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14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基于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无汞、高灵敏度测定痕量间苯三酚的新方法.利用循环伏安(CV)法、交流阻抗法(AC)对该修饰电极进行了表征;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研究了间苯三酚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1 mol·L-1的磷酸缓冲液(pH 6.8)中,当间苯三酚在c-M...  相似文献   
892.
为研究动力送风全身式正压生物防护服对人员的防护性能,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连续监测穿着正压生物防护服活动时的内部正压值变化。采用微环境气溶胶密闭舱室平台,研究正压生物防护服对黏质沙雷氏菌(ATCC 8039)和phi-x174噬菌体气溶胶的整体防护性能。结果表明,正压生物防护服气密性和液体喷溅防护性能均达到气密型防护服和喷射液密防护服水平。对2种生物气溶胶的防护效率均在99.97%以上,且与送风量与环境湿度无关。正压生物防护服被人员穿着进行作业时,其内部能始终能保持大于16 Pa的正压。对该防护服防护性能的系统分析能全面评估类似防护服的整体防护性能,也为未来各类正压式防护服研发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93.
电镀行业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不仅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而且造成了大气污染。根据污染物产生方式,电镀车间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槽内有害气体挥发及行车行进过程中由于挂件上粘附有浓度较高的槽液而产生的有害气体扩散两个方面。关于槽内有害气体的控制,目前主要采取局部排风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而对于行车行进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扩散问题,国内外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电镀生产车间行车行进过程中所挥发的有害气体的种类、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技术方案。并对某厂电镀生产车间硫酸盐挂镀锡生产线设计了一套随动式局部排风系统,采用吹吸式排风罩和可以实现垂直和水平方向运动的移动风管,从而达到同步控制有害气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4.
红色黏土对磷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自江西鹰潭和江苏宜兴2地荒地亚层(20~40 cm)11种红色黏土的理化性质,比较了其对2种不同质量浓度(35和50 mg.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中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1种红色黏土对35和50 mg.L-1磷标准溶液的磷吸附量分别为0.52~0.86和0.52~1.18 mg.g-1,其中采自江苏的S9土样对2种浓度磷标准溶液的磷去除率均达90%以上;红色黏土中的铁、铝氧化物是除磷的主要控制因素,溶液中的磷主要与红色黏土中铁、铝氧化物相结合形成难溶性Fe-P和Al-P,土壤氧化铝含量与除磷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向红色黏土及其他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的铁、铝氧化物以提高对磷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895.
通过对神府煤田开采区3个煤矿区周围土壤Cu、Cd、Cr、Mn、Ni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及分析,评价了煤田开采对周围土壤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长期的煤炭资源开发、运输等活动,已导致周围土壤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累积性污染,土壤中Cd、Ni质量分数高于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且Cd污染程度较高,Ni污染程度较低,而Cu、Cr、Mn基本不受污染。3个煤矿表层土壤各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出污染区大于对照区,但这种变化幅度存在一定差异;Cu、Cr、Mn 3种重金属元素虽没有超出背景值,但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累积;煤矿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受到开采年限、土壤质地、风向等因素的影响。3个煤矿污染区土壤剖面样品中,5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具有波动性。  相似文献   
896.
为了解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层跳虫群落的生态特征,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9月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固定样地灌丛、马尾松林、木荷林、栲树林凋落物层的跳虫群落,按新鲜凋落物层、腐叶层和腐殖土层进行了详细的四季调查研究。共获跳虫标本15 108个,分别隶属于4目,14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等节虫兆科Isotomidae、棘虫兆科Onychiuridae和长角虫兆科Entomobryidae,三者共占总数的78.35%。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1)4种林型凋落物层跳虫群落随植物群落的演替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个体总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在演替初期较低,中后期较高;(2)跳虫的类群数和个体数量在凋落物中呈现垂直分布现象,总体表现为向下递增的趋势,大量的跳虫个体集中分布在中间腐叶层和底部腐殖土层,分别占总数的33.94%和55.99%;(3)跳虫数量的季节变化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  相似文献   
897.
矿化垃圾层含有的丰富微生物群落在稳定渗滤液理化性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矿化垃圾中微生物群落对渗滤液有机物的降解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点位矿化垃圾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各点位的丰富度相近,但多样性差别较大;各点位均含有(相对丰度>1.0%)厚壁菌门(Firmicu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热孢菌门(Thermotogae)和Atribacteria;厚壁菌门在K1、K2、K3和K4点位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39.10%、31.79%、47.09%和33.84%,为优势菌门;广古菌门在渗滤液有机负荷较高的K1、K2点位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K4点位相对丰度较高,而在中部K3点位的相对丰度较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渗滤液负荷相关,在渗滤液负荷较高的矿化垃圾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898.
以酵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镉(以CdCl2形式添加)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浓度为0.25~5 mmol·L-1的镉可降低酵母细胞活性,诱导细胞死亡;随着镉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死亡率增高.凋亡抑制剂Z-Asp-CH2-DCB与镉共同作用后,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镉单独处理组.经镉处理后,酵母细胞内的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升高;外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酶能降低镉引发的细胞死亡,特异性Ca2+螯合剂EGTA或Ca2+通道特异性抑制剂LaCl3亦可明显降低镉诱发的细胞死亡率.研究表明,镉诱发的酵母细胞死亡过程存在依赖于caspase途径的细胞凋亡途径;镉诱发的死亡与镉处理组胞内ROS和Ca2+水平升高有关,ROS可能通过增加胞内Ca2+水平,继而激活相关下游信号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899.
以粉煤灰和钢渣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玻璃和Na OH作为碱激发剂,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早期强度的地质聚合物胶凝材料。通过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该地质聚合物强度发展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钢渣的加入量对地质聚合物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钢渣的加入量(质量分数)为25%,碱加入量为16%,水灰比为0.16,水玻璃加入量为24%时,各组试样的7 d和28 d抗压强度均在20 MPa以上。由XRD、FT-IR进一步分析得出,粉煤灰和钢渣的协同作用制备地质聚合物复合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早期和后期强度。  相似文献   
900.
导弹贮存延寿的技术途径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分析导弹贮存延寿的技术途径和应突破的关键技术。方法结合导弹贮存延寿的特点和难点,在分析美国、俄罗斯等国导弹贮存延寿主要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技术差距,总结提出导弹贮存延寿的技术途径和关键技术。结果导弹贮存延寿的技术途径是加速贮存试验、自然贮存试验、失效分析、性能改进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应重点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贮存寿命表征参数体系、贮存失效分析技术、加速贮存寿命试验方法、贮存寿命评估方法。结论围绕选定的技术途径长期进行技术攻关,才能形成导弹贮存延寿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