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4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1181篇
安全科学   686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325篇
综合类   2818篇
基础理论   547篇
污染及防治   262篇
评价与监测   279篇
社会与环境   269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85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89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31.
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味精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前置缺氧段对反应器脱氮效果影响较小,脱氮过程主要是在好氧段实现;曝气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曝气量0.38 m3/h,曝气时间5.5 h;在进水COD、p(NH3-N)和TN分别为l000.00~1300.00,70.00~130.00,100.00~200.00 mg/L的条件下,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可分别维持在90%、99%和85%以上,实现了味精废水的高效脱氮处理.有机物主要在曝气初期的1.5 h内被去除,其在微生物体内以聚β-羟基丁酸形式储存,以提供反硝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碳源.与普通SBR相比,接种好氧颗粒污泥后的反应器对味精废水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32.
为评估典型水产养殖型湖泊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其人体健康风险特征,系统采集并测定了宿鸭湖湖水、周边地下水、沉积物及鱼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重金属在不同介质间(湖水-鱼体、湖水-沉积物及沉积物-鱼体)的转移因子,并通过健康风险指数计算定量分析了宿鸭湖水生态系统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以及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贡献率.结果表明:Zn、Ba和Sr在不同介质体内含量均较高,而Sn和Cd的含量均比较低.Cr和Zn在鱼体中的均值含量超过WHO鱼类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限值,具有潜在毒性;湖水和地下水中的所有重金属浓度均低于饮用水标准中的相关限值;部分沉积物样品中Cr、Ni、Cu、Zn、Cd和Pb含量超出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自然背景值,但低于美国华盛顿州沉积物化学标准(WAC 172-204-320)中的含量限值,已构成轻微污染.不同介质间的转化因子分析表明,鱼体对湖水中的Zn、Sr、Ba、Cu、Cr、Ni、Co、Sn和Cd均存在富集作用;但除Zn以外,鱼体对沉积物中的其他重金属无明显的富集作用;宿鸭湖水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Cr对人体的HRI值为1.6,其健康危害效应不可忽视;食用鱼类是导致Cr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贡献率高达94%;最后,与非养殖型湖泊相比,宿鸭湖水库中鱼体内Pb和Cr的含量明显偏高,且重金属从湖水到沉积物的转移因子明显偏高,而从湖水到鱼的生物浓缩因子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33.
利用中日合作建立的亚洲首个稻麦轮作开放式臭氧浓度升高(ozone-free air controlled enrichment,O3-FACE)平台,选取小麦品种(Tritcium aestivum)扬麦16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臭氧和氮肥水平下,小麦不同部位干物质量以及N、P、K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胁迫下,常氮水平小麦根、叶和穗干物质量以及根冠比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37.4%、17.4%、12.8%、29.8%,而增施氮肥后,小麦根叶穗及根冠比与常氮下相比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60.5%、23.2%、10.7%、43.6%;常氮条件下,臭氧浓度升高明显降低N、P、K累积量及成熟期叶中N、P、K质量分数,降幅分别为10.93%、11.65%、7.64%、23.87%、14.81%、14.9%,而成熟期穗中N、P、K质量分数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6.15%、10.34%、13.12%,增施氮肥后,N、P、K累积量及小麦叶中N质量分数与常氮相比明显增加,增幅分别为15.58%、11.91%、9.00%、10.74%,叶中P、K质量分数也有所增加但增幅很小,而增施氮肥对其他部位的N、P、K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臭氧和氮肥对茎部干质量及N、P、K质量分数影响均不明显。总之,增施氮肥对小麦在臭氧胁迫下的生物量累积和养分累积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634.
以流沙湾2008年4个航次水质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种监测指标,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模糊贴近度法进行海水水质评价比较与分析,得出流沙湾海域水质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冬夏季节的水环境质量差于春秋两季,其中夏季水质最差。将整年水质监测指标平均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流沙湾各站位均符合二类水质标准。以模糊贴近度法作为主要评价方法、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辅助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更有利于流沙湾海域水质的整体分析。研究结果可作为流沙湾海域水产养殖规划和整治的参考依据,为将来合理开发利用流沙湾海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35.
为精准识别地下矿山声发射事件,采用基于改进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模型(ICEEMDAN)和多通道卷积神经网络(MC-CNN)模型对声发射信号进行处理后得到分量图,根据各通道输入分量峭度值赋予不同权重,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输入数据进行训练,最终采用五折交叉实验方法验证该分类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ICEE...  相似文献   
636.
研究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探寻两者之间本质联系,可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测度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2005-2020年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均值由 0.937上升至 1.055,有效决策单元数量占比77.3 %,空间上呈现以合肥、铜陵为中心向西北-东南方向辐射的特征;②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指数均值从0.217上升至0.413,且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耦合阶段,协调度以中度协调类型为主,但城市间差异明显,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④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高-高和低-高集聚区集中在安徽省南部地区,低-低集聚区则分布在北部地区。为促进区域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两系统协调发展,政府未来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37.
东南丘陵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GIS,Excel, SPSS11.0的支持下,以土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对衡阳市1994~200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衡阳市近七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点,并分析了其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衡阳市1994~2001年耕地、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少,其他用地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土地利用类型变动的总体方向是: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耕地向园地、水域转化,未利用地向林地转化。(2) 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存在较大的时间和空间差异。时间上1997年前土地利用变化显著,1997年后变化较小;空间上以祁东县和衡阳市区变化较大,衡南县、南岳区变化较小。(3)人口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是衡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1997年前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差异主要由政策因素造就,地形地貌因素及经济因素则主导了区内空间差异的形成。  相似文献   
638.
通过获取西成高铁沿线8个市级行政区A级景区和高铁站点的地理坐标,利用核密度估计、Ripley′sK函数等方法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①西成高铁沿线景区形成了以成都、西安为中心的双热区分布和由成都向乐山、绵阳辐射的次热区分布。②人文遗址类和自然遗迹类景区分别在65km和75km左右的范围内呈聚集分布,现代人造或重建类景区则一直呈聚集分布。③88.4%的景区分布在8个中心城市的“一日游”圈内。  相似文献   
639.
为了提升扬州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和传染病防控能力,按照国家标准于2019年对扬州市宾馆(酒店)类、沐浴类、理发店类、美容店类和候车室类5类公共场所的健康危害因素(空气质量和公共用品用具)进行监测,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监测空气质量样品216份,合格率为84.26%,共监测公共用品用具1 414份,合格率为96.46%,不同场所的空气质量合格率和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类型公共用品用具监测项目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最高(100%),而真菌总数的合格率最低(93.75%)。各类公共用品用具中,拖鞋合格率最低(91.67%),床单相对较高(99.70%)。扬州市公共卫生状况总体良好,在空气质量监测中,物理项目和微生物项目合格率较低,在公共用品用具监测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存在不合格现象。  相似文献   
640.
利用矿化垃圾层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卫生填埋场中,垃圾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普遍存在,悬浮固体形成的物理堵塞、有机物降解和金属离子沉淀导致的生物-化学堵塞是引起导排系统堵塞的关键因素.本文构建了"矿化垃圾+砾石层导排"的渗滤液下渗装置,通过矿化垃圾预处理渗滤液中悬浮固体和有机物以控制导排系统发生的物理和生物-化学堵塞.结果表明,在矿化垃圾层,渗滤液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悬浮固体(SS)去除较多,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和87%,并且Ca2+浓度也出现了波动较大的现象;然而,渗滤液在砾石层下渗过程中,其COD、SS和Ca2+浓度保持稳定.并且,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在长期运行的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表明渗滤液在砾石导排层没有形成明显的沉淀.与此同时,在没有添加矿化垃圾的对照组发现,砾石层可排水孔隙率减少最多的区段是渗滤液的进水点位(可排水孔隙率减少达到了53%),即渗滤液有机负荷最大处的饱和砾石层堵塞最为严重,其无机堵塞物主要是碳酸钙等.因此,在渗滤液流入砾石层前,采用矿化垃圾层部分饱和的方式对渗滤液中有机物和悬浮固体进行预处理,可以预防和控制渗滤液在砾石层形成沉淀堵塞.研究为填埋场的运行管理渗滤液导排系统堵塞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