤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煤分子氧化的活化能,降低煤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283.
284.
运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诱导排烟系统在地下车库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布置方式、诱导风速等敏感参数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火源上游不同位置处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排烟系统能有效地抑制烟气向上游的逆流并能加强烟气的热对流,降低上游烟气的温度;另外,开启少于均匀布置诱导风机数目下,菱形布置诱导风机下的排烟效果优于均匀排列布置;在实验风速范围内,诱导排烟系统对上游烟气的控制和降温能力随着诱导风速的增加而提高,同时,在火源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增大诱导风速对控烟效果的改善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285.
人类发展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地质作用所造成的灾害,其中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有地下水的参与,因而确定地质体稳定性时不能忽略地下水。无压渗流是比较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难点在于如何求自由面, 尤其是对溢出点的求解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本文提出了求解无压渗流自由面的一种新方法,在采用等效渗透系数法搜索到自由面后,通过反复移动溢出点再次搜索自由面,最终达到准确求解自由面的目的。实例证明该方法是简单准确有效的。本方法对解决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86.
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卫星遥感反演的大气边界层(PBL)SO2柱含量(PBL SO2)数据分析了自2005年以来中国PBL SO2柱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的原因.从长时间尺度上,PBL SO2柱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005年中国区域年平均PBL SO2柱含量为0.317DU,2016年为0.276DU,减少了0.041DU,大约为13.2%.SO2柱含量呈现明显的周期变化特征.冬季浓度较高,夏季较低,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7和12月,分别为0.246和0.404DU.小波分析显示SO2的变化在1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主振荡周期,在40个月的尺度水平上存在明显的次周期变化.中国区域SO2污染严重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关中平原(山西省和陕西省)、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最大的SO2柱含量值可达1.1DU以上.京津冀鲁环渤海地区的高值区已经延伸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向南延伸和珠江三角洲连在一起的趋势.由于地形和天气特征的影响,四川盆地地区SO2出现次高值区.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SO2浓度较低,呈现背景值特征,多年平均的SO2约在0.05DU的水平.中国区域SO2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变化的范围在-0.70~0.15DU之间.SO2出现逐渐减少的地区主要是在高值区,如京津冀鲁环勃海地区、关中平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减幅最大的是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大约减少了61%.四川盆地2005~2016年约减少了0.55DU;珠江三角洲约减少了0.45DU.出现增长的地区主要是西部和北部地区,以及东南沿海除珠三角外的大部分区域,最大增长大约为0.15DU. 相似文献
28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加油站职业病危害现状。方法: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对北京市137家加油站的工作场所进行了汽油、苯、甲苯、二甲苯和噪声的检测。结果:加油站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确定汽油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北京市加油站职业危害较小,但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汽油,加之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等特点会损害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8.
为有效控制白酒废水中高质量浓度NH4+-N对A/O系统冲击引起的出水水质超标问题,分析比较单级A/O工艺和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进水时间(以min计)分配比为7:3]对白酒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级A/O工艺相比,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出水中ρ(NH4+-N)、ρ(NO2--N)、ρ(NO3--N)和ρ(CODCr)均显著降低,其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9%、43.2%、49.7%和8%.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的二次进水能够为短程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提供有效碳源和NH4+-N等,为NO2--N和NO3--N等去除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它通过促进对系统内碳源的利用以及NO2--N的去除,进一步降低了出水中ρ(CODCr).此外,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通过降低NH4+-N和NO2--N等污染物质量浓度,也能有效减弱其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为后续好氧阶段含氮污染物的去除奠定基础.但是,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对白酒废水中PO43-的去除效果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第二阶段的NO2--N存在使反应系统处于缺氧环境,同时在碳源不充足的情况下,导致聚磷微生物释磷不充分,降低了第二好氧段的吸磷动力.研究显示,分段进水两级A/O工艺能够有效强化白酒废水中三态氮和CODCr的降解去除. 相似文献
289.
为研究合肥市交通干道大气苯系物污染状况,采用自主研制的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16年3月期间对合肥市交通主干道大气苯系物(苯、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以及常规污染物NO_2、SO_2等进行了连续观测.观测结果显示,观测期间苯、甲苯、间二甲苯和邻二甲苯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7、63.6、33.9和98.7μg·m~(-3).与国内外其它城市比较显示,合肥市交通干道大气苯和甲苯的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二甲苯的污染较为严重.结合观测期的间风速风向、T/B特征比值以及与CO等污染物的相关性,对上述苯系物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T/B值为0.8~4.5,苯、甲苯与CO的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55和0.34.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观测区域苯和甲苯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同时也受到周边工业园区排放的影响,二甲苯的主要排放源为观测地点北偏东方向的涂料行业工业园区.苯和甲苯的夜间高浓度峰值分析结果表明,夜间的高浓度苯和甲苯可能主要来源于观测地点周边工业园区的排放.观测区域苯系物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表现为邻二甲苯间二甲苯甲苯苯,其中二甲苯的OFP占总OFP的85%,表明周边工业园区的排放对该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290.
Understanding the efectiveness of nat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s is important for control policy design to improve the future air quality in China.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ectiveness of major national control policies implemented recently in China through a modeling analysis. The sulfur dioxide(SO2) control policy during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period(2006–2010) had succeeded in reducing the national SO2emission in 2010 by 14% from its 2005 level, which correspondingly reduced ambient SO2and sulfate(SO4 2) concentrations by 13%–15% and 8%–10% respectively over east China. The nitrogen oxides(NOx) control policy during the 12th Five Year Plan period(2011–2015) targets the reduction of the national NOx emission in 2015 by 10% on the basis of 2010.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such a reduction in NOx emission will reduce the ambient nitrogen dioxide(NO2), nitrate(NO3), 1-hr maxima ozone(O3) concentrations and total nitrogen deposition by 8%, 3%–14%, 2% and 2%–4%, respectively over east 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new emission standards for power plants will further reduce the NO2, NO3, 1-hr maxima O3concentrations and total nitrogen deposition by 2%–4%, 1%–6%, 0–2% and 1%–2%, respectively.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inter-provincial impacts of emission reduction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hich indicated the need to implement joint regional air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