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34篇 |
免费 | 649篇 |
国内免费 | 63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19篇 |
废物处理 | 966篇 |
环保管理 | 1253篇 |
综合类 | 8990篇 |
基础理论 | 2741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5898篇 |
评价与监测 | 608篇 |
社会与环境 | 569篇 |
灾害及防治 | 6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267篇 |
2022年 | 752篇 |
2021年 | 632篇 |
2020年 | 474篇 |
2019年 | 505篇 |
2018年 | 613篇 |
2017年 | 725篇 |
2016年 | 879篇 |
2015年 | 1077篇 |
2014年 | 1234篇 |
2013年 | 1709篇 |
2012年 | 1338篇 |
2011年 | 1423篇 |
2010年 | 1037篇 |
2009年 | 1028篇 |
2008年 | 1089篇 |
2007年 | 990篇 |
2006年 | 883篇 |
2005年 | 641篇 |
2004年 | 461篇 |
2003年 | 584篇 |
2002年 | 519篇 |
2001年 | 449篇 |
2000年 | 459篇 |
1999年 | 496篇 |
1998年 | 428篇 |
1997年 | 364篇 |
1996年 | 342篇 |
1995年 | 293篇 |
1994年 | 243篇 |
1993年 | 192篇 |
1992年 | 156篇 |
1991年 | 91篇 |
1990年 | 71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6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1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74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91.
采用罐区减排措施和低温馏分油吸收-脱硫工艺处理高温油品罐罐顶废气,在处理气量43.0~384.5 m3/h,柴油流量10~20 m3/h,吸收柴油温度10~15℃条件下,废气经过净化后,硫化氢和有机硫化物去除率大于97.2%,净化气体非甲烷总烃浓度小于8.35 g/m3,均低于GB20950-2007《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关污染物的限值。 相似文献
892.
采用哌嗪等二元胺和二乙醇胺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SO2的吸收解吸实验研究,筛选出性能优异的吸收剂,并考察添加剂H2 S O 4对其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可再生胺类吸收剂脱硫率可接近100%,二元胺吸收剂较醇胺的SO 2吸收量大、pH值随时间变化慢、首次解吸率高;羟乙基支链对胺类吸收剂的抗氧化能力、SO2吸收量和首次解吸率均有影响,环状二元胺比链状二元胺的抗氧化能力好、首次解吸率高;在N-(2-羟乙基)哌嗪溶液中添加硫酸构成N-(2-羟乙基)哌嗪/H 2S O 4脱硫体系后,脱硫率未受影响、SO2吸收量变小、首次解吸率显著提高,具有更好的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93.
894.
895.
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水质及水生态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对蠡湖水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对工程实施前后蠡湖水生态环境的变化及趋势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蠡湖水质明显好转,水体中ρ(TN)、ρ(TP)、ρ(CODMn)和ρ(Chla)年均值显著下降(P<0.01),ρ(TN)、ρ(TP)、ρ(Chla)分别由综合治理前 (1992—2002年平均值) 的5.77、0.19 mg/L和59.90 μg/L降至综合治理后的3.13、0.13 mg/L和27.12 μg/L,ρ(CODMn)则由7.09 mg/L降至5.00 mg/L以下;表层沉积物中w(OM)、w(TN)和w(TP)分别由2001年的40.40、1.19、2.61 g/kg降至2012年的19.60、1.16、0.59 g/kg;2012年生态修复工程区内初步形成了一个水生植物较为完整的生态系统. 综合整治后,水质改善效果明显,但部分水体感观指标〔如ρ(TSS)、SD(透明度)〕改善效果不明显,底栖动物优势种群仍为耐污种,生态系统完全恢复还需时日.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以提高透明度、恢复沉水植物为核心的生态优化调控,促进蠡湖由藻型浊水稳态向草型清水稳态转变. 相似文献
896.
897.
898.
899.
分别利用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的COD极差分别为2.43mg/L、1.19 mg/L和4.72 mg/L,RE%分别为0.84%、0.53%和1.36%,重铬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线性范围分别在0~280 mg/L和0~400 mg/L.结果表明:重铬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高,简化了用标准溶液进行标定的步骤,缩短了实验时间;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相对差一些,但是快速、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为广大环境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的实例。 相似文献
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