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4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920篇
安全科学   371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2221篇
基础理论   353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110篇
社会与环境   195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226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25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8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为揭示土壤环境变化及植物群落结构对修复初期河口湿地碳汇格局的影响,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群落尺度辽河口湿地生态修复区碳、氮储量分配格局,并定量阐明了盐度、含水率、高程等环境因子对碳、氮储量的影响贡献率。结果表明:(1)春、秋季,土壤碳储量分别为41.93 t/ha和44.72 t/ha,氮储量分别为8.65 t/ha和8.80 t/ha;植物碳储量分别为8.97 kg/ha和180.48 kg/ha,氮储量分别为0.61 kg/ha和16.27 kg/ha。(2)植物碳氮储量与株高、盖度呈显著对数函数关系,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氮的周转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3)土壤含水率、群落盖度和高程是影响碳、氮储量的最主要因子,地形高程和含水率能解释幼苗期碳、氮储量分异的45.6%以及成熟期碳、氮储量分异的54.5%。研究结果证明了微地形改造、生态补水等措施对湿地碳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弥补运载火箭靶场测试中仅采用静态压降法定性判定贮箱气密性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贮箱气检结果的可信度。方法 提出基于静态压降法量化表征某型贮箱气密性的方法。首先,依据气体理想状态方程,得出基于静态压降法表征贮箱气密性的量化方法,并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其次,综合考虑箱压变化、温度、大气压力、稳压时间和测量时间等影响因素,对上述量化方法进行修正,得到基于静态压降法表征某型贮箱气密性改进型量化计算方法。结果 改进后的计算方法精度更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限制改进型量化计算方法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改进型量化计算方法精度的优化措施。结论 提出的基于静态压降法量化表征某型贮箱气密性方法可行,能够为后续更好开展靶场气检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渭河流域水体细菌群落的环境响应及生态功能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万甜  何梦夏  任杰辉  闫幸幸  程文 《环境科学》2019,40(8):3588-3595
流域水体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代谢功能研究对流域水污染整治及生态修复和水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价值.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渭河流域陕西境内综合治理后水体中细菌群落分布特性,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方法分析了水体细菌群落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并采用PICRUSt (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方法预测和评价了渭河流域细菌群落生态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变形菌门、放线细菌门、蓝藻门和拟杆菌门细菌是水体细菌群落中的主要菌门,占整个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高达85%,这类细菌与水体中的TP、NO_2~--N、NO_3~--N和T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2 0. 05);灞河入渭口下游(S5)细菌群落丰度最高,皂河(S4)细菌群落丰度最低;渭河流域水体致使人类患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且对生物体内分泌系统有较大的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渭河流域水环境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林龙勇  阎秀兰  杨硕 《环境科学》2019,40(8):3785-3791
本文以铁铈氧化物(Fe-Ce,FC)为研究对象,评估其对中国3种典型砷(As)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效果,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能散X线分析仪(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光谱学技术探索FC对As(Ⅴ)的微观吸附特征.结果表明,FC能使土壤毒性浸出As含量显著降低84. 1%~98. 3%,且在碱性土壤中表现出较强的高p H适应性,能显著增加吸附态As(F1+F2)向水合铁铝氧化物结合态(F3+F4)的稳定化. FC能使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效态P含量显著下降47. 13%~60. 32%,不仅能缓解P竞争土壤As(Ⅴ)吸附位点,而且能有效预防周边水体的面源污染.通过SEM-EDS和XPS分析,发现As(Ⅴ)吸附产物表面均检测到Fe、Ce和As这3种元素,且As主要吸附于Fe原子表面. FC在我国土壤砷污染稳定化修复领域具有较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PM2.5和O3复合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利用ArcGIS和SPSS软件对2015~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1) 2015~2021年PM2.5污染持续减缓,污染集中在区域中南部;O3污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呈现“西南低,东北高”的格局.季节变化来看,PM2.5浓度主要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O3-8h浓度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2+26”城市PM2.5超标天数持续下降,O3超标天数波动上升,复合污染日下降趋势显著;PM2.5和O3污染在夏季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52,冬季呈强负相关.(3)对比典型城市臭氧污染时期与复合污染时期气象条件,复合污染发生的温度区间集中在23.7~26.5℃、湿度48%~65%和S~S...  相似文献   
996.
刘舒乐  严薇  高庆先  马占云 《环境科学》2023,44(12):6692-6699
准确评价甲烷(CH4)的温室效应是制定有效减排路径的基础.首次采用新提出的、针对短寿命气候污染物(SLCP)设计的气候指标GWP-star (GWP*)对中国畜牧业CH4排放的温室效应进行定量评价,并与常用的GWP指标评价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GWP的视角下我国畜牧业CH4排放的温室效应持续增加.因此,畜牧业实现碳中和需要完全消除排放,或以增加碳汇、增加资源化利用的形式抵消每年稳定的CH4排放.在GWP*的视角下,2015~2019年间畜牧业CH4排放的温室效应较20年前有所减少,降低的热量相当于从20年前的大气中减少2.1×104万t CO2的热量,畜牧业只需每年有效降低0.3%的CH4排放则可在短期内实现自身碳中和.在中国畜牧业持续采取有效减排措施的情况下,采用GWP*的标准制定减排目标比用GWP制定的减排目标更早达到,但选择GWP还是GWP*需要综合考虑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时间尺度和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7.
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生素抗性基因被认为是一种环境污染物,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及其渗滤液中存在着多种类和高丰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针对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特点,本研究采用超高通量定量PCR技术,分析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渗滤液处理使得出水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减至9. 2×1010copies·L-1,降低了5个数量级,能有效消减渗滤液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是一种有效消减垃圾渗滤液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的方法;渗滤液出水中的抗生素抗性基因140种,检出率高达46. 7%,相较于自然环境,出水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种类和丰度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能造成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二次扩散,存在着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渗滤液中抗生素抗性基因与Cr、Cd、Ni、As、MGEs、integron和transposon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赋存和迁移传播可能受重金属元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98.
为研究河南省长时间序列的ρ(SO2)变化特征,运用MERRA-2卫星遥感资料并结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对河南省2001—2018年ρ(SO2)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2001—2018年ρ(SO2)的空间分布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高值、低值区域分别位于焦作市-新乡市-郑州市北部一带和洛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交界一带;秋季、冬季ρ(SO2)高于春季、夏季,冬季ρ(SO2)比春季、夏季高50%~70%.②2011年前,河南省年均ρ(SO2)不断上升,北部较南部增速快,年均增速为3.5~4.0 μg/(m3·a);2011年后,西北部大部分地区ρ(SO2)呈下降趋势,焦作市-新乡市-安阳市一带下降最快.③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后,河南省北部ρ(SO2)呈递减趋势,濮阳市及其周边下降最快,降速超过0.4 μg/(m3·a);但中南部仍呈缓慢增长趋势,增速高达0.6 μg/(m3·a).研究显示,主要污染物总量的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河南省ρ(SO2)的下降,但不处于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地区ρ(SO2)下降速度较慢甚至略有增长,应进一步加大非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微氧升流式膜生物反应器(UMSB-MBR)启动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耦合异养反硝化(SNAD)工艺,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实现工艺启动过程分析及其优化过程预测.结果表明:反应器历经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后,通过引入有机碳源(C/N比为0.5)启动SNAD工艺(总氮去除率可达87.66%),并运用ASM1模型及实验数据成功建立SNAD工艺启动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氮负荷(NLR)的增大(由0.24~1.88kg/(m3·d)),适宜的溶解氧(DO)浓度(0.2~0.4mg/L)均有利于SNAD工艺的快速启动;通过模型预测发现,随着C/N比(由0.5~3.0)增大,反硝化菌(DNB)对厌氧氨氧化菌(AnAOB)活性的抑制程度不断增强,造成脱氮主要途径由厌氧氨氧化向异养反硝化过程转化,综合考虑C/N比为1.5时SNAD工艺效能和微生物菌群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000.
开发了一种新型连续进料全混合式厨余垃圾生物干化工艺,通过中试试验探究了该工艺运行效能及其对物料温度、含水率和热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工艺可显著缩短升温时间,维持物料>50℃的高温区段20h/d;在最佳运行条件(通风速率0.171m3/(kg·h),最低控制温度45℃,干化周期7d)下,厨余垃圾含水率可降至(34.86±1.71)%,水分单位去除量达(716±23) kg/t垃圾,运行能耗仅为77.91kW·h/t垃圾,低位热值高达(6681±119) kJ/kg,满足垃圾焚烧进炉要求,可有效实现厨余垃圾快速衍生燃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