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528篇
安全科学   19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33篇
综合类   1200篇
基础理论   27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43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Th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 method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genetic complex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flooded paddy soil treated with herbicide quinclorac (3,7-dichloro-8-quinoline-carboylic aci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quinclorac on the development of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he herbicide at the early time after application. In general, however, the number of populations of the same soil sample treated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the quinclorac differed obviously with increasing incubation time within the early 8 weeks. The scale of differences in banding patterns-showed that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the quinclorac-treated and non-quinclorac-treated soi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fter 21 weeks of incubation. Quantification, as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was studied by establishing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Significant pattern variations were quantified. Prominent DGGE bands were excised, cloned and sequenced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identities of predominant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e majority of DGGE band sequences were related to bacterial genera Clostridium, Sphingobacterium, Xanthomonas and Rhodococcus.  相似文献   
152.
研究了兼性厌氧菌群不同接种量(1%(体积分数,下同)、5%、10%、20%、50%)下对太湖湖滨带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兼性厌氧菌群能显著提高总有机碳(TOC)、TN的降解率且降解率高,但是TP的降解率波动较大。补充实验证明接种菌液中大量的有机碳、氮源会引起样品中初始浓度升高,建议在使用接种菌液前进行3次无菌水冲洗。综合考虑接种兼性厌氧菌群对湖滨带底泥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果,确定其最佳接种量为10%。另外,接种兼性厌氧菌群后其菌群数量和菌活性都有显著提高而严格好氧菌、严格厌氧菌数量均无显著变化;第0天,微生物在接种量为10%时菌活性电子传递体系(ETS)最高。  相似文献   
153.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点源水污染物排放指标初始分配方法,是将基于DEA的线性规划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从而使其适用于评价企业的水环境绩效,并依此进行排污指标初始分配。将非期望产出作为投入指标处理,构造了5输入1输出的规模可变DEA模型,并以南京市280家企业的COD排放指标初始分配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模拟分配结果在公平的基础上,反映了企业的环境效率,效率越高,可得到的COD排放指标也越高,这将对企业治污起到激励作用,分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案例企业进行分组并实行组内参评,基本可以避免部分极值原始数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得到的COD排放指标分配结果也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4.
短链氯化石蜡(SCCPs)是一类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目前我国相关研究较少。为了解SCCPs在土壤中的污染现状和分布特征,测定了24个广州土样(含3个剖面采样点)中SCCPs的含量,分析了其同族体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广州表层土壤中SCCPs的含量变化范围为6.8~541.2ng/g,均值为79.6ng/g;剖面土壤中SCCPs的含量范围为7.5~115.8ng/g,均值为33.1ng/g。不同类型土壤中SCCPs各同系物组分的分布模式相似,以碳原子数为10和11的Cl6-SCCPs/Cl7-SCCPs为主。  相似文献   
155.
本文应用污染损害综合指数法,分析了四川省渠县近5年来的大气变化及其危害程度,并运用GM(1,1)模型对渠县未来8年的大气状况作预测。结果表明,渠县大气环境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微粒,其浓度变化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开始TSP有明显下降,SO2与NO2含量较低并且比较稳定。通过GM(1,1)模型对渠县空气质量进行预测得知,SO2、NO2逐渐下降,TSP的浓度将大幅度下降,在未来的8年里渠县的空气环境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6.
随着人地关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两者高度融合,做到环境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逐渐受到各方重视.以徐州市大沙河镇为例,在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的基础上探索生态镇的建设模式.结果表明,2010年大沙河镇的环境综合发展指数为1.584,经济综合发展指数为1.182,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为0.88,处于良好协调状态.最后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沙河生态镇建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7.
多环芳烃在低氧沉积物环境中的分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氧环境普遍存在于底层水体以及表层沉积物中,随着中国水体有机污染加剧,低氧现象将越来越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水体普遍受到多环芳烃污染,由于其强烈的憎水性和低溶解性,大部分多环芳烃沉积在底泥中.总结了学者们对国内外河流、湿地、河口等水体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多环芳烃的分布规律,发现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流域内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外典型区域的多环芳烃浓度,中国沉积物的多环芳烃污染处于中等水平,但处于快速上升阶段,部分点位浓度已超过生态风险区间低值(4 000 ng/g),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对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污染物排放控制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8.
叶堤 《装备环境工程》2007,4(1):21-24,66
简要介绍了材料大气腐蚀经济损失的估算方法,并以2002年为基准年,选择了重庆市主城中心的6个功能区作为代表性区域,运用腐蚀破坏剂量响应函数和使用寿命计算公式对锌材料的腐蚀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由大气污染腐蚀破坏锌材料造成的年直接经济损失约为4061.7万元,约为同期GDP的0.1%.其中,干沉降对经济损失总量的贡献率在71%~99%之间,均值为92%.  相似文献   
159.
我国城市热岛效应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综述了我国城市热岛效应的四种研究方法,即气象资料分析法、布点观测法、数值模拟法和遥感法,重点介绍了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方法及其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0.
基于BP模型对城市交通噪声的数据处理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噪声的预测和评价技术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直接为城市交通规划中环境容量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服务。本文通过实测的大量数据,运用神经网络中的BP模型及其算法建立车辆数、道路宽度和交通噪声之间的关系,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数据进行处理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