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246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应用地球化学工程学修复水、气、土壤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球化学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环境技术及尺度 ,综述了地球化学工程学在水、大气、土壤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0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综述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总结了污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发展沿革、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并对各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指出了技术研究的关键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03.
对应用定量构效关系及替代生物种间相关方法估算有机污染物的毒性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对以非反应性毒性机理起主导作用的大量不同的有机污染物,定量构效关系及替代生物种间相关方法预测毒性均非常成功。同时指出了所讨论的每一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504.
Ag/AgBr/GdVO_4 composite photocatalyst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in this paper.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 were investigated via XRD, XPS, TEM, and UV–vi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 showed a ternary heterojunction structure of Ag, Ag Br and GdVO_4. Meanwhile, it has a high intensity of light current, indicating its high separation efficiency of electron and hole.Photocatalytic oxidation of rhodamine B(RhB)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activity of the Ag/Ag Br/GdVO_4 composite. Result indicates that it shows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for 12 min, about 80% of Rh B(30 μmol/L) was degraded. The degradation rate is estimated to be 0.253 min1, which is three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AgBr. The high photoactivity can be ascribed to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Ag Br, GdVO_4, and Ag nanoparticle in separation of electron–hole pairs.  相似文献   
505.
在国务院全力推进简政放权背景下,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积极推进简化环评审批程序和下放审批权限这两个关键方面的环评机制改革,在环评机制改革过程中带来的监管问题也亟需解决。本文将以珠海市为例,审视珠海市环评机制改革带来的监管问题,从规范环评审查与强化监管、引进第三方技术评估、加强环评管理能力建设、实施环评机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四个方面提出监管措施,亦可为国内地级市应对环评机制改革的监管举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6.
黑龙江省从2006年开始部署和落实全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调查、评估和规划工作。截止至2015年,全省参与调查评估的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计36个,涉及取水量86 262.2万吨/年,服务人口1 034.4万人。"十二五"期间,全省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有所下降,水量达标率呈上升趋势,水质连续五年未能达到Ⅲ类的水源地合计4个,主要超标因子为铁、锰、氨氮。我省水源地监测能力建设、规范化管理、风险防范和应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水源地保护。  相似文献   
507.
介绍了绿色港口的概念和特征,探讨了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现状,主要有对"绿色港口"认识不到位,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薄弱,港口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港口环保基础设施落后,港口环境保护法规及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港口间恶性竞争忽视绿色港口建设,对促进中国绿色港口发展的政策分析,有转变港口企业管理理念积极培育绿色港口文化、制定出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港口环保基础设施加快技术创新、改善环保法律规范、促进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08.
为探寻纳米乳化油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氮污染过程中微生物堵塞的形成原因,本研究采用市售的反硝化细菌接种微生物,以纳米乳化油为碳源,中砂为介质,分别建立2组反应器进行模拟实验,分析不同反应器中硝氮的降解情况,同时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表征不同反应器的微生物菌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纳米乳化油作为碳源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添加纳米乳化油的反应器,反应周期内硝酸盐氮的总降解效率为91.76%,而对照反应器的降解效率仅为38.11%.在硝酸盐氮降解过程中,均存在以蛋白质和多糖为主的代谢产物胞外聚合物增加的趋势,且蛋白质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多糖.反应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胞外聚合物累积量分别为384.49 mg和279.45 mg,单位质量硝氮降解产生的胞外聚合物分别为1.79 mg·mg-1和39.43 mg·mg-1.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添加纳米乳化油会引起细菌浓度的升高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降低,但具有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相对丰度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反应器中共同的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73.35%、6.77%、8.49%及33.46%、47.15%、7.15%,纳米乳化油的添加会刺激Proteobacteria等具有较高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增多,因此,以纳米乳化油作为碳源能够有效提高硝酸盐氮的降解效率,但与此同时纳米乳化油也会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及影响微生物群落演变.Sphingamonas、RhodopseudomonasMicrobacterium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会引起粘性代谢产物增多,造成多孔介质渗透性下降和生物堵塞.  相似文献   
509.
密闭空间增加了气溶胶传染的几率,开窗通风对于降低感染风险、维持人体健康需求的新风量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同地区人群开窗通风行为模式特征,通过电子调查问卷获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 784名居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开窗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及人口学信息,分析了不同人群的通风行为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调查中99.7%的居民会开窗通风,其中有69.2%的居民通风频率大于2次/d,38.2%的居民通风频率大于3次/d,不同人群间通风频率差异显著.②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 min之间,受疫情影响程度高的地区居民开窗通风时间更长;与非疫情期间相比,各地区居民的通风时间在疫情期间均大幅下降.③疫情期间我国人群开窗通风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疫情相关因素和非疫情相关因素.其中,疫情相关因素主要是小区管控措施和小区周边医院分布情况,小区实施疫情管控措施及小区周边有定点医院的人群通风频率较高;非疫情相关因素主要是居民住宅类型、楼层及环境温度,相比于单元楼或公寓,居住在平房的人群通风频率较高,居住在单元楼或公寓的人群通风频率较低.④居住在单元楼或公寓中层的居民通风时间最长,居住在低层的居民通风时间则最短.调查人群的开窗通风频率和通风时间均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99.7%受试者具有开窗通风行为,各地区居民的每日通风时间在93~126 min之间,少于非疫情期间.   相似文献   
510.
In recent decades, coastal ports have experienced rapid development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hub in China. Atmospheric particle is a research hotspot 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sciences in inland regions. However, few studies on the atmospheric particle were conducted in coastal port areas in China, which indeed suffers atmospheric particle pollution. Lack of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ine particles serves as an obstacle toward the accurate control for air pollution in the coastal port area in China. Here, a field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in an important coastal port cit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March 6 to March 19, 2019. The average PM2.5 concentration was 63.7 ± 27.8 μg/m3 and NO3, SO42—, NH4+, and organic matter accounted for ~60% of PM2.5. Fe was the most abundant trace metal element and V as the ship emission indicator was det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s showed that SK-rich, soot, Fe, SK-soot and SK-Fe were the major individual particles in the coastal port. V and soluble Fe were detected in sulfate coating of SK-Fe particles. We found that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marine sea salt, and secondary atmosphere process were the major sources of fine particles.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ominant air masses were marine air mass, inland air mass from northern Zhejiang and inland-marine mixed air mass from Shandong and Shanghai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The findings can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in the coastal port of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