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篇
  免费   438篇
  国内免费   1033篇
安全科学   565篇
废物处理   81篇
环保管理   261篇
综合类   2479篇
基础理论   536篇
污染及防治   290篇
评价与监测   211篇
社会与环境   274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解决移动变电站低压侧为变频器供电时漏电保护装置误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傅式算法的附加直流原理漏电保护新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了具有变频器的矿井低压供电系统附加直流原理漏电保护,提出由傅式算法分解出采样电压直流分量以反映电缆绝缘水平的保护方法;同时分析了其他因素对直流分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变频器对传统附加直流保护整定值有较大影响,易造成漏电保护装置误动且无法实现电缆的在线绝缘监测;所提出的直流分量法能准确测量电缆对地绝缘电阻,且可消除电缆分布电容、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输出频率等其他因素的干扰;采用该漏电保护方法,可承受变频器投入时对采样电压造成的较大冲击,不必在启动期间解除漏电保护装置,能够消除在此期间存在的人身触电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2.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风险差异化分区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3.
生物吸附法治理重金属废水为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考察铜绿微囊藻藻液和藻粉对重金属镍离子的吸附效果。原子吸收光谱结果表明:藻液和藻粉的去除率分别为23.6%和92%,藻粉相比于藻液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吸附重金属后,两者的峰型大致一致,藻粉和藻液的空间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上述研究结果证明铜绿微囊藻可以作为一种去除重金属的生物吸附剂,为后续藻类治理重金属污染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
乌东德水库为季调节水库,采用宽度平均的立面二维水温数学模型对水库水温结构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乌东德水库水温结构呈季节性分层特征,电站运行对下游水温过程有一定程度的春季低温水和冬季高温水影响。如果采用单层取水方案,在2~8月的下泄水温低于坝址现状水温,最大降幅为2.0℃,下泄低温水将对坝下鱼类产卵繁殖产生不利影响。乌东德水电站拟采取分层取水的措施,对低温水较为敏感的鱼类产卵期3~6月采用叠梁门取水。相比于单层取水,叠梁门方案对低温水的改善效果较明显,下泄水温提高了0.8~1.1℃,能一定程度地减缓升温期水温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95.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Owing to the rising concerns about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orldwide, firms in several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pursuing carbon...  相似文献   
9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In 2017,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相似文献   
97.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 (PAH) exposure and genetic susceptibility were conductive to genotoxic effects including gene damage, which can increase mutational probabilit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dose-effect associations of PAH exposure with damage of exons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and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 (BRCA1), as well as their associations whether modified by Flap endonuclease 1 (FEN1) genotype. Two hundred eighty-eight coke oven male workers were recruited, and we detec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1-hydroxypyrene (1-OH-pyr) as PAH exposure biomarker in urine and examined base modification in exons of EGFR and BRCA1 respectively, and genotyped FEN1 rs174538 polymorphism in plasma. We found that the damage indexes of exon 19 and 21 of EGFR (EGFR-19 and EGFR-21)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urinary 1-OH-pyr (both Ptrend < 0.001). The levels of urinary 1-OH-pyr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EGFR-19 and EGFR-21 in both smokers and nonsmokers (both P < 0.001). Additionally, we observed that the urinary 1-OH-pyr concentrations were linearly associated with both EGFR-19 and EGFR-21 only in rs174538 GA+AA genotype carriers (both P < 0.001). Moreover, FEN1rs rs174538 showed modifying effects on the associations of urinary 1-OH-pyr with EGFR-19 and EGFR-21 (both Pinteraction < 0.05). Our findings revealed the linear dose-effect association between exon damage of EGFR and PAH exposure and highlight differences in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exon damage and have the potential to identify at-risk subpopulations who are susceptible to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duced by PAH exposure.

  相似文献   
9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high NO2/NOX ratio in the after-treatment system is beneficial to its performance and achieved by NO catalytic conversion in diesel oxidation...  相似文献   
99.
河流CO2与CH4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锋  袁兴中  陈槐  何奕忻  罗珍  刘恋  何宗苡 《环境科学》2017,38(12):5352-5366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构建河流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内源代谢、陆源输入),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综述了河流碳排放时空变异性特征以及存在的研究不足.在理解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和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CO_2与CH_4动力学控制因子分层框架(内部因子:有机质、温度、营养盐;外部因子:水文、地貌、人类活动),深入探讨了河流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河流碳排放应将纳入区域陆地碳平衡过程,今后研究重点应包括流域尺度上河流CO_2与CH_4内源产生与陆源输入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不同界面CO_2与CH_4产生与排放过程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的补充以及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碳排放的响应过程等,为理解河流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0.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高含固污泥为对象,分别进行了连续厌氧消化抑硫试验和消化污泥Fe(Ⅲ)投加抑硫试验,探讨不同Fe/S(摩尔比)对污泥厌氧消化中溶解态硫化物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Fe(Ⅲ)与pH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热水解污泥厌氧消化采用原位抑硫技术,在Fe/S(摩尔比)为7.75时沼气中H_2S含量可由170.4×10~(-6)降至14.09×10~(-6),无需进行后续处理;当pH为7.00~7.50、Fe/S为1~11时,pH为原位抑硫主要显著影响因子,提高消化池pH有利于降低Fe(Ⅲ)投加量;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沼气满足H_2S利用标准时,所需最低Fe/S为7.0;当消化池pH低于7.30时,将无法通过调节Fe/S实现H_2S浓度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