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2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41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1172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262篇
评价与监测   92篇
社会与环境   86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Very few data for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 were available in the electronic waste (e-waste) as one of the most PBDEs emission source. This study reported concentrations of PBDEs in e-waste including printer, rice cooker, computer monitor, TV, electric iron and water dispenser, as well as dust from e-waste, e-waste dismantling workshop and surface soil from inside and outside of an e-waste recycling plant in Shanghai, Ea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DEs were detected in the majority of e-waste,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ΣPBDEs ranged from not detected to 175 g/kg, with a mean value of 10.8 g/kg. PBDEs were found in TVs made in China after 1990. The mean concentrations of ΣPBDEs in e-waste made in Korea, Japan, Singapore and China were 1.84 g/kg, 20.5 g/kg, 0.91 g/kg, 4.48 g/kg, respectively. The levels of ΣPBDEs in e-waste made in Japan far exceed the threshold limit of RoHS (1.00 g/kg). BDE-209 dominated in e-waste, accounting for over 93%. The compositional patterns of PBDEs congeners resembled the profile of Saytex 102E, indicating the source of deca-BDE. Among the samples of dust and surface soil from a typical e-waste recycling sit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Σ18PBDEs and BDE-209 were found in dust in e-waste, ranging from 1960 to 340,710 ng/g and from 910 to 320,400 ng/g, which were 1–2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other samples. It suggested that PBDEs released from e-waste via dust, and then transferred 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82.
983.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时尚性淘汰,其次是功能性淘汰,而由于耐久性淘汰的电子废弃物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体验消费、追求时尚和更多功能是在校大学生消费电子产品的主要特征;大多数被调查者不满意目前的电子废弃物回收途径,期待能有所改善;接近三成的在校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消费者、生产者和废品回收者的环保意识水平较低,市场不规范和政府在法律法规及监管上的疏漏,是造成目前电子废弃物回收市场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4.
火灾事故致因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河南省6年的火灾事故统计数据为例,通过计算和分析纵火、电气、违反操作规程等多因素与火灾事故间的灰色关联度及灰色关联序;确定出影响火灾事故的主要相关因素;得出火灾多因素与火灾事故间关系的定量化分析结果。该研究为确定火灾因素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分析事故主要原因、掌握火灾事故发生规律提供支撑,对提出有效对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同时,有利于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985.
作为国民经济中较为新兴的产业,再生资源产业的界定及其构成还未达成完全一致的理解。在明确再生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再生资源产业的内涵及其与相关产业的关联,提出再生资源产业政策的制定,需要注意与相关产业政策之间相协调。  相似文献   
986.
概述了南京仙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培养以及调试运行,重点介绍了仙林污水处理厂的基本情况以及CAST工艺的调试运行状况,最后得出一些个人的调试经验以及观点.  相似文献   
987.
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爽  杨岳平  徐新华 《化工环保》2001,21(6):340-343
采用混凝法对高浓度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废水中大量的SS、油脂类物质及表面活性剂,出水与其他低浓度废水混合进行生物氧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气浮法对COD、SS及油脂类物质去除效果明显,COD去除率为35%-56%;在废水含盐量较高的情况下,生物氧化法仍有较高的处理效率,COD去除率达到70%-95%。  相似文献   
988.
上海城市水源战略与水源地保护:格局、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上海地处中国东部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随着近年来区域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河道水质逐渐恶化,水质型缺水现象日趋严重。在深入分析上海市水资源特点及饮用水源地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发现,区域水资源量来源差异显著,河流水质空间分异明显,黄浦江上游及长江口集中水源地与众多郊区分散水源地并存现象突出;指出当前水源地存在区域发展与上游来水影响黄浦江上游水源有效保护,盐水入侵与污水排放制约长江口水源地充分开发,分散格局与水体污染阻碍郊区水源安全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两江并举城市水源战略,以及黄浦江上游水源地、长江口水源地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89.
生产规模中药废水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两相厌氧-好氧工艺系统治理哈尔滨中药二厂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生产废水,通过两相厌氧工艺的运行效果,分析了其在工艺系统中的作用.生产性试验突破了中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始终停留在原水COD低于5000mg/L、可生化性良好的易处理废水上的研究现状.现场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多为7000~40000mg/L且废水可生化性差(BOD5/COD<0.2)的情况下,产酸相反应器的日平均COD容积负荷可达到20~30kg/(m3·d),平均COD去除率为47.1%;产甲烷相反应器27d启动成功,其COD容积负荷可达到6.0~7.0kg/(m3·d),平均COD去除率为94.06%;两相厌氧工艺系统COD总去除率可达93.0%以上,是整个工艺系统出水达标排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90.
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生物吸附法是目前处理含金属废水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低浓度废水的处理优势明显。生物吸附法处理废水亦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本文就生物吸附领域目前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了生物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生物吸附机理以及固定化吸附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